>>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宣布

宣布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Search art tactic
>> 确认订阅
2016.01.22 Friday, 文 /
社会想象的复兴——艺术、档案和知识共享

[新聞稿]

主讲者: 柳思雅 ( 亚洲艺术档案库驻地艺术家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

【反客为主 —— 时代美术馆 +新艺见】 讲座系列 2016 年 第一期

时间:2016年1月30日15:30-17:30

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 广州市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

(该活动以英文进行,现场配连传翻译)

“我们所共享的一切,不仅为同世代人所利, 亦 将造福于后人 。”

—— 汉娜阿伦特, 1958 年

Poster_Times+Museum_recompress

档案与收藏一样,都是由不同作者及其所有者所共同构建的。档案划定某一领域,而收藏则 提供一种特定的叙述。从逻辑上来说,档案不一定要对它的内容进行展示或解读。档案有着 创造性述说的潜能,策展人的叙述或是档案的所有者都不能算是档案的作者。档案总是等待 着被解读,这大概也是许多艺术家倾向于回应和激活档案中材料的原因。

所有权是当代档案实践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创造力不是单一创作者的产物,人们在创作 过程中经常受到他人及其作品的启发,包括作家、艺术家、教师、爱人或朋友等等。艺术实 践作为这些独特个体的交融点,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所有的思想都依存于社会生活,而 我们赋予公共生活的价值,则保证了思想的永续性、相关性甚至其消亡。在香港亚洲艺术文 献库为期一年的驻地项目中,柳思雅主要围绕公共领域的概念进行研究,一方面从概念结构 来考量,另一方面则针对欣欣向荣的亚洲公共机构建设的历史和当代的复杂性来展开调查; 这些机构致力于打造开放讨论的平台,同时也鼓励人们更广泛地参与消费景观背后的文化价 值创造。

柳思雅的兴趣还包括通过认知特定的在地条件,来鉴别和发现艺术文化生产中的多 种可能性。 柳思雅认为,美术馆应该作为当代艺术生产的场所,并以档案为推动力。档案的力量将我们 引向被储存和俘获的过去,但她仍然期望档案可以面对未来,成为社会想象的复兴之地。

嘉宾简介:

柳思雅( Marysia Lewandowska ) www.marysialewandowska.com 是一位出生于波兰 的艺术家,现定居英国伦敦。1985 年以来,通过与他人合作,她对档案、收藏品和展览的 公共功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1995 年至 2008 年间,她与 Neil Cummings 合作出版了《事物 的价值》一书(The Value of Things,Birkhauser 出版社,2000 年 8 月)。 她的作品包括 “资本” (Capital,2001,泰特现代博物馆)、 “热情” (Enthusiasm,2004—2006,华沙 CCA, 伦敦白教堂画廊,柏林 Kunst-Werke 艺术中心,巴塞罗那 Tapies 基金会)、 “屏幕测试” (Screen Tests, 2006,英国艺术展)、“慷慨广播大厦”(Generosity Broadcasting House,2006, 奥地利格拉茨美术馆)、 “后期制作” (Post-production,2008,Manifesta7)、 “博物馆未来: 分布” (Museum Futures: Distrubted,2008,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 “温柔博物馆” (TenderMuseum,2009,Muzeum Sztuki ód )、 “女性声音档案” (Women’s Audio Archive,2009)、 “公共博物馆对公众的开放程度”(How public is the Public Museum?,2010,斯德哥尔 摩当代美术馆)、“露天电影院”(Open Cinema,2012,与 Colin Fournier 合作,吉马良斯 “欧洲文化之都”活动,2013)、里斯本建筑三年展(2015)、上海奥沙基金会“上海展览史 分布” (2014)以及为维也纳双年展制作新电影《三重协奏曲:编辑本世纪》(Triple C. Editing the Century,2015),并在奥地利应用艺术博物馆放映。她曾在新西兰奥克兰艺术 空间举办个人作品展“再谈讨”(Re-Negotiation)。“无限版”(Unlimited Edition)项目 即将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展出,以庆祝布里斯班现代艺术学院(IMA)成立 40 年。她还与 Laurel Ptak 合作,共同撰写了《毁灭中的所有权?》(Undoing Property?)一书,由 Sternberg 出版社于 2013 年出版。目前,她是亚洲艺术档案库的驻地艺术家和香港中文大 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