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宣布

宣布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Search art tactic
>> 确认订阅
2018.11.26 Monday, 文 /
王公懿:温莎蓝
前波画廊, 纽约

[新闻稿]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7日至2019年1月19日 开幕:2018年11月17日(周六)下午4:00 – 6:00

前波画廊诚挚地宣布将于2018 年11月17日起举办王公懿个展《温莎蓝》,这将是艺术家在纽约的首次个展。王公懿1946年出生于中国天津,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1986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她首次出国赴法考察艺术及艺术教育并参加展览,又于1992年前往艾克斯及里昂学习石版印刷术。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以及美国太平洋西北艺术学院担任驻村艺术家后,她于2001年留居美国,现工作和生活于波特兰。   八十年代初期,王公懿向革命女烈士秋瑾致敬的一组七件木刻版画在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获得一等奖,并在中国名声鹊起。她讲述过当初为了这一创作自己如何精心策划和研究,甚至在秋瑾的房子里住了几天。几年后来自法国文化部的邀请使她成为了八十年代首位出国留学的女性艺术家。在法国的学习经历不仅拓展了其视野,并且让她意识到自己对中国文化了解得还不够。当法国教授及艺术家们问及关于中国文化的问题时,她常常无法作出回答。她回忆道:“回国经过香港,我买了《老子》,《庄子》和《易经》。第一次的西方之旅竟成了我反过来找‘祖宗’的转折点。”

Untitled No.2, Lithograph, 50.5 x 66 cm (20 1/2 x 26 in), 1993 《无题之二》, 石版画, 50.5 x 66 cm, 8/26版

Untitled No.2, Lithograph, 50.5 x 66 cm (20 1/2 x 26 in), 1993
《无题之二》, 石版画, 50.5 x 66 cm, 8/26版

文革等动荡时期推迟了对中国文化精髓的学习,然而接触后却为她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显著拓宽了表达方式。1989至2003年间,每日的冥想成为了她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拓展了她的艺术表达方式,不仅包括了书法和水墨,也增添了装置艺术,例如《你听,你看,你尝,你闻,但不要问》(1993)以及《韵律》(1994)。她形容这些装置作品“表达自己对群山、海浪、自然界显示的运动规律,韵律与艺术美感规律的认知。”   2003年经高人指点,王公懿终止了常年来从未间断的静坐。她卸下了许多身心上的束缚,思想上的桎梏,年轻时郁结的愤怒与悲痛也一点一点地溶化消失,她重新领悟到了自由的真谛,并且开始尝试新的媒材与风格。本次展览表现其作品的两个方面,即纵览了1992年至2002年期间创作的版画,以及以一种特别的蓝色渐变而成的水彩系列。   她于2005年偶然受启发开始用温莎蓝作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9年她谈到自己对这种颜色的喜爱:“我一向喜欢蓝色,它让我想到令人心情舒畅的景物。英国Winsor & Newton水彩公司独创的温莎蓝画在熟宣上特别干净,透明,可爱,从笔边缘积出的细线细腻柔美,像山,像水,像舒缓流动的气息,像泌泌宣发的音符,像是无条件的爱。”

Melisma, Watercolor on Chan-Yi Xuan paper, 94 x 171 cm (37 x 67 1/4 in), 2018 《韵律》, 蝉翼宣、水彩, 94 x 171 cm

Melisma, Watercolor on Chan-Yi Xuan paper, 94 x 171 cm (37 x 67 1/4 in), 2018
《韵律》, 蝉翼宣、水彩, 94 x 171 cm

以2018年的《韵律》为例,蝉翼宣的纸质轻盈精致,纸上细细的萤白闪光点就像在阳光下薄薄闪动的蝉翼。蓝色的水彩渐层,干净透明温柔。由于是熟宣,所以对水的控制至关重要,需要很慢、很均匀的上色。水彩慢慢干后,颜料里的胶质在边缘“堆积”成一条细线,这是工笔画的禁忌,但却成了创作的新意。一层干后,再上第二层,产生第二条细线。如此一层一层重复的往上推、往上染,由深蓝到浅蓝,蒸蒸而上,形成重复与变化的韵律感。一道道舒展开阔的平行线像远山、像海浪、像云霭、像风吹过的沙痕,像舒缓流动的气息。上面的白色图案,像鸟、像鱼、像帆、像音符,这些可爱跳跃的符号是她在法国见到一幅石版印刷的古乐谱,上面的音符十分特别,她用相机记录下来,巧妙的放在这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