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Friday, 文 / 译 / 陈煜峰
延续小而美:第二届艺术都市主题盛会

柴成炜和Massimo Torrigiani(他们都曾效力于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以及比翼艺术中兴创建人乐大豆共推的项目“艺术都市”试图再定义常规的展会模式,代之以一个综合性艺术推广平台,一个为公司、品牌及艺术相关活动提供代理服务的中介,以及一个“艺术博览”(组织者们更乐意称之爲“策售展”)。他们的目标是保持贯穿全年的劲势,通过这个平台促进画廊项目,举办讲座以及藏家的私人活动——他们认爲这比在一年中选取一个星期组织起一批画廊进行狂轰滥炸式的集中展会更好。至于这个平台的“展览”元素——艺术都市主题盛会,则每年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地下举行——此种新风气亦将促进本地的艺术体系更多地与新兴艺术空间合作,例如1933当代艺术空间,55画廊,清影艺术空间,仁卢(以及更多其他已成立多年的空间)。正值上海九月艺术周,艺术都市试图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更多国际大牌画廊)和上海艺术影像展(专注于照片与影像作品的艺博会)之外另辟蹊径,构建特定的市场定位。不过,我们也察觉到了去年参与艺术都市的一些画廊今年转而去了西岸。

与大多数闪耀炫目的艺术展会相比,艺术都市更偏爱纸本的微妙画作,例如许国慧在非青计划的抽象水墨作品。艺术都市曾举办过一场来自1933当代艺术空间和元画廊(一家位于五原路的新画廊)年轻艺术家们的画作展示——那是一场优秀的展览。甚至“The Gallery”——一个经常展示圆脸中国儿童画像的空间——也提交了一个非常好的议桉,包括了两位艺术家的精细的纸本绘画。艺术都市主题盛会围绕着“停止製造观念”这一主题展开,以便“探索艺术家、我们的生存环境及变化间的超现实关联”。也许其 所试图涵容的下列理念的宽泛组合有助于实现这一许诺——“传记和自传”,“城市和景观”,“小型社区和国际都市化世界”“传统遗产和我们的吸纳传承之道” ——如此,其意涵变得稍见稀薄。

不管怎么说,试图将某种意涵附着于通常构成一场艺术展会之集合体的努力是勇气可嘉的。除了可见的展览外,还就画廊与新兴市场和后互联网时代艺术合作的话题 举办了小组讨论及演讲,并且“爆破”出一个面向新媒体艺术的开放性邀请——作品最终会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并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巡展。

(艺术都市主题盛会展览场景;图片:Luigi Laurenzi)

005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01

002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