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2016.12.16 Friday, 文 / 译 / Katy Pinke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时间/无间”

深圳第三届独立动画双年展“时间/无间”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2016年12月2日到2017年3月2日

2016年12月2日,深圳第三届独立动画双年展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开幕。相较于一般的体量庞大的双年展,此次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显得十分“小巧”。为让展览听起来且看起来有双年展的“范”,策展人规划出六个板块,以艺术展示、对谈项目、社区活动等内容体现展览的多样性,或使之区别于一般的群展。然而,在长达数个月的展期内,仅有C2展厅的“空间中的动画”可被园区周围的公众欣赏。“特别放映”与“动画与音乐会”在距华侨城10分钟车程的雅昌艺术中心呈现;一个为“九零后”艺术家提供平台的“推荐展映”在2017年3月2日展览闭幕时对外展示(匆匆地来了,由匆匆地离去);至于“GIF在线项目”需观者自行上网观看(然而体验并不理想,页面加载过慢)。这容易让人有所失望,毕竟在看完C2展厅中的十二件作品之后,笔者仍会感到意犹未尽,且总想在拐角处找到“展览继续”的标识。

此次展览的主题为“时间/无间(Time Based / Non-places)”。Time based来自如今一些西方美术馆对录像、电影、幻灯片、声音等具有一个持续的时间维度的当代艺术作品的指称。这体现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之面貌的多样性上面。而Non-places则源自法国社会学家马克·欧杰(Marc Augé)对一种短暂的人类学场所——如高速公路、酒店、机场、超市——的指称,以此提示了展示空间的一种临时性的特质。在这样的主题之下,似乎任何一种媒体艺术都可被纳入其中,且任何一种非永久性的展示空间都可成为展览场的地。这使得观看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感觉,如同观看任何一场大型的新媒体艺术展览。此外,Time based / Non-places所涵盖的信息似乎难以从“时间/无间”的字面之意中读出,这样的标题到像是一种关乎学识之高低的检测器。

好在展陈的设计上并没有显得那么高冷。在C2展厅之外,绿色的塑料草坪覆盖了展厅正面的墙体,以及前方的大片空地。深圳此时的气候宜人,这里成为了游人拍照留影或小憩的场所,这样的设计,使得艺术与社区之间亲密了许多。墙面的圆形窗格给予尚未进入展厅的观者一个窥视的窗口,也给予正在步入展厅的看客以另一种观看外界的方式。进入展厅内部,作品与作品之间没有展墙作为隔断——在一定程度之上给予观者自由地规划观看路径的可能,但是声音的混杂则或多或少影响了观看体验。展陈设计上的另一大亮点是,作品标签被投影器投射到了地面,便于观者在这漆黑的空间内了解作品的信息。

刘毅,《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 / Liu Yi, A crow has been calling for a whole day

刘毅,《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 / Liu Yi, A crow has been calling for a whole day

引发笔者兴趣的作品是刘毅的《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刘毅没有采用平整、洁白的幕布或墙壁来承载影像。在这,幕布由床单充当,用以撑起它们的是一根根垂直插在装满混凝土铁桶中的竹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作品的取材地——印度——的生活风貌相呼应。刘毅将这些幕布摆放成“Z”形,并以风扇吹动。作品讲述了艺术家在印度的一次旅行。影片之中,真实的影像穿插着手绘的二维动画,时而将人带入梦境,又时而将人拉回现实。飘动的床单似乎体现了片中列车行驶的动态,而床单上的绘画,或是与场景相呼应,或是作为一种补充。刘毅的作品给观者带来的体验是多层次的。另一件较为让人惊喜的作品是邵志飞与莎若肯德丁合作的《人间净土——扩增实境版》。艺术家在场馆的库房中再现了敦煌220号洞窟内的壁画,并且观看的体验是沉浸式的:当观者拿着艺术家准备的iPad并上下左右摆动之时,屏幕上方的影像也随之变化,并呈现出与iPad视角相应的画面。库房与洞窟的、现实与虚拟的空间被巧妙连接。置身其中,似乎有那么点时空穿越的错觉。除此之外,当观者将iPad靠近壁画某处的时候,当中的一些乐器会跃然于画上,并响起悦耳的音乐。艺术家在作品中埋下了一些“彩蛋”,这在一定程度之上增加了观者的参与度。

 莎若•肯徳丁,邵志飞(澳大利亚),《人间净土——扩增实境版》 / Sarah Kenderdine, Jeffrey Shaw, Pure Land AR

莎若•肯徳丁,邵志飞(澳大利亚),《人间净土——扩增实境版》 / Sarah Kenderdine, Jeffrey Shaw, Pure Land AR

开幕当晚,展厅后的停车场被用作为露天影院,播放邱黯雄的新作《新山海经3》——延续了过往对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探讨,与瑞士傀儡动画节精选的五部动画短片。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在晚饭之后聚了过来一同观赏。从场内的观者尤其是儿童对影片的反应中可感知,被标识为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的《新山海经3》依旧是晦涩难懂的;而可能被当代艺术家看作是圈外之作的五部动画短片——简单明了——却引发场内观众的阵阵笑声,与观者产生共鸣。动画这种介乎于绘画与电影之间的艺术,发展至今,已不止于手绘的二维之作,其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时下流行的三维动画,也可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之物。这场关于“独立动画”的展览自第一届到现在的第三届,已逐渐与“动画”本身无太大的干系,而仅保留动画的“图像”属性。在这,最为明显的是,动画的“绘画性”变得可有可无,如作品《低级景观3》中所呈现的图像仅是一种机械的复制,这里并不存在造型的技能。此外,作品呈现的是真实的影像,且镜头对准的是客观世界而非一个由艺术家所假定的时空。如此一来,动画、录像,和电影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又或者Aaajiao的《双重》,一件由塑料薄膜和LED灯所构成的装置。若灯光在薄膜上的投射能构算是一种图像的表现,那么称其是一件影像装置,似乎比称其为一件动画作品来的恰当。

总体来说,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中的中国艺术家均是当代艺术界的熟面孔,且展览整体也倾向于当代艺术的范畴。“独立”在此,被局限在了“先锋”、“前卫”、“非官方”的姿态之中,策展人对作品的选择也多基于其新媒体艺术研究的背景。无论如何,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较为集中地呈现了当代艺术艺术家于“动画”这一媒介的探索与创新。

徐文恺(Aaajiao),《双重》 / Xu Wenkai (Aaajiao), Overlap

徐文恺(Aaajiao),《双重》 / Xu Wenkai (Aaajiao), Overlap

胡为一,《低级景观3》 / Hu Weiyi, Pulp landscape III

胡为一,《低级景观3》 / Hu Weiyi, Pulp landscape III

卡特琳•比约卡(德国、意大利),《与四维相会》 / Catherine Biocca, Meeting 4D

卡特琳•比约卡(德国、意大利),《与四维相会》 / Catherine Biocca, Meeting 4D

安吉拉•瓦诗蔻(美国),《医者(魔兽世界性别敏感性与行为意识处)》 / Angela Washko, Healer (The Council on Gender Sensitivity and Behavioral Awareness in World of Warcraft)

安吉拉•瓦诗蔻(美国),《医者(魔兽世界性别敏感性与行为意识处)》 / Angela Washko, Healer (The Council on Gender Sensitivity and Behavioral Awareness in World of Warcraft)

大卫•奥锐利(爱尔兰、美国),《全部》 / David O'Reilly, Everything

大卫•奥锐利(爱尔兰、美国),《全部》 / David O’Reilly, Everything

艾德•弗奈立(英国),《精神:肉身盛宴》 / Ed Fornieles, Der Geist Flesh Feast

艾德•弗奈立(英国),《精神:肉身盛宴》 / Ed Fornieles, Der Geist Flesh Feast

陆扬,《忿怒金刚核》 / Lu Yang, Wrathful King Kong Core

陆扬,《忿怒金刚核》 / Lu Yang, Wrathful King Kong Core

帕特•奥尼奥(美国),《轻身而出》 / Pat O'Neill, Easy Out

帕特•奥尼奥(美国),《轻身而出》 / Pat O’Neill, Easy Out

孙逊,《鲸邦实习共和国》 / Sun Xun, The Republic of Jing Bang

孙逊,《鲸邦实习共和国》 / Sun Xun, The Republic of Jing Bang

伊夫•内茨哈默(瑞思)&伯恩特•舒尔(德国),《云的陵园》 / Yves Netzhammer & Bernd Schurer, Cemetery of Clouds

伊夫•内茨哈默(瑞思)&伯恩特•舒尔(德国),《云的陵园》 / Yves Netzhammer & Bernd Schurer, Cemetery of Clou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