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e
Address

T:
W:
Opening Hours
Director
Contact Person

>> See map

千高原艺术空间-2015上海艺术影像展

上海艺术影像展︱展位:C. 06

`

9月11-13日

公众开放时间 ︱ 周四 2015年9月10日

12:00hrs – 16:00hrs – 全球博物馆峰会

16:00hrs – 18:00hrs – 藏家私人预览

18:00hrs – 21:00hrs – 开幕酒会之夜

周五 2015年9月11日

11:00hrs – 18:00hrs –公众开放

周六 2015年9月12日

11:00hrs – 18:00hrs –公众开放

周日 2015年9月13日

11:00hrs – 18:00hrs –公众开放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成都也一直是中国新摄影最为活跃的城市。自1980年代以来,一批长居于成都的优秀摄影艺术家们,开始并持续实践从纪实到观念摄影的个人化艺术探索,并得到国际国内业界的广泛认同,陈秋林、陈萧伊、冯立、黎朗、木格、张克纯等是他们中最为优秀的代表。

jpeg

陈秋林,空的城No.6,数码艺术微喷印刷,直径65cm,2012,版数:8

 

陈秋林(1975年生于湖北省宜昌市,现工作生活于成都)200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是中国年轻一代的优秀艺术家,她的作品关注中国不断推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陈秋林把现代生活不断挑战传统价值体系所产生的种种矛盾与现状进行归纳、视觉化,她最受关注的摄影图片和影像作品,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和野心提出了有力的质疑。将在上海影像艺术展展出的“空的城”系列摄影作品,是艺术家讨论个人记忆与中国疯狂的城市化进程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的重要作品,该系列作品曾在悉尼4A亚洲当代艺术中心、休斯敦当代艺术博物馆、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千高原艺术空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等广泛展出。2006年亚洲文化协会(ACC)颁发年度奖助金,陈秋林是当年中国唯一一个获得该荣誉的艺术家;2008年她同其他不同领域的7位杰出女性获得JP摩根世界女性论坛首届亚洲大会新星提名(First Asian World Women Forum Rising Talents Programme Nominee); 2009年她得到法国领事馆的奖项提名前往法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的尼斯艺术学院授课;同年,陈秋林还获得第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等。陈秋林的作品在中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的重要美术馆、双年展、画廊被广泛展出,她的作品亦被美国、欧洲的许多重要美术馆、收藏机构和私人收藏家广泛收藏。

1

陈萧伊,松,照相凹版术,萨默赛特纸300g,75.6×56.5cm,2014,版数:5

陈萧伊,199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目前工作生活往返于英国与成都之间。2014 年获得伦敦传媒学院摄影硕士学位,并获得伦敦传媒学院Photofusion 奖,2015年获得中国颇具声望的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她的作品曾参与国际展览并出版。陈萧伊的作品受西方抽象艺术和东方哲学的双重影响,着眼于自然,颇具个人的东方审美情怀。对于她,摄影是她将个人思想上升至探究哲学的工具。她近期的作品以摄影与版画的结合为主。这种形式通过简化与抽象化的过程,发掘事物表面之下的隐藏法则,旨在让人们在开始将图像符号化分析与理解之前,唤起他们精神上的共鸣与直觉意识。

jpeg3

冯立,彩色的云,艺术微喷,哈内姆勒硫化钡 350g,80.4×53.4cm,2008,版数:8

冯立(1971年出生于成都,现工作生活于成都)是一位狙击手一样的拍摄者,他游荡于城市之中,用鹰一样的眼睛观察那些我们熟悉的人、物和景,一旦发现他认为近乎“真实”的目标,立即贴近、用闪光灯凝固瞬间……这就是曾为他赢得第八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摄影年度评委会大奖”的“白夜”系列。在冯立的闪光灯下,那些真实的人、物、景总是极为阴郁,更接近一种生命的异象,而这就是冯立眼中的真实,他坚持认为他记录的是城市“白夜”里的“动物”而已。吊诡的是,冯立有一份政府公职,他公职之内的工作是拍摄和记录那些我们常常在官方主流媒体看到的照片—-光鲜、高大全、充满“正能量”。

jpg4

黎朗,父亲 1927.12.03-2010.08.27,父亲的手印(右),艺术微喷、铅笔书写,106.6×108cm,2015,版本: 1

黎朗(1969年出生于成都,现居住在成都)作为一位主要用摄影创作的优秀艺术家在1990年代末为业界熟知和认同,他的著名的摄影作品“彝人”系列为他赢得过包括美国琼斯母亲国际报道摄影最高奖在内的广泛声誉,并在国内外的许多重要艺术机构进行过展览,被包括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在内的许多重要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收藏。将在上海影像艺术展上展览的是黎朗《父亲》系列的新作,该系列作品曾于2014年中和2015年初分别于千高原主空间和香港刺点画廊举办个展,并曾参加中央美院美术馆的摄影双年展、2014上海民生美术馆的中国新摄影展等重要展览,得到广泛认同与良好收藏实绩。该系列作品探讨时间、生命与身体政治,也是黎朗从一位纪实摄影家向更为观念的创作的重要演变标志。

jpeg5

木格,尘.山水 09.2011,银盐卤化银工艺,法国百合光面纸基纸 280g,40.3×45.8 cm,2011,版本:8

木格(1979年出生于重庆,现居住在成都),2012年获得Daylight Photo评审委员奖(美国),木格的照片具有一种近似梦幻的品质,但是通过这些乡愁,人们能看到巨大的变动,错位,消失和寻找。在剧变的表层之下,木格在寻找希望,观者也能感觉到时间的推进:有关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者似乎同时存在于他的很多照片中。

jpeg6

张克纯,山水之间,艺术微喷,哈内姆勒超平滑 305g,78×100cm,2014,Ed.: 7

张克纯(1980年生于中国四川,现生活、工作于成都)曾获得2008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奖,2012年三影堂摄影奖提名,2012年及2013年索尼摄影奖提名,2014年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提名,获得2014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将展出的张克纯摄影作品《北流活活》,记录了黄河及其周边物、土、人、情,并以之为线索,在2010年至2013年间,拍摄了一系列的作品。张克纯自黄河入海口开始向西逆流而上,直抵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源头,这看似诗意般的行走,却远不如作品表达的那么浪漫。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每个人都不可能做个局外人,其中也包括艺术家。就像张克纯在访谈中说到的一样:“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平静的去诉说。”张克纯借用《诗经》中的诗句“河水洋洋、北流活活”为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也使我们想到中国古代哲人孔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亦或想到西方哲学中永恒的追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1

    1

  • jpeg

    jpeg

  • jpeg3

    jpeg3

  • jpeg5

    jpeg5

  • jpeg6

    jpeg6

  • jpg4

    jp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