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K11 Art space
日期
2014.07.05 Saturday - 2014.08.31 Sunday
Opening Exhibition
07/05/2014 17:00
地址
B3, K11 Art Mall, 300 middle huai hai road, shanghai
电话
开放时间
10:am - 10pm daily
负责人
电子邮件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
[新闻稿]

[新闻稿]

上海,201466 – K11 Art Foundation呈獻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將掀起中法數碼藝術新浪潮。這次展覽於7月5日起在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舉行,將展出多個來自中法兩國的國際知名新晉藝術家之代表作。

《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展出虛擬和互動的藝術裝置,其中包括幾組特別為chi K11美術館所創作的作品,將帶領觀者投入震撼且多感官的旅程,讓他們同時體驗有形、思想及情感上的衝擊。策劃本次展覽的宗旨,除了讓大眾有一個藝術家與社會大眾進行與眾不同的文化交流機會外,更希望鼓勵觀者從展覽中的五個系列,包括光通量(Flux)、生命形態(Life Forms)、城市景觀(Cityscape)、形態發展(Morphogenetic)及虛擬人像(Avatar),主動探索及思考作品背後的創作意念。

繼於上海正舉行並獲得巨大成功的《印象派大師•莫内特展》,及早前公佈將於十月在巴黎舉行,K11 Art Foundation與巴黎東京宮(Palais de Tokyo)所聯合策劃的展覽外,這次《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展覽乃是“中法建交50周年” 另一重要慶典活動。

K11 Art Foundation創辦人及主席鄭志剛表示:「我們十分高興能籌辦這次展覽,相信這次展覽將與大眾產生一定的共鳴。現今社會中,各種新科技和互聯網雖然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數碼藝術的發展卻相對保守低調。這次參展的藝術先鋒,均認為數碼世界是一種創作及認知藝術的全新方式,他們的遠見與K11 Art Foundation對於藝術的理念不謀而合。」

《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乃源于法國著名作家及哲學家Christine Buci-Glucksmann的一篇關於本次參展的其中一位法國藝術家Pia MYrvoLD的文章。篇中充滿詩意及令人回味的文字道出,我們經常面對著存活並不斷變化的藝術本質,而其可變幻的概念引領著我們透過藝術去創造一個又一個無止境的故事。

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展覽

日期:2014年7月5日至8月31日

地點: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B3層, chi K11美術館

  

策展人:

David Rosenberg是以巴黎為基地的獨立策展人及編輯,經常于法國及海外定期籌辦各種藝術展覽,並就現代及當代藝術發表過無數文章。他最近所策劃的展覽,展出場地包括布達佩斯的匈牙利國家美術館(Hungarian National Gallery)、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MACRO)、巴黎紅屋(la maison rouge)、巴黎紅房子基金(Fondation Antoine de Galbert)、路易威登文化藝廊(Espace Culturel Louis Vuitton)及布魯塞爾的伯格山基金會(Fondation Boghossian)等。

金柱元 Joanne Kim (K11 Art Foundation)

參展藝術家包括:

(中國)徐文愷(Aaajiao)、馮夢波(Feng Mengbo)、繆曉春(Miao Xiaochun)、曾建華(Tsang Kin-Wah)、鄭達(Zheng Da)等。

(法國)Maurice Benayoun, Miguel Chevalier, Pascal Haudressy, Pia MYrvoLD, ORLAN等。 

“Emotion Winds” (2014) , Maurice Benayoun

參展法國藝術家簡介:

Maurice Benayoun (又名MoBen) ,是一名游走於巴黎及香港兩地的法國新媒體藝術家兼理論家。他的作品大多運用不同媒體形式展示,包括錄影、引入式的虛擬實境空間、網路、無線科技、表演藝術、大型藝術裝置及互動式展覽。

Miguel Chevalier 是位元早已選擇只用電腦及新科技作為媒介的知名國際藝術家,亦是一位元運用電腦及數碼科技的先鋒。他經常以建築及公眾空間作互動,發展出後設城市(meta-cities)、虛擬花園及森林,及隨之自然發展出來的 “分形植物” (fractal flowers)。

Pascal Haudressy的作品經常連接現實及虛擬空間。他創作的作品裝置結合了數碼影像、物件及雕塑。同時,他亦喜歡發掘電腦隨機計算過程中的潛在美學。

Pia MYrvoLD是一位專注於數碼藝術的工作者,在此之前曾是多媒體藝術家、策展人及一名成功的時裝設計師。她的作品創作大多為數碼建築及景觀,包含如維納斯的古董雕塑,或細胞生物狀的原始假像。她的”虛擬形態”展品多數連接著聲音和音樂一同展出。

ORLAN 是首名以手術形式作藝術媒介表演的國際知名藝術家。現時她的表演已延伸至雕塑、攝影、表演藝術、生物科技及新科技等。她的作品大多專注於數碼及虛擬人像的概念。

“Skinned Liberty” (2013) , Orlan

參展中國藝術家簡介:

徐文愷(Xu Wenkai,又名Aaajiao出生于西安,後來移居上海。徐文愷是現今中國年輕數碼藝術家先鋒,同時為網上博客及自由文化的開發者。

馮夢波(Feng Membo是中國首名開發”全球網路”題目的藝術家,主要研究虛擬世界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馮夢波早期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受訓為版畫家。於90年代初期,開始鑽研數碼藝術,並於繪畫及數碼藝術之間創作。

繆曉春(Miao Xiaochun的攝影作品憑著其記錄現代中國城市的實際情況,和透視出大眾與建造空間的關係而聞名於世。他採用數碼科技創作全新世界概念作品,尤以3D動畫為創作媒介。作為一位數碼藝術家,他適當地選用現代工具表達作品,同時亦保留了他于傳統觀念與中國藝術美學原則的信念.

曾建華(Tsang Kin-Wah憑著他的作品  “combining the foul language (text) with the floral pattern(Image) which are swirling and running throughout the space”而知名國際。他亦創建了融合聲音、色彩及語言的大型多媒體引入式裝置。

鄭達(Zheng Da對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的交叉非常感興趣,專注於電子虛擬人物的互動低科技藝術實驗。工作和生活於故鄉武漢。(新媒體互動藝術家 、低科技藝術家、獨立遊戲製作人,任教於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韓國文化部CPI訪問學者。現工作生活於中國武漢。)

”The Fourth Seal – HE Is To No Purpose And He Wants To Die For The Second Time” (2010) , Tsang Kin W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