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OTA FINE ARTS, Shanghai
大田秀则画廊,上海
日期
2018.07.07 Saturday - 2018.08.12 Sunday
Opening Exhibition
07/07/2018
地址
West Bund, Building 3 2555 Longteng Ave.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中国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3号楼
电话
+8621 33681321 | +8621 33681322
开放时间
Tue. - Sun. 11:00 - 18:00
*Closed on Mon. and Public Holidays
周二至周日: 11am – 6pm 周一闭馆
负责人
电子邮件
sh@otafinearts.com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飘渺机器”
臧坤坤·陈国良
Mai 36 画廊和大田秀则画廊
[新闻稿]
Zang Kunkun, Barnett Newman in Socialist Society, 2018, Acrylic on wood, 85 x 75 x 4.2 cm 臧坤坤,“巴内特·纽曼在社会主义(社会)”, 2018, 木上丙烯, 85 x 75 x 4.2 cm

Zang Kunkun, Barnett Newman in Socialist Society, 2018, Acrylic on wood, 85 x 75 x 4.2 cm
臧坤坤,“巴内特·纽曼在社会主义(社会)”, 2018, 木上丙烯, 85 x 75 x 4.2 cm

Mai 36 画廊和上海大田秀则画廊荣幸地呈献中国艺术家臧坤坤与新加坡艺术家陈国良的双人联展“飘渺机器”。

展览中乍见之下作品间的差异很醒目,而臧坤坤和陈国良之间形而上学的相似性则等待着观者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发掘,展示中的几部作品既有着绘画的实在性,又具有着物质性和表现性,同时另一些则摒弃了传统的制作和陈列方法来展现绘画的雕塑潜力。

臧坤坤在200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他的创作脱离了传统媒介的僵化定义,进入了挑战绘画或雕塑的基本构成的抽象阶段。他幽默的颠倒作品的结构,将绘画延展为装置,或通过将被丢弃的物品作为注意力的中心来使其意义升华。

以其对细节的敏锐目光,臧坤坤将日常生活中身边的物件融入其作品中,并以此记录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历程,无论是看似匆忙放置的水泥砌块,一袋旧暖壶上的木塞,还是一群老年人松散的聚集在露天健身器材的周围——那些夹携着过去的空气的图像总是超越象征。

正是在这一微观层面上,臧坤坤细致的以一种打破平庸的概念进行创作,并使其作品带有着不同的时间层次,最终成果成熟并具有着多面性。他与物质性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其独特的对木材,水泥,铝,砂纸,皮革与塑料等的运用中——其中包括——作为一名年轻而具有求知欲的个体赋予他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他的作品显现着集体记忆的色调,也预示着一个完全抽象的未来,在与之隔绝的空隙之中。微弱的阴影在丙烯之中显现,光束在闪烁的铜箔之上反射,臧坤坤的作品巧妙地带入了希望与转变。

在欧洲游学后回到新加坡创作的陈国良同时在多种画家表现模式间共存,以绘画的历史为起点建构着新的叙事。在他的早期作品以观念构架静物的动态,而近期作品中则将抽象作为研究触摸的动态与痕迹转瞬即逝的本质的方法。

陈国良以避免直接接触的方式作画。颜料被稀释后得到了流动性,在绷紧的航空织物上扩散与蔓延,最终得出的成品是一种多孔且半透明的平面,布满了各种巧合之下造成的污点与痕迹,但实际上这种巧合却是通过类似于编排所谨慎构建出来的,通过运用多种身体动态——移动、倾斜和转动——他尝试着令片段交互并不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允许开放式的可能性成型。这一效果在此次展览中的大型三联作品“外周仪式” 中最为明显。三幅作品像是镜子一样相互映照,相互呼应,又因重复而偏离。在表面之外,观者也会开始注意到背景中心的实心支撑画框。在这里,表层与支撑的关系颠倒了,物质上的与抽象上的折叠成了一个奇异平面,同时吸引和排斥着观者。就如同臧坤坤的作品被视为在空间中的物体建立起一个舞台,并由此创造与毁灭我们对绘画的概念。

当臧坤坤利用工业材料来唤起我们对中国工业发展和过去的记忆时,陈国良画面中的安静克制或许可以与新加坡相对较短且不平衡的绘画历史与其作为一个地方的短暂性平行解读。他的绘画中的空白和滑动请求观众对他们所看到或看不到的事物提出疑问,并体验(尚未)制作的时刻。

展览“飘渺机器”希望创造出增速的思想交流,探讨什么构成了绘画与绘画是怎样作为软引擎以延伸材料的形式塑造并转换我们对历史和记忆的知觉。

Guo-Liang Tan,

Guo-Liang Tan, “Peripheral Ritual I”, “Peripheral Ritual II”, “Peripheral Ritual III”, 2018, Acrylic on aeronautical fabric and wood, 163 x 408 cm.
陈国良, “外周仪式 I”, “外周仪式II”, “外周仪式 III”, 2018, 木框和航空织物上丙烯, 163 x 408 cm

关于艺术家

臧坤坤(生于1986年,青岛)在2008年天津美术学院毕业之前便很活跃的作为艺术家创作着。从综合绘画系毕业后不久,知名评论家如朱朱(2011年CCAA评论家奖获得者),鲁明君(2017年CCAA评论家奖获得者),多次专题谈论他的作品,敏锐地观察到他的风格和作品的内容强烈地不同于主流,中国新生的当代艺术圈中的普遍现象是很多年轻艺术家一开始会选择比这条路“更安全”的方向。以他对周身环境的敏锐洞察力,臧坤坤的作品中的工业化表达之下有着明确的微妙诗意,同时打破了绘画与雕塑上的传统。其选作从2015至2017年间与西班牙艺术家Jacobo Castellano与瑞士艺术家Ian Anüll共同参于过Mai 36 画廊举办的群展,在积极的反响之后,臧坤坤于2018年1月第一次举办了其在亚洲之外的横跨两层空间的个展。本次Condo Shanghai中将看到臧坤坤在回到其私人工作室闭关以进行大量创作并发展艺术理论的多年后首次回到祖国的展出。臧坤坤为Mai 36 画廊代理的艺术家。

陈国良(生于1981,新加坡)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艺术批判研究系获得学士学位,在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完成了艺术硕士。他曾是德国法兰克福圣·德尔舒勒的客座学生,同时也是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的驻地艺术家。其作品曾多次在亚洲和欧洲展出和收藏。在2011年的艺术登陆新加坡中,陈国良的精选作品入选新加坡平台。2012年他于Space Cottonseed举办首次个展 ‘Play Dead’。随后,他被国家艺术委员会授予视觉艺术奖学金,以及麦肯德里克奖学金和the Antje und Jürgen Conzelmann Preis绘画奖。他的作品在2018年的亚洲艺术大奖上被选进最终名单。最新的展览包于伦敦泵房画廊举办的 ‘The Trouble With Painting Today’ (2014)、‘Peacetime Resistance’(2015)于Bærum Kunsthall画廊,Oslo and Glasgow项目室,以及‘Guo-Liang Tan: Ghost Screen’(2017)于新加坡大田秀则画廊。陈国良属于将其创作延伸超越出他自己日常练习的那代艺术家,除了他自己的作品外,他还与其他艺术家在策展和出版项目上合作,包括奥沙画廊的‘Found & Lost’ (2009) 和新加坡当代艺术协会的‘We who saw signs’ (2011)。陈国良为画大田秀则画廊代理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