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The MOMENTUM gallery
日期
2014.03.11 Tuesday - 2014.06.29 Sunday
Opening Exhibition
03/11/2014 00:00
地址
Kunstquartier Bethanien, Mariannenplatz 2, Kreuzberg, 10997 Berlin
电话
开放时间
Tuesday – Sunday 12:00 – 19:00, and by appointment.
负责人
DR. RACHEL RITS-VOLLOCH
电子邮件
rachel@momentumworldwide.org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PANDAMONIUM 又一次发声
[新闻稿]

PANDAMONIUM

又一次发声——来自上海的媒体艺术

联合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MOMENTUM Berlin

策展人:李振华、David Elliott

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双飞艺术中心、Thomas Eller、冯冰伊、胡介鸣、胡为一、陆扬、邱黯雄、黄汉明、徐文恺、徐震、杨福东、杨振忠、张鼎、张培力、周啸虎

推荐展 3月12日﹣6月29日

画廊周末预览: 5月1﹣4日

主题群展: 5月9日﹣6月1日

项目包括由李振华和David Elliott共同策展的主题群展、艺术家驻留计划、开放工作室、推荐展、Kunst沙龙、派对、公共空间影像展映、讲座与研讨会等。

关于展览

中国当代艺术自1993年第一次标志性地在柏林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世界文化中心)以China Avant-Garde的主题展出以来,便开始以自己特有的面貌,出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批中国艺术先锋开始展示他们的作品,而中国艺术从要求创作自由,到今天对于本土和全球形势既复杂又微妙的变化的“发声”和回应,正好35个年头。

1988年艺术家张培力开始将创作重心从绘画转为影像艺术,尝试拓展这一媒介的美学和政治可能。在今日中国,影像艺术既是在媒介和美学上的推进,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在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发展需要。

本次展览的名称PANDAMONIUM,来自Panda(熊猫)和Pandemonium(可直译为:喧闹的场所)两者的结合体。它体现了两个互相冲突的理念:温和的、讨人喜欢的熊猫,作为中国传统的外交形象代表之一;与狂野的、富饶的、嘈杂的Pandemonium,弥尔顿《失乐园》中魔鬼的聚集地。这个新词的诞生描绘出中国艺术家过去十年来在新媒体领域的尝试与实验,及其所迸发出的混沌感。此外,中国当代艺术除了在艺术市场外,并未真正意义上地投身“全球化”。这一过程在表面上被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掩盖,同时受到政治和媒体导向的影响。

PANDAMONIUM希望通过聚焦上海艺术家——这一始终保持着开放态度的并远离政治中心北京的群体——在创作上通过新的媒介手段之尝试,再次完成对中国当代艺术从创作概念到美学理念的介绍。本次展览涉及了中国三代媒体艺术家的作品:从1980年代作为先锋的张培力和胡介鸣开创性地对媒体艺术的尝试;到下一代艺术家所获得的成功,例如享誉国际范围的杨福东;进而对比他们的学生,更年轻艺术家在确立自己视觉语言的过程中,对其老师的回应和反叛。这群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将首次在柏林展出。整个项目还邀约了柏林本土的艺术家Thomas Eller、黄汉明同时展出作品来作为回应。

本次参展作品多数是单屏投影。通过这些极简和微妙的表现方式,观众不仅能够对“上海制造”的代表作品有更深的认识,并能够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当代艺术转型的规模。PANDAMONIUM特别荣幸能够展出包括杨福东、邱黯雄的新作。

PANDAMONIUM是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 Chronus Art Cente)与柏林MOMENTUM 继今年1月《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后的再次携手合作,也是首次在海外落地的艺术项目。为期4个月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将围绕一系列的中国主题展开,包括主题群展(PANDAMONIUM)、推荐展、为期两个月的艺术家驻留计划,以及一系列的开放工作室、公共空间影像展映、表演、讲座与研讨会等。更多展览和活动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chronusartcenter.org | www.momentumworldwide.org

关于策展人

李振华,出生于中国、目前工作于苏黎世和上海。自1996年以来活跃于艺术圈,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围绕策展、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他是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hronus Art Center)的三位创办人之一。自2010年起,他是瑞士Zentrum Paul Klee Bern艺术中心Summer Academy(夏季学院)项目,以及Prix Pictet国际摄影节的提名人。李振华是2014年英国Barbican艺术中心即将举办的“数字化革命”展览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他编辑了众多艺术家出版物,包括《颜磊:我喜欢做的》(Documenta, 2012) ,《胡介鸣:一分钟的一百年》(2010),《冯梦波:西游记》(2010),和《杨福东:离信之雾》(2009)。他的艺术评论在2013年集结成册,以《Text》的书名出版。

http://www.bjartlab.com | http://www.msgproduction.com

David Elliott,出生于英国,现从事策展和写作方面的工作。他曾于1976至1996年间担任英国牛津现代美术馆馆长;之后到2001年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2001年至2006年,出任东京森美术馆首任馆长;2007年出任伊斯坦堡

现代艺术馆首任馆长。他还曾于2008至2010年间担任第17届悉尼双年展艺术总监,后于2011至2012年间出任首届基辅双年展艺术总监。此外,他还活跃于学术界,于2008年起任柏林洪堡大学“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史学客座教授”,另于2008年11月间以访问教授身份访学于香港中文大学。1998至2004年间,他担任国际现当代美术馆协会主席,此外亦出任英国三角艺术基金会/燃气工作室的名誉主席,并列席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顾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