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Pearl Lam Galleries
日期
2017.01.18 Wednesday - 2017.03.12 Sunday
Opening Exhibition
18/01/2017
地址
Pearl Lam Galleries 藝術門 No. 181 Middle Jiangxi Road, G/F Shanghai, China 200002
电话
+8621 6323 1989
开放时间
Monday–Sunday 11 am – 7 pm
负责人
Pearl Lam
电子邮件
info@pearllamgalleries.com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藝術門画廊 凡冗几
[新闻稿]

上海—藝術⾨荣幸呈献群展《凡冗⼏》,由来⾃不同⽂化背景的艺术家们共同展开对⽇常的解读,从看 似平凡(凡)与琐碎(冗)的细节(⼏)中,审视⾃我内⼼并发掘出新的领悟。如同展名字⾯上的转变, 《凡冗⼏》邀请观者们跳脱平⽇的思维,重新体验似曾相似的视觉感受。本次展出的作品分别来⾃⼗⼆ 位当代艺术家:杜震君、伊恩奇·⽂涅尔(Inci Eviner)、贡奈丝·法蒂(Golnaz Fathi)、贡嘎嘉措 (Gonkar Gyatso)、⽯冢沙⽮⾹、刘⽟洁、潘剑、任⽇、因卡·修尼巴尔(Yinka Shonibare MBE)、苏 东平、⾟塔·坦达雅(Sinta Tantra)与张健君。正所谓“当时只道是寻常”,只有当我们不拘于事物的表象 与规范时,才能发现平凡⽆奇中的新意。

⽇本艺术家⽯冢沙⽮⾹(⽣于1980)的创作灵感源⾃⽇常⽣活中,她选择常常被⼈们忽视的⼤⽶、餐具 和细线作为媒介和主题,重新勾勒出这些“有⽣命”的物件和其使⽤者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向朋友与邻居们 收集旧物所组合⽽成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们的⽣活,更连接每个故事来反映出⼈类共同的经验。

20170113160717

同样将存在主义视为探索主题的中国艺术家任⽇(⽣于1984年)与蜜蜂联⼿创作出的雕塑作品纪录了他 每天与昆⾍互动的亲密关系。以他的最新作品《超⽔平》(2016年)为例,装置中的圆弧形蜂巢是每只 蜜蜂构筑的最⼩单位,以⽔平规律的排列⽅式强调了蜜蜂个体之间的相似,每排⽊框上的彩⾊蜂巢则为 蜂后,代表了群体结构中的热点,更隐射了蜜蜂群体结构与⼈类社会的雷同。

⾃然是艺术中永恒的主题;中国艺术家潘剑(⽣于1975年)孜孜不倦地重复描绘着相似的森林场景,它 们以⾮具象的⽅式将艺术家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与他以往悲怆伤感的作品有所不同的是,他的最新 绘画以柔美的朦胧⾊调为观众们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境界。也从内⼼出发寻求灵感的刘⽟洁(⽣于1984年) 带来了以想象⼒构成的室内景观绘画。她作品中⼀丝不苟的构图、⾊调组合和⼏何形状划分与重组了平 ⾯空间以凸显画⾯中的维度及轨迹。

英国巴厘裔艺术家⾟塔·坦达雅(⽣于1979年)采⽤⼏何⾊块在同⼀平⾯中构筑三维空间。坦达雅承袭了 她东南亚⽂化中特有的明亮⾊彩,并将这些颜⾊“拼贴”组织成结构,使得画⾯和物理空间合⽽为⼀。多元 ⽂化的碰撞总能迸发新的⽕花;在英裔尼⽇利亚艺术家因卡·修尼巴尔(⽣于1962年)的雕塑——《平衡 知识的⼥孩》(2015年)中,⼥孩⾝着⾮洲标志性传统服饰,这种服饰的设计灵感最初来⾃印尼,但是 批量⽣产于荷兰,最后在⻄⾮出售。作品表达了艺术家在尼⽇利亚⾸都拉各斯和伦敦求学时度过的时光, 隐喻他追求知识的过程以及⾃⾝对其童年、⺠俗、和传统虚虚实实的回忆。

⽣活在现代社会与藏族⽂化的双重影响下,贡嘎嘉措(⽣于1961年)将流⾏元素融⼊了佛教肖像,进⽽ 揭⽰⼤众媒体对⼈们⾝份塑造的影响。在《13,472个祈祷》(2015年)中,贡嘎嘉措塑造了⼀个平衡的 世界,在那⾥灵性(圆形)完全包含在宇宙(⽅形)之中,然⽽,观者们近距离观察后则会意识到作品 中的曼陀罗实际上是由13,472张贴纸组成的。

⾝为中国早期的抽象艺术家之⼀,张健君视⽔为时间与存在的缩影。从他1990年代间创作的《池》系列 ⾥对“道”多样性状态的观察到他当前的系列《第⼀滴⽔》(2015-2016年)中结合过去与当前的诗意型 态可以看出,他对道家哲学契⽽不舍的精神追求与向往。同样受到中国哲学思想的熏陶,苏东平(⽣于 1958年)把对传统书法的理解转化为抽象绘画,通过在同⼀表⾯不断重复的绘画,强调了⼀个不断重塑 并充满惊喜的短暂过程。

在任何⾃发性和创新的形成之前,⼈们往往需要经历⼀段反覆常规的过程,这甚⾄可视为⼀种修⾏。伊 朗书法家暨艺术家贡奈丝·法蒂(⽣于1972年)的艺术⻛格灵感萌芽于书法创作前的预备练习。作品中⾃ 由不羁的线条反映了她创作时即兴的笔触和变幻莫测的节奏,与传统波斯书法中强调的精准形成了鲜明 对⽐。

与此同时,⼟⽿其艺术家伊恩奇·⽂涅尔(⽣于1956年)将绘画(drawing)视为每⽇习惯。她笔下的半 ⼈半兽⾓⾊源⾃于周围的环境和她丰富的想象⼒,⽽这些怪诞与充满兽性的⼈物则间接揭露出⽂涅尔所 担忧的社会问题 。

与⽂涅尔相⽐,中国艺术家杜震君(⽣于1961年)以更加悲观的态度表现未来的趋势。他的反乌托邦摄 影作品⾥引⽤了圣经中通天塔的故事:曾经操以统⼀语⾔的⼈类试图建造⼀座能够通往天堂的巨塔。上 帝就此惩罚⼈类,使其⽆法沟通,因⽽分散各地。对杜震君来说,以共通的数码语⾔所构成的全球化世 界如同现今的通天塔,作品中不仅表达环境污染、⼈⼝过剩以及消费主义等全球化之下的问题,更是点 出因⼈类欲望⽽挑起的挣扎与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