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Red Gate Gallery(红门画廊)
日期
2014.05.24 Saturday - 2014.06.25 Wednesday
Opening Exhibition
05/24/2014 15:00
地址
Levels 1 & 4 Dongbianmen Watchtower Dongcheng, Beijing(北京东城区崇文门东大街东便门角楼)
电话
+86 10 6525 1005
开放时间
Everyday 9am-5pm
负责人
Brian Wallace
电子邮件
brian@redgategallery.com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红 – – 路2 – 陈可作品展
[新闻稿]

展览时间 ::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 六月二十五日
开幕时间 ::  星期六下午 五月二十四日 三点至五点

红门画廊非常荣幸地宣布将于2014年5月24日起举办《红路2 – 陈可作品展》。

最初遭遇陈可作品的人们,很可能注意到的是那红色、明亮的基调;很可能注意到的是那率性、奔放的笔触和构型;很可能注意到的是那带着浓郁怀旧情结的形象母 题。在去年红门画廊推出的“红路——陈可作品展”的展览介绍中写道:“陈可鲜艳的红色绘画描绘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从革命中诞生的新中国建 设初期的乌托邦景象。”这一定位似乎代表了一种观者的一般印象,同时抑或是面对海外市场之时的一种操作策略——然而当你离陈可的红路更近之时,有些印象会 变得更为真切,而那种怀旧的典型意义却变得有些似是而非。

陈可和笔者是同一代人,我们是“70后”,如果说身为这一代的艺术家的画笔怀念的是他出生前的历史,我不知这该当视作是一种表扬还是批评。怀旧的文化的确 存在于70一代,但历史并不像日历那样简单。有谁能说清楚,70后的“怀旧”心情和更年老而或更年轻的一代有什么不同么?……他们从父辈那里依稀接触到 “乌托邦”,但他们并不真正理解,他们开始渴望更多的自由,但他们仍然充满某种信仰和坚信。70年代人的大学宿舍里经常会探讨“理想”和“价值”,因为这 个时代的理想和价值不再有简单答案,但如果我试问一下:今天的大学宿舍会谈论什么?二十年代间,这或许已经像发生在两个星球上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人们 不是太怀旧而是太健忘。今天的人们对于二十年前的生活,就如同二百年前一样的陌生——可问题是,我们仍活在一个世界上,我们的艺术仍彼此触动,因此,艺术 在本质上就是怀旧的,至少,它经常促使人们回首,关注那些在匆忙都市中经常遗忘的生命的真实。

我很同意陈可的一句话:“每个艺术家作品的真正魅力并不是被照相机照下来的画册上的那些东西。只有深入到艺术家的工作室中,才能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创作出这 样的作品,才会理解他们内在的价值理念。”我们匆忙地给很多事贴上思想的标签,而绘画则总是提醒我们,直面形象本身,保持内在真实的敬畏。70后的艺术世 界,是当代中国艺术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评价70之前,我们的艺术批评很容易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评价80之后,我们漫谈前卫与多元。70之前的人们,构筑 起了今天艺术圈的传统和权威,80后的新锐,则是新的谈资和卖点——无形之中,艺术批评往往冷落了这特殊的一群,尽管他们在这个时代正是年富力强的中坚力 量,但他们太特殊,他们不够典型,他们不易分类,他们比任何传统都更叛逆,而面对新潮,他们又显得有些“怀旧”和“拘泥”。

我们有时候太相信时间和历史,但文字构筑的传统历史有时却是如此的善忘,它倾向于让每一个人记住那些大事和“思想”,却无形中纵容着我们淡忘那些曾经炙热 的音容笑貌、喜怒忧伤。我们容易记得几十年前的一场改革或战役,但我们,即使是亲历者自己,有时候也容易淡忘:那时候我们为何而快乐?那时候我们曾怎样地 生活?艺术如果失去了这样的“怀旧”,或者更确切地说,失去了这种关于存在的反思,我们的生命将会悄悄变得贫瘠,我们不能失去希望,失去意义,正如“红 路”不能失去灿烂的阳光。
(文/邵亮)

本次展览将延续至201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