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4 Thursday, 文 / 译 / 陈婧婧
Hong Kong Eye

一场激发关注与市场热度的非常规调查展览

“Hong Kong Eye,” 18个香港艺术家群展

Saatchi Gallery (Duke Of York’s HQ, King’s Road, London)。 2012年12月5日至2013年1月12日

[注释:一个完全不同的扩大的“Hong Kong Eye”、伴随着相似的展览策划主题,将于2013年5月1日至31日在香港太古坊Artis Tree(香港鰂鱼涌英皇道979号 太古坊康和大厦1/F)展出。]

长期被遮挡在中国当代艺术背后的香港艺术随着艺术市场浪潮拍打而崛起。香港国际艺术展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有实力的藏家和大量艺术专家,为历经沉眠的香港艺术带来了国际的认可。

这座曾经被贴上“文化沙漠”标签的城市现在被Serenella Ciclitira(资深的艺术藏家、同时也是Hong Kong Eye的联合策展人)描述成“艺术寻宝”。Hong Kong Eye是Eye系列的第三版,之前的“The Indonesia Eye” 和 “Korean Eye”获得了极大的国际关注,尤其是去年夏天萨奇画廊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举办的Korean Eye展览、及其出版的同名艺术家档案书籍。

今年夏天,知名艺术学者张颂仁加入了由萨奇画廊、David以及Serenella Ciclitira组成的策展团队。张颂仁是推介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而Serenella Ciclitira是Eye系列的创始人。关于Hong Kong Eye的消息最早开始在这时传开。

David和Serenella Ciclitira这对常居伦敦的意大利夫妇在罗马郊区的宅第藏有成百件艺术品,事实上,他们是张颂仁的第一批客户之一。

这个项目在今年夏天低调而快速地展开, 一本408页、印刷精美的书籍于去年11月由欧洲出版商Skira出版,在展览发布会上一并发行。展览首先于2012年12月5日至2013年1月12日在伦敦萨奇画廊举行,作品随后于2013年5月在香港太古坊的ArtisTree展出,并将持续到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Hong Kong Eye: Hong Kong Contemporary Art》由张颂仁、Serenella Ciclitira和萨奇画廊的CEO Nigel Hurst共同挑选的76位艺术家的作品组成。其中10位是1880-2000年间已经过世的大师,这部分艺术家由张颂仁专门挑选,Huest主要负责挑选了展览中展出的艺术家。

Amy Cheung, “Toy Tank,” 2006.
张韵雯, “玩具坦克”, 2006.

Amy Cheung, “Toy Tank,” inside view, 2006.
张韵雯, “玩具坦克”, 2006.

艺术家张韵雯(Amy Cheung)在一次访谈中评论说这次展览挑选的作品相当古怪—— 它们不是通常会被放在一起展出的艺术家作品。张韵雯展出的是一件重达2.5吨的巨型坦克车。观众可以走进可驾驶仓,借助坦克内的电子屏幕,于虚拟场景中“消灭”现场的艺术品。或许是因为这件作品明显地映射中国政治,这是它第一次自2006年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后的亮相。不可置疑的是,这件庞大的作品吸收了大半空间效力,称为展厅内最醒目的角色。

幸运地是, 第二间展厅的作品得以从”Toy Tank”的“炮轰”中幸存。在周俊辉(Chow Chun Fai)的电影绘画系列作品”反正现在中国不是由中国人做主”中,周利用他香港居民的身份实践了他的言论自由。王浩然(Adrian Wong)以他一贯的幽默方式在他的大型机械软雕塑中探索了语言学的阐释。邝镇禧(KONG Chun Hei) 细密的墨水纸本通过材质、表面的变体玩味了“表现”的不同质素。João Vasco Paiva的香港地铁入闸转门装置艺术”Counterpoints”,同 一排地铁指示标志抽象画一道,巧妙地创造了都市机制的一角。

CHOW Chun Fai, “Legend of the Fist: China is not Ruled by Chinese Anyway,” 2012.
周俊辉, “反正现在中国不是由中国人做主”, 2012

João Vasco Paiva, “Palimpseptic,” 2011.

两个展厅共展出30余件作品。尽管画廊的媒体简报称展出的主要是“新兴艺术家”作品,几位在艺术界有数十年资历的艺术家也名列其中。例如已经50多岁的国画家梁巨廷(LEUNG Kui Ting)展出的是一幅十米长的画卷及一件装置,其中文人园林画被简化成了墨迹在画布和木头上留下的纹理——这样的材质运用和处理方式显示出意大利贫穷艺术运动的影响。另外,展览也包括了著名油画家吕振光(LUI, Chun Kwong)的作品。他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导师, 展出的是他标志性的抽象画作。

展览 包括一些在香港不那么活跃的艺术家, 和在学术界许有建树的非画廊艺术家。也许有人会辩护说需要更清晰的策展方向,提出为什么漏掉了李杰(Lee Kit)。李杰是香港近期频频国外亮相、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他将代表香港参加下届威尼斯双年展。但Hong Kong Eye应该为它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受到称赞: 这批艺术家因为不同的社会背景、归属不同画廊、或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很少在本地相遇,但在这里,藩篱有趣地被消解了。这些艺术家不可思议地在萨奇画廊相遇,但仔细想来,这或许也不是那么奇怪。Hurst称这次展览重点在选择“对艺术市场有极大潜力”的作品,从而将这次展览呈现为一场客观的“调查”;或许,这对三方都是有益的。

“一些作品在之前的Korean Eye展览之后市价赠涨有40%之多,这是The Art Newspaper的评估。” Ciclitira骄傲地声称。

或许因为有主要赞助商英国保诚,这对夫妇发现为展览得到政府支持并不那么容易。“我们在Korean Eye和Indonesian Eye中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无论展览到哪里,他们的大使都会前来表示支持。至于香港,我们没有得到任何回复。这个意义上,香港像个孤儿。幸运的是,太古集团把ArtisTree借给了我们, 因为香港艺术中心拒绝了我们。“ Ciclitira说。

尽管有繁荣的市场,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及类似此次的展览为香港带来大量的曝光,这座城市对艺术家也很难被视为一个好地方。昂贵的住房、有限的空间、能支持他们的当地画廊少得可怜,在香港的职业艺术家一两只手都能数得出来。当有商业参与艺术时,政府机构就不再提供支持,因为香港艺术发展局不向为商业领域创作展览的艺术家提供资金;艺术作品不能被用于销售。

同样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香奈儿设计的UFO博物馆曾在2007年“落地”香港, 展览本身只是展示一些藏品,这座博物馆一个月之后就“消失”了。路易威登创意情感展将其巨大的的艺术收藏打包进它古董箱,带到了香港艺术博物馆;同时博物馆外墙被LV标志包裹起来。田霏宇(Philip Tinari)策展了一场精彩的7位香港艺术家群展, 但可惜只在香港昙花一现。

Hong Kong Eye展览及其同名出版物为香港本土艺术家走出中环被世界做了第一次重要的调查呈现。香港颇受尊敬的艺术家梁志和(Leung Chi Wo)、也是非盈利艺术空间Para/Site的创始人,认为能得到藏家支持香港艺术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不管以什么角度去看,时间总能看清一切。5年后,我们能看到Hong Kong Eye为香港艺术带来了什么。”

带有全球通读审美问题的艺术实践,加上对本地问题的关注,或许这之间的反差是展览最有趣的一面。通过这次展览,我们能发现源自香港这弹丸之地的文化身份及背景的多元性有多丰富;我们也能开始想象这座新的艺术中心的无限可能性。

*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吴志华为《Hong Kong Eye》一书执笔前言、到政府帮助向香港全境的图书馆传送100本该书,都显示出政府的确赞同该项目。

HO Sin Tung, “Love Hotel: Please Pretend We’ve Been to Lot of Places,” 2011.
何倩彤。

Silas FONG, “Upon the Escalator,” 2009.

LEUNG Kui Ting, “Landscape GPS,” 2012.
梁巨廷, “GPS 山水“,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