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4 Monday, 文 / 译 / Daniel Szehin Ho
问答:石至莹的“无垠的草坪”

石至莹(1979年出生,生活工作于上海)是个画家,她那标志性的黑白画常直板地描绘标准化的景观:无垠开阔的海、禅沙园、草坪,观者眼前唯此无他。其最新系列的创作灵感得自意大利知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帕洛玛尔先生》一书;上海科恩画廊为石至莹举办的首次个展“无垠的草坪”展出了该系列的多张小幅水彩画及几幅大型油画,均发人冥想。

石至莹曾多次参与多方机构组织的群展,包括艺术+上海画廊、悉尼白兔艺术中心,而个展则包括2009年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的“从太平洋——公海”,及2010年在北京空白空间举办的“天上,人间”。

石至莹就此次在科恩画廊的个展接受“燃点”专访,探讨其艺术创作。

燃点:哪些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对你的形式与知性风格的发展有所影响?

石至莹: 严培明,杉本博司,马远(宋),Pina Bausch等等许多--和中国的很多传统绘画。

Shi Zhiying, “The Infinite Lawn,” oil on canvas, 200 x 300 cm, 2012.
石至莹,“无垠的草坪”,布面油画,200 x 300 cm, 2012。

燃点:你的作品同文学究竟有怎样的关联?尤其是与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石至莹: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中国也是很受欢迎的作家,因为他的《看不见的城市》和中国有关。至于选择《帕洛玛尔》这本书,是因为在这本书里,卡尔维诺要说的是一种” 帕洛玛尔体验” 。帕洛玛尔可以是卡尔维诺,也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每一个人。他所体验的世界,包括自然,城市生活,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以及对人本身所做的思考。如果放在一个宇宙的全景下看的话,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这种体验对我来说也是人类共同体的一种体验,我对此很感兴趣。

Shi Zhiying, “Palomar—The Sand Garden,” watercolor and ink on paper, 31 x 41 cm, 2012.
石至莹,“帕洛马尔——沙庭”, 纸本水彩与墨, 31 x 41 cm, 2012。

燃点时间在你的创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石至莹:我对”永恒”很感兴趣。有些事从远古一直到未来,都是不会改变的,而且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

Shi Zhiying, “Palomar—Reading a Wave,” watercolor and ink on paper, 31 x 41 cm, 2012.
石至莹,“帕洛马尔——阅读海浪”,纸本水彩与墨, 31 x 41 cm, 2012。

燃点:你将个人思考融入尺幅不一的绘画中。请问你是如何考虑画作尺幅的?

石至莹:大小的尺寸我倒没有刻意去安排过,都是随着所画的内容进行调整的。

Shi Zhiying, “Palomar—Observatory,” oil on canvas, 40 x 50 cm, 2012.
石至莹,“帕洛马尔观测站”,布面油, 40 x 50 cm, 2012。

燃点:为什么全都只是黑白画?

石至莹:1,有时候黑白色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2,据说婴儿在三个月之内所看到的世界也是黑白的,什么才是更为真实的?

3,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有”墨色能生五色”一说,墨色运用好的话也是可以相当丰富的。

Shi Zhiying, “Palomar—Forward I,” watercolor and ink on paper, 31 x 41 cm, 2012.
石至莹,“帕洛马尔——序I”,纸本水彩与墨, 31 x 41 cm,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