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Thursday, 文 / 译 / 梁舒涵
Artissima艺博会——都灵的又一道慢菜

燃点就本届Artissima艺博会对布鲁塞尔年轻画廊家Patrick Waldburger的采访。

与令人疲惫不堪的FIAC和Frieze相比,Artissima艺博会在欧洲有点不受待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求生不易,但Artissima却能自成一格。去年上任的新总监Sarah Cosulich Canarutto在沿着其前任Francesco Manacorda(现为利物浦泰特美术馆总监)的基业继续开拓。

Artissima玩儿的不是大牌艺术家,你当然也能偶尔看到一些,只是为数不多,年轻艺术家才是它的重点,所以说Artissima是发掘艺术的博览会。申请参加的画廊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们想将自己的艺术观念呈现给更多谙熟艺术的公众。

Geng Jianyi, solo presentation, installation shot, ShanghART

比如,在“重返未来”(Back to the Future)环节里,画廊会呈现那些已经活跃了好几十年的艺术家,但他们此次的作品却并非其代表风格。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新加坡)带来的是中国艺术家耿建翌的《表格和证书》(Forms and Certificates),其中有1988年黄山会议代表们的各种表格和证书之类的文件。柏林的Thomas Fischer画廊带来的是布莱恩·奥多尔蒂(Brian O’Doherty,生于1928年)的作品,其在《艺术论坛》发表的名篇《在白色立方体内:画廊空间的意识形态》(Inside the White Cube,1976)所分析的正是目前艺术通常展出的空间。此外,博览会的其他环节主要是关于新锐艺术的项目,比如我的Waldburger画廊(这次呈现的是柏林影像艺术家Eli Cortiñas的个展)。

Artissima艺博会很像都灵的美味佳肴和饮食习惯,以及皮埃蒙特大区(Piemont)出名的松露和慢食运动(Slow Food)。Artissima是慢条斯理的博览会,没有那种过于炫目的快餐式艺术,来这儿的观众可以放慢节拍,带着好奇品味新的艺术,所以这里也是采那些尚未被发现的艺术蘑菇的好地方。就像上一届那样,策展人和老道的国际藏家亦明此理,所以趋之若鹜。

Brian O’Doherty, solo presentation, installation shot, Thomas Fischer, Berlin

Subscribe to randian 燃点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