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Friday, 文 / 译 / 邬晨云
2015 FIAC巴黎当代艺术国际博览会与“ASIA NOW”亚洲艺术博览会

在上周的FIAC巴黎当代艺术国际博览会上,很多谈话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即FIAC与Frieze London艺术博览会和Frieze Masters艺术博览会几乎接踵而至,令人应接不暇。不过,虽然很多人表示希望延长活动间隔期,但有些人却已经开始从中受益了。

许多小型艺博会纷纷利用Frieze和FIAC的间隙、利用艺术品买家、媒体和艺术家从伦敦到巴黎的这段时间来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今年,两家首次登场的艺博会“AAAAHHH!!! Paris Internationale”和FIAC自己的“Officielle”单元均选择了在周二开幕,赶在10月21日(周三)举办的FIAC媒体与VIP专场开幕夜之前。而随着Frieze Masters艺术博览会于10月18日(周日)落下帷幕,今年首次亮相巴黎的艺博会“ASIA NOW”则充分利用了这两天的间隔时间。

首届“ASIA NOW”于10月20日至22日正式开放,由巴黎藏家、“快乐艺术藏家协会”(Happy Art Collectors)创始人克劳德·费恩(Claude Fain)发起,亚历山德拉·费恩(Alexandra Fain)担任联合创始人兼总监。“ASIA NOW”选址皮尔卡丹艺术中心,位于FIAC的举办地大皇宫的斜对面。19家亚洲、欧洲的画廊展示了来自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也有部分来自韩国、香港、越南等地。由艾米·巴拉克(Ami Barak,巴黎独立策展人、评论家)领衔的策展团队负责挑选画廊,活动创始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希望打造超越市场兴趣之上的亚洲艺术平台,以期修正“对亚洲当代艺术早先的残余印象,因为大家往往更了解其市场价值而非艺术界真实现状。”

ASIA NOW vernissage. Photo: Julio Piatti.

ASIA NOW 开幕式. Photo: Julio Piatti.

Food truck of ASIA NOW, (Copyright—Jean Picon and ASIA NOW)

Food truck of ASIA NOW, (Copyright—Jean Picon and ASIA NOW)

“ASIA NOW”定位“小而精”,这也很好地概括了全部两个展厅的整体氛围:轻松、愉悦。艺博会期间,参观总人数为9000人,场馆内设有惬意的VIP休息室,外面停放着几辆售卖街头小食的推车,整个策划创意让人耳目一新。展位的设计体现了一种共性,即更像排布有序、错落有致的展览空间,而非直接发生交易的场所,这一点其他很多艺博会都没有做到。在新兴艺术家的选择上,本届艺博会体现了良好的眼光;更值得一提的是对关注地域的选择上,突破了更为人所熟知的中日两国。本次艺博会也展示了一系列多元媒介,包括装置——巴黎A2Z Art画廊带来的黎薇的《最终还是没有人在乎》风靡Instagram——和小尺幅的绘画作品等。

很多展位都主打摄影作品,陈维的《Night Paris》(2015)为上海Leo Xu Projects画廊带来不少关注。恣意蔓生的喷墨打印图像仿佛与光度和透镜的极限做游戏,气势磅礴。成都的千高原空间也以摄影为主打,画廊呈现的全部是对中国文化具有“诗意和批判性洞察”的艺术家:陈秋林的《Peach Blossom》(2013)探讨家乡迅猛的旧城改造工程,同时也关注高清意象,因此,她的作品仿佛是一座纪录片与当代艺术摄影、尖锐现实与空灵幻想之间的桥梁。许多参展作品都体现了这样的政治与社会动机。

巴黎New Galerie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王思顺的《真理2014-9-23》(2014)(画廊还在自己的空间内举办了王思顺的首次巴黎个展)。他的单频影像记录了艺术家从北京到巴黎6周自驾之旅的高潮,途中,他把从一次火灾现场取的火种一直“养”着。最终呈现的作品是一段视频和依然在煤油灯玻璃罩里燃烧着的火苗。

位于柏林和新加坡两地的ARNDT画廊带的作品在巴黎语境下颇显出人意料:Rodel Tapaya和Eko Nugroho的刺绣与拼贴式绘画作品。两位艺术家分别来自菲律宾和印尼,他们的作品呈现的或许是东南亚艺术不常为人所见的一面,蒙太奇照片、超现实主义和粗犷街头艺术以充满当代感的方式融会贯通。

除了各个不同的展位,周二开幕期间还推出了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对话平台”,围绕不同国家和地区展开专题讨论。例如,“Indonesia Now”探讨的是印尼群岛的整体艺术面貌——常为西方所忽视——艺术家Tintin Wulia与关注印尼的藏家、作家和策展人展开对话。

艺博会期间还推出了4个现场项目(LEAP Pavilion, Mimi Ullens Foundation, Blast! and Perfect Design Projects)和1个场外项目,包括聚焦韩国艺术的巴黎旺多姆柏悦酒店项目。几大现场项目——前文提到黎薇的《最终还是没有人在乎》亦是其中之一——都颇具规模,更凸显了艺博会的展示功能,而非纯粹以销售为导向。

整体而言,“ASIA NOW”是一次难得的气氛轻松的艺博会,将视线从蛮声国际艺术家身上移开,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新一代的亚洲艺术家。活动的后续发展令人期待,其规模是否会扩大还是继续保持“小而精”的定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Magda Danysz Gallery booth. Copyright: Jean Picon and ASIA NOW.

Magda Danysz Gallery booth. Copyright: Jean Picon and ASIA NOW.

Chen Qiullin work

陈秋林,”Peach Blossom No.1″, 2013, Copyright – Clara Segui and ASIA NOW

Wang Sishun,

王思顺, “Truth 7 26″, 2014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booth, Copyright - Clara Segui and ASIA NOW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booth 香港马凌画廊展位. Copyright – Clara Segui and ASIA NOW

FIAC巴黎当代艺术国际博览会

在一街之隔的FIAC(持续至10月18日(周日))上,亚洲画廊数量与Asia Art相比少得多,只有来自中国的长征空间、香格纳画廊、维他命艺术空间和来自韩国的Kukje Gallery / Tina Kim Gallery。但欧洲画廊给予亚洲艺术的展示空间极其可观,其中既有艾未未(FIAC上有5家艾未未的代理画廊,包括Gavin Brown’s Enterprise和Meyer Riegger画廊)等大牌艺术家,也有陈天灼等新晋艺术家。

长征空间呈现的艺术家人数最多,多方位地展示了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其中陈天灼的作品无疑是一大亮点。上个月他刚在东京宫举办个展,反响良好,创作正处在上升期。陈天灼的录像和摄影作品经常出现伦敦锐舞文化、LGBT嘻哈和日本舞踏等元素,声色犬马,令人难以抗拒。糖果色的录像作品《19:53》(2015)更是不容错过。此外,长征空间还展示了徐震、喻红、汪建伟(一如既往)、杨少斌、展望、刘韡等。

郑国谷擅用综合媒介。此番维他命艺术空间带来了郑国谷个展,重点呈现其2013年创作的《财宝福德咒轮(招财咒轮三)》。艺术家近期的作品多借鉴现代媒介,并从传统佛道教技巧与形式中汲取灵感。

香格纳画廊呈现的亚洲艺术家群展可谓兼容并蓄,既有以富于感官冲击的黑白美学闻名的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也有探索摄影光线之极限与本质的蒋鹏奕。

最有意思的或许是看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先后在两个艺博会上登场。“ASIA NOW”规模相对较小,让人更易沉浸其间;而FIAC吸引到的更多的是观展者。根本上来讲,一轮接着一轮的艺博会活动提供了多方位探索当代亚洲艺术的空间,其中,既有充满异域风情的,也有静谧而内省的。

A view of FIAC 2015 Photo: Courtesy of Jean-Louis Boissier / jlggb.net

A view of FIAC 2015 Photo: Courtesy of Jean-Louis Boissier / jlggb.net

Tianzhuo Chen,

Tianzhuo Chen, “Asian Boy”, inkjet print
2 panels, 90 x 60 cm each, 2014. Courtesy Long March Space.

Zheng Guogu,

Zheng Guogu, “Mantra Wheel (Liberation, No.3)”, oil on canvas, 200 × 200 cm, 2013.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Vitamin Creative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