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评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展评搜索
>> 确认订阅
2016.04.22 Friday, 文 / 译 / Katy Pinke
绘画性

汤大尧个展“陌生来客”

站台中国(中国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2016年3月5日–2016年4月10日

汤大尧画的是平凡的小事,而非观念堆积的世界。在这,他没有注入强烈的时代记忆,也无沉湎于私密的空间无法自拔,日常片断终究回归日常,而无意去预留过多的阐释空间。即便是日常一景,汤大尧也没有营造出一种看似真实的案发现场:这里没有强烈的光影效果,纵深感明显的空间环境,居于其中的物象如同僵硬的木板而无质地上的任何差别。显而易见的粗糙笔触和色域之间的僵硬过渡都有意抛弃传统绘画中该有的“视错觉”效果,汤大尧绘画中的失真感,拒绝了观者对其内容的过渡关注。他把创作的重点放在了绘画的表现之上,采用绘画的形式模仿“绘画”这一概念,以至于呈现的图像是“绘画”而不是对他物的再现。如作品《陌生来客》,画面的失“真”感唤起了画味,创作的重点落在了对守门人、黄狗和来客三者之间的关系经营之上。门内主人劝阻狗吠时微微下压的手势、门外来客受惊时的拘谨形态等使观者于图像与标题之间自行建立连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有点像维米尔《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为了宣传并随时随地让访客欣赏到自己的佳品,维米尔画了这幅炫技之作,并赋予其特殊之名。他企图用技巧来折服观众,而非画面呈现的平凡景象;在此,物象只是用以衬托其技术高超的配角而已,即前景被人揭开的帷幔、面朝画家的座椅、桌上的服饰道具、画家的穿着打扮、模特的妆容以及墙上悬挂的地图意在表现画家对不同材质的表现能力及时尚品味。换一个角度来说,汤大尧选择了另一种传统——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

汤大尧,“陌生来客”,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汤大尧,“陌生来客”,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陌生来客》,布面油画,150x200cm,2015

《陌生来客》,布面油画,150x200cm,2015

和王兴伟、马珂、王音等人类似,汤的绘画通过对题材的祛魅,试图巩固那块“无意义”的阵地。而这样的情况有点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绘画回归时的样子。八十年代初期至八五美术新潮掀起之前,中国艺术界并没有直接接受西方的前卫思想或艺术形式;虽然1979年9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东侧的花园铁栅栏上举办的“星星美展”呈现了在当时极具先锋性的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画风,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而是通过找寻一种新的形式来代替传统样式。如,受到美国照相写实主义启发的罗中立采用局部放大的手法突显《父亲》所处的社会现实;吸收法国画家米勒风格的陈丹青通过临场感的营造来真实再现藏族地区的生活;借鉴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绘画技法的何多苓带来了一种中国艺术界未曾有过的写实画风。又如反“苏派”传统的靳尚谊、杨飞云、王沂东等人。他们试图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因素于将过保质期的写实主义创作中找寻到另一种新的风格,以暂时进入前卫艺术的范畴。在图像化的视觉环境之内,与其通过载入更多奇异古怪的物象、使用花姿招展的风格来吸引观者,不如反其道而行以平凡不过的东西填充画面,反倒能获得审美疲劳的观者注意。在题材、风格难以推陈出新之时,回过头来再次聚焦于早已淡出记忆的形式主义传统,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汤大尧,“陌生来客”,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汤大尧,“陌生来客”,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汤大尧,“陌生来客”,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汤大尧,“陌生来客”,站台中国,展览现场

《正午》,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14

《正午》,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14

《1 回忆》,布面油画,70x100cm,2015

《1 回忆》,布面油画,70x100cm,2015

《耕种》,布面油画,90x140cm,2015

《耕种》,布面油画,90x140cm,2015

《小憩》,布面油画,90x140cm,2015

《小憩》,布面油画,90x140cm,2015

《河岸》,布面油画,120x160cm,2015

《河岸》,布面油画,120x160cm,2015

《写生1》,布面油画,180x250cm,2015

《写生1》,布面油画,180x250cm,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