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地点
沪申画廊 北京 Shanghai Gallery of Art (Beijing)
日期
2015.01.11 Sunday - 2015.03.20 Friday
开幕展览
01/11/2015 17:00
地址
The Temple Collection 23, Shatan Beijie,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中国北京东城区沙滩北街嵩祝院23号东景缘
电话
Tel: 8621 - 6321 5757 Ext 8765
开放时间
负责人
电子邮件
Email: floria.xu@on-the-bund.com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沪申画廊 & 北京东景缘| 高伟刚 | 返程| 1. 11, 2015

高伟刚

场域特定项目

策展人:吴承祖、谢玮玲

2015年1月11日至3月20日

开幕式:2015年1月11日下午5-7点(周日)

东景缘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嵩祝院23号东景缘

纵然语言为人所共有,但多数人立身处世仿佛各有其到。 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完全一样的。

—— T.S.Eliot《烧毁的诺顿》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Exhibition view 展览场景

上 Up 3 不锈钢钛金 Stainless Steel Titanium   250(W) x 200(D) x 400(H) Ed 1:3 2014

时间凝结在艾略特笔下烧毁的玫瑰园中,过去和未来互相羁绊,交织在变化着的 软弱的躯体里,卫护着人类既不飞升天国也不堕入地狱。诗歌以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c.535 – c.475 BCE), 一位深陷隐喻与悖论的古希腊哲学家的偈语开篇,喃喃自絮般谈论着时间与救赎。这个古老的话题如今依旧困扰着现代的灵魂,甚至夹缬进更多的欲望与纷争。

让我们姑且将这一切看作是一个悖论。

项目以同样经历了大火焚烧却得以修缮留存的东景缘智珠寺为特定场地,最难以 回避的既是空间本身所承载的时间,过去的时间。朱门瓦墙庇护着一段六百多年的历史,之中涵盖了人类对于信仰的尊崇敬畏,亦留下了数次社会变革的痕迹。每一 次进程中的损伤、迸裂、腐朽,随着时间成为这转动不息的世界中片刻静止的存在。翻阅了过往的一幕幕后,我们又终将被时间引领回此刻。人们曾经徘徊在寺中, 寄托生的希望,是因为难以承受太多残酷的现实。那么在此刻,我们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现实?

每一个抵达东景缘的人必会经过一条狭长的小路,尽头即是东景缘高耸的围墙,隔着现实中的大相径庭。围在里面的世界,离权利中心很近,离小路的居民们 很远。命运与资本造就了悬殊的生存状态,在空间内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将此刻的现实一切为二,赤裸而真实。寺内外的不平衡现象即构成此次个人项目的社会语 境。艺术家高伟刚显然不愿意屈从于空间本身附加的厚重意义,而选择直面现实。其相关乎空间的态度,既是对于语境的响应,又不至过分地与对象关联,以确保连 续性和稳定性。

在高伟刚相对较短的创作生涯中,其对于材料及其趋势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叙述方式。他的作品在严谨地裂解观念和材料的过程中脱引而出。楼梯是他感 兴趣的主题,关乎大小和规模,不回避其具有的纪念碑式的意义。换句话说,其所选择媒介的特性、传统、和历史植入他所创作的作品,它们所产生的话语极大地激 发了一场更广泛且至关重要的关于观念和材料是如何交织及可能性的对话。

表象给人造成错觉,加上狭隘的经验导致错误的判断,经常会给我们一脚踏空的教训和一段无法实现的旅程。艺术家利用所展示作品本身具有的趋势及空间特 有的属性,有目的地安置,加上人们习惯性地附加在这些物上的意义,游刃有余地在现存矛盾体内布下更多的迷局。作品向外延伸,覆盖到寺顶、房间,及入口。面 对不平衡的世态,高伟刚并未抽身而出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关怀或批判,也无意去辩驳其中的对错和因果,更无法改变。作品在此处的意义绝非是为了指出一条通 途。相反,艺术家制造了一个个假象,将人引入歧途,不动声色地留下对于现实和自我的诘问。

上 Up 5 不锈钢钛金 Stainless Steel Titanium  300 (H) x 200 (W) Ed 1:3 last edition 2014

我们所见的表象是否值得相信并为此追逐不息? 被困于现在的我们又应该向谁祈求?出路究竟在哪里?

《恶习 Vice 20141212》 布面丙烯,镜子 150 x 400 cm 2014 

《降临(金色)》 不锈钢钛金 尺寸可变 2014 

我们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在这里遭到了怀疑,它被真实地呈现,却是片段化的。以碎片去拼凑“现实”,在艺术家看来本身就是一种恶习,而我们又是那 么容易轻信自己所获得的证据,牢牢抓住甚至奉为真理。山门处的作品《降临》由不同的几何体相互连接,顶天立地,闪耀着智慧的光辉。我们曾经被教育,世上的 万物都可以被归纳成这些几何体,从山林到星辰,从人类到机器。人类发明了这些模型并以此来构建便于自己理解的简单世界,期望法则按照我们的意志来运行。可 笑的是在真实的自然面前,人造世界及其附属品都显得那么微弱且岌岌可危,就好像眼前的这根“顶梁柱”,不堪一击。

面对不平衡,我们总是计较天秤两端的得与失,而是否有想过反方向的那个杠杆点在哪里?我们或许能在每一件实体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镜面元素里捕捉到高伟 刚的深思熟虑。材料映射出问题的生成与消解过程中关键的本体,使经过或驻足的我们可以有机会直面“自己”,并重溯自己一路行来的脚步。这种回望与自审贯穿 于整个展览,含蓄地使我们差点忽略了它的弥足珍贵。艺术家首次尝试的声音装置作品《回》中,将原本应该属于此处空间却缺失的元素重新返还,以一种微妙到难 以察觉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回归本初这一波爱修斯式的哲学慰籍。

时间和生命都是不可逆的,古寺以沉默的姿态安静伫立。 我们究竟该如何返程?

恶习2014121  Vice 2014121 布面丙烯,镜子 Acrylic and Mirror on Canvas 150 x 400 cm 2014

关于艺术家: 高伟刚在作品上采用多样媒体,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和表演艺术,却拒绝将他的作品归为某种特定的类型。他的艺术语言使每个作品既是一个实验的设备,也是成 果,让观众对自然物质世界的思想和观念有所突破。高伟刚的创作极具丰富的个人色彩,其作品皆是他在艺术追求中个人的自我反省和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里程碑。 尽管他的作品在艺术形式和材料采用上有极大的审美变化,但在挑战观众的视觉文化习惯上,无论是通过绘画、雕塑还是装置艺术,他仍然坚定地保留着该媒介本身 强烈的特性,并将幽默诙谐的手法和怀疑的态度贯彻其中,从而使观众去反思他们所熟知的常识。

高伟刚1976年生于黑龙江省,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生活、工作在北京。艺术家在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地举办过多次展 览,作品被诸多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机构及基金会收藏,包括瑞士的博格收藏基金,法国巴黎的DSL收藏基金,中国上海的龙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的白兔基金, 印尼雅加达的余德耀美术馆,及香港路易威登集团等等。因为其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他在2011年荣获香港艺术博览会“艺术之未来”大奖。

降临(金色)Descend (Gold version) 不锈钢钛金 Stainless Steel Titanium 尺寸可变 Dimensions Variable Ed1:3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