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ian » 搜索结果 » 民生银行 http://www.randian-online.com randian online Wed, 31 Aug 2022 09:59:09 +0000 zh-CN hourly 1 用思想面对世界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期待您的参与!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announcement/iaac-5-international-awards-for-art-criticism/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announcement/iaac-5-international-awards-for-art-criticism/#comments Tue, 05 Jun 2018 15:56:37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announcement&p=98257 [新闻稿]

2018年6月3日,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5)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面向全球发出邀请,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稿件。

据主办方介绍,稿件须针对2017年9月20日至2018年9月20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撰写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其中,经过组委会仔细论证,中文稿件的字数由2000字放宽至2500字,英文字数则维持1500字不变。投稿稿件需为从未对外发布的全新评论文章。征稿将于2018年9月23日截止。

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合主席、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宣布了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5位国际评审团名单,包括批评家、策展人、匹兹堡大学教授高名潞;复旦大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沈语冰;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校长基金研究员”、虚构文学、批评及理论作者玛丽亚·福斯科(Maria Fusco);艺术批评文献库创始人兼主席,《艺术批评》杂志编辑,雷恩第二大学名誉教授让-马克·普安索(Jean-Marc Poinsot);艺术家、艺术批评家、作家及BBC电视节目主持人马修·科林斯(Matthew Collings)。

国际评审团将于2018年9月23日征稿结束后,开始严格的匿名评审,最终选出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在内的20位中、英文入围作者。其中,一等奖将获得80,000元人民币(含税)的奖金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二等奖将分别获得30,000元人民币(含税)的奖金。20篇入围作品(中文投稿及英文投稿各10篇)将以中英双语的形式结集刊登在2019年春出版的《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年度展览评论》上。

经过五年的推动和实施,国际艺术评论奖逐步扩大其影响力,吸引了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985篇投稿作品,并产生了12个获奖者和约70个入围作者。

甘智漪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网络时代,艺术批评在“莺歌燕舞”的繁荣之下,又呈现出“朝生暮死”的景象。那些充满了鲜明观点、思辨态度、精准精悍的艺术评论越来越少见。我们期待更多的艺术从业者、艺术爱好者参与到评论奖中,共同推动对当代艺术原创、独立、客观的书写。”

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国际艺术评论奖、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CA)、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共同主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首席赞助。大奖还得到上海市、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安信信托有限公司和至美艺术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奖项简介

2018年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5)向全球评论者公开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申请者所提交的稿件须针对2017年9月20日至2018年9月20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举办的某个当代艺术展览。稿件需为未经发布的全新评论文章。

一等奖获得者除了可以得到80,000元人民币(含税)的奖金以外,还将获得一次前往伦敦或上海短期驻留的全额赞助。二等奖将产生3位获奖者,他们将获得30,000元人民币(含税)奖金。

本奖项旨在推动当代艺术的独立评论,汇集中、英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评论,并促进艺术评论者的批判性思考、对话和研究。

本次活动向全球公开征集艺术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为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由中、英双语的艺术界权威人士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将对投稿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投稿方式

登录www.iaac-m21.org下载并填写申请表格,以单个PDF的附件形式提交评论文章。中文稿件字数须在2500字以内,英文稿件字数须在1500字以内,最多可附加3张高清图片以供出版需要(PDF文件大小不超过4MB,邮件大小不超过5MB)。申请者须将填写完毕的表格及作品附件以电邮形式提交至“联系方式”一栏中所列的中英方电子邮箱。

国际艺术评论奖拥有所有申请者提交的文章版权(无论此前有否出版)。举办机构和中、英两方的学术支持单位将对所有入围者的文章进行分类和筛选,再将其翻译成中文(针对英文稿件)和英文(针对中文稿件)两个版本,以供出版之用。

最终评选将由国际艺术专家评审团以英语会议的方式进行终审,评选结果将于2018年12月前向媒体公布。包括获奖者在内的20位入围者将进入终选名单,获奖的艺术评论将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刊登在出版物和官方网站。

征稿截止日期:2018年9月23日

联系方式

中方联络机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 200126

电话:+86 21-6105 2121

电邮:iaac@minshengartmuseum.com

英方联络机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地址:20 Howie Street, London, SW11 4AS

电话:+44 (0)20 7590 4423

电邮:iaac@rca.ac.uk

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审团成员、复旦大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特聘教授 沈语冰发言

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审团成员、复旦大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特聘教授 沈语冰发言

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简介

高名潞,当代艺术理论家和策划人。命名、开拓和推动了85美术运动。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包括“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Inside Out”(1998),“墙”(2005),“极多主义”(2003)和“意派”(2009)等。并发表了很多重要的批评和艺术史著作,包括第一本中国当代艺术史书《中国当代艺术史1985-1986》(合著,1988年完稿1991出版),Inside Out: Chinese New Art(英文1998), The Wall《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英文2005)和Total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in 20thCentury Chinese Art (英文2011)等。近些年来,也致力研究梳理现当代艺术史和批评理论,发表了《中国极多主义》、《意派论》和《西方艺术史观念》等理论著作,尝试把当代和传统融合,探索新的理论批评视角。

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湖北美术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2016-2018),《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艺术学理论卷》艺术批评分支主编,《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集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执行主编。曾为剑桥大学哲学学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6,2009,2012,2016年重印)、专著《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独立译著)、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独立译著)、安内特·因斯多夫:《弗朗索瓦·特吕弗》(独立译著)、列奥·施坦伯格:《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艺术》(合译)、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合译)、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合译)、蒂埃利·德·迪弗:《杜尚之后的康德》(合译)、迈耶·夏皮罗:《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合译)、乔纳森·克拉里:《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合译)。

玛丽亚·福斯科是一位屡获殊荣的作家,出生于贝尔法斯特(Belfast),目前常住格拉斯哥(Glasgow)。她的作品涉及小说、批评和理论方面,并被翻译成十种语言。她目前正在为威尔士国家剧院的一个新委员会工作。她最近的著作Legend of the Necessary Dreamer被克里斯·克劳斯(Chris Kraus)称为“女性哲学小说新经典”;而詹姆斯·埃尔金斯(James Elkins)点评她的另一本近作Give Up Art: Collected Critical Writings 称:“玛丽亚·福斯科是艺术写作中最具创造性和最知识广博的作者之一……这本书让大多数非虚构类作家意识到写作是什么。”由Artangel和BBC Radio 4委托玛丽亚•福斯科制作的实验广播剧Master Rock已经有超过250多万听众。她的个人著作还包括:2013年出版的With A Bao A Qu Reading 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2012年出版的Gonda和2011年出版的The Mechanical Copula。她也是一本关于实验性写作杂志The Happy Hypocrite的创始人。她目前是爱丁堡大学跨学科写作的研究员,并曾任伦敦大学金史密斯艺术写作专业的主任。她是阿姆斯特丹大学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院研究员(2018年),并担任法兰克福奥芬巴赫艺术与设计大学客座教授。

让-马克·普安索是雷恩第二大学授大学当代艺术史名誉教授,他于1984年开创了一个专门教授展览组织的课程。1989年,在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的支持下,他创立了国际艺术批评档案库(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rt Criticism),并于1993年创办《国际当代艺术评论》期刊(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2001年之后多年,他一直担任法国新国立艺术历史研究所(INHA)研究部主任。在他回到雷恩后,一直在雷恩第二大学艺术、文学和语言研究生学院任教职。

同时,普安索还是巴黎双年展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CAPC)和维勒班新艺术博物馆的合作伙伴。

普安索出版了大量文章和书籍,包括Mail Art(1971),Supports-Surfaces(1983),L’atelier sans mur’,Quandl’oeuvre a lieuL’artExposé et sesrécitsautorisées(2008年第2版),并于1991年编辑了Daniel Buren文章的第一个合集。他最近的作品包括:国际艺术批评档案库”展览与文献档案汇编Mémoirescroisésderives archivistiques(2015年);巴黎瓦尔马恩当代艺术博物馆研讨会记录汇编Entre élection et sélection, le critique face à seschoix(MAC VAL,2017);和国际艺术家评论协会出版物Lee Yil文章选编(2017年)。

马修·科林斯,艺术家、艺术批评家、作家及BBC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英国BBC电视台和英国第四台(Channel 4)的编剧与现场评论员,他撰写并参与了众多非常成功的系列片,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时期至当代的广泛主题。他的6集系列片《现代艺术》获奖无数,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2014年,BBC播出了他的纪录片《抽象艺术之道》,讲述了从希尔马•阿夫克林特(Hilma af Klint)到安纳祖(El Anatsui)的抽象艺术。他的很多节目在全球被广泛播映。他写过多本艺术畅销书,目前即将完成一部由泰晤士&赫德逊出版社出版的关于当代绘画的著作。

马修生于1955年,1974年-1979年就读于柏亚姆肖艺术学校 (Byam Shaw School of Art),1990年-1991年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1983年-1987年曾任国际性艺术杂志Artscribe编辑;1988年-1996年,曾任BBC“晚间秀”栏目艺术评论员;1997年-2005年,他参与了英国第四台特纳将的年度直播;他与镶嵌艺术家艾玛·毕格斯(Emma Biggs)合作的抽象绘画展正在伦敦Vigo画廊展出并被广泛收藏。

作家、皇家美院艺术与建筑课程导师 Andrew Brighton 发言

作家、皇家美院艺术与建筑课程导师 Andrew Brighton 发言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简介

亨利•梅里克•休斯 ( Henry Meyric Hughes )

组委会主席兼评委会非投票主席亨利•梅里克•休斯是一位独立策展人、艺术顾问、评论家、作家及编辑,同时亦是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名誉主席、前欧洲展览委员会总协调员、2003年度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发起人之一,以及荷兰Manifesta基金会主席(1996-2007年)。

他曾于1968年至1992年先后任职于英国文化协会位于德国、秘鲁、法国、意大利等国办事处,于1986年至1992年分别出任威尼斯双年展及圣保罗双年展的英国专员,于1992年至1996年担任英国海沃德(Hayward)画廊艺术总监,负责艺术委员会藏品以及全国性巡回展览(包括“艺术与力量:1930年至1945年期间处于独裁者统治之下的欧洲”、“1790年至1990年期间德国艺术浪漫主义流派的精神”及第四届英国艺术展)。

近年来由他主力策划的展览项目包括:2002年至2003年举办的调查性展览“从爆炸到冻结:20世纪英国艺术”、2005年至2006年在挪威奥斯陆举办的当代艺术巡展、2008年有关欧洲年轻艺术家的巡展“没有国界,只是N.E.W.S.”、2012年至2013年在柏林、米兰等地举办的展览“批判与危机:1945年以来的欧洲艺术”。

近期发表的著作包括:《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出版社2010年出版)及《非洲当代艺术:批判性焦点》(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出版社2011年出版)。

除此之外,他亦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顾问及欧洲文化协会总协调员、国际视觉艺术协会(Iniva)及伦敦Matt画廊之董事会成员、法国艺术评论资料库(Archives de la critique d’art)顾问团成员及附属杂志《艺术评论》(Critique d’art)编委会成员等职务。1997年他被法国政府任命为艺术与文学官员,2002年被德国总统授予十字勋章。

甘智漪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合主席。自2013年筹备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起,甘智漪一直致力于在民生美术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展示与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她策略性地将金融管理的理念和资源带入民营美术馆,努力使民生美术馆逐渐承担起艺术传播和教育的职能,主持并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中外当代艺术展览和项目以及公共教育活动,包括“2015中法文化之春”重点项目《光!》(获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资助)、《真实的假像》(获文化部“2015年度优秀展览”入围奖)、“2017中法文化之春”开篇展《透明的声音》(获文化部“2017年度优秀展览”、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法国著名艺术家塞莱斯特个展《生声不息》(入围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创立“国际艺术评论奖”(获浦东文化发展基金连续资助)、“民生美术文献中心”(获上海自贸区专项发展资金资助)以及“核心筒空间计划”,品牌公教《上海制造》(获文化部“2017年度优秀公教”)、《美术馆众议院》等。无论是展览的策划、国际项目的组织,还是美术馆社会美育职能的履行,甘智漪带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在公益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打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隔阂,拉近当代艺术与公众的距离,使民生美术馆成为艺术与文化展示、交流与创造并举的重要国际基地,实现“让艺术走进民生,让民生走近艺术”的愿景。

路易斯•毕格斯教授(Prof. Lewis Biggs)

路易斯•毕格斯教授是一位独立的策展人、评论家及文化顾问。他曾担任2013年日本爱知三年展联合策展人、2011年至2013年香港奥赛艺术基金会艺术顾问、2000年至2011年英国利物浦双年展总监,以及1990年至2000年利物浦泰特美术馆馆长。现任2014年英国Folkstone三年展策展人、《泰特现代艺术家》丛书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际顾问及国际公共艺术奖组委会主席。

除此之外,他还曾任上海外滩美术馆国际顾问、利物浦艺术设计学院兼职教授(当代艺术研究)、格拉斯哥大学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等职。同时,他亦是几个艺术机构理事会的活跃成员,包括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绘画比赛)、曼彻斯特中国艺术中心、利物浦艺术与创新技术基金会(FACT)等。

胡安•克鲁兹教授 ( Prof. Juan Cruz )

胡安•克鲁兹教授现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同时亦是一位创作丰富、展览众多、涉及录像、表演、文本及现场创作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家。

他曾担任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将当前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包括利物浦泰特美术馆、利物浦双年展等)的创新学术研究模式引入大学教育中。在1999年至2002年期间,他曾担任艺术文化协会全国巡展项目成员及伦敦视觉艺术顾问。

与此同时,他协助促成利物浦展览研究中心的建立,旨在推广各类重要展览,并以展览研究为主题,面向国际观众策办一系列专业学术讲座。

他亦身兼利物浦泰特文化协会会员、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成员、利物浦双年展董事会成员及艺术设计高等教育协会(CHEAD)执行部门指派成员等职务。另外,在他的领导下,利物浦艺术设计学院成为欧洲博物馆联盟项目“艺术的用途”的学术支持单位之一。

凌敏

凌敏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曾任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访问学者(主攻艺术策展研究),并作为艺术领导项目在利物浦双年展工作。自2009年至2014年担任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主要协调人之一。

她目前是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的国际会员及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成员。近年来她曾多次受邀出任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主讲人,包括2012年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美术史委员会第33届代表大会、2013年美国匹兹堡艺术年会、2013年在斯洛伐克举行的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年会及2014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公共艺术论坛。

更多资料,敬请查询网站www.iaac-m21.org或请邮件联系iaac@minshengartmuseum.com

如需咨询请致电 +86-21-61052121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announcement/iaac-5-international-awards-for-art-criticism/feed/ 0
原创、多元、独立——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全新亮相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news/originality-diversity-and-independence-call-for-submissions-to-the-fourth-international-awards-for-art-criticism-iaac-4/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news/originality-diversity-and-independence-call-for-submissions-to-the-fourth-international-awards-for-art-criticism-iaac-4/#comments Wed, 23 Aug 2017 09:25:56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announcement&p=92031 【新闻稿】

2017年6月2日,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并宣布了今年国际艺术评论奖的新赛规、奖金制度和国际评审团构成。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要求投稿稿件为从未对外发布的全新评论文章。与此同时,获奖者则将增加至4位,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奖金也大幅度增加,一等奖奖金增至80000元人民币,二等奖增至30000元人民币。

“为确保国际艺术评论奖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稿件来源的广泛地域性,今年我们大幅度提高了奖金,希望可以激励那些一直努力进行全新写作的评论人。”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上海民生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在发布会现场表示。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从2017年6月2日起向全球发出征稿邀请,至2017年9月24日截止,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仍然秉持其开放性,向全球公开征集针对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20日期间举办的针对当代艺术展览的中英文艺术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

所有投稿经国际评审团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后,将从众多入围的中、英文投稿者中选出4名获奖候选人(中文投稿人及英文投稿人各2名),两相竞争,从中决出1名一等奖得主(中文或英文投稿),剩下的3人并列为二等奖得主。一等奖得主将获得8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二等奖将分别获得3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

国际艺术评论奖每年都邀请顶尖的国际评委组成评审团,他们熟知当下的艺术创作及批判实践,且他们自身的背景也反应了批判能力广泛存在于写作者、学者、策展人和艺术家之中。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仍按惯例由5位评委组成国际评审团,包括迪拜艺术博览会总监安东尼娅•卡弗(Antonia Carver)、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蒂姆•马娄(Tim Marlow)、印度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亚洲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沈揆一。

国际艺术评论奖经过三年多的推动和实施,其影响力已经完全超越了最初中英两国的范围。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Henry Meyric-Hughes表示:“作为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国际奖项,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在艺术界业内早已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赞助方中国民生银行和安信信托在物质及精神等各方面的慷慨支持,则更加巩固了本奖项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过往三届IAAC共收到近800篇稿件,投稿者遍布来自五大洲的47个国家和地区,稿件不仅聚焦于主流的展览市场,也囊括了在世界各地众多小型艺术空间发生的独特展览。而撰写者的身份也日渐多样化,包括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教育研究机构专业人士、艺术院校学生以及自由撰稿人等。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CA)、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上海至美艺术发展中心承办,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及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赞助。大奖还得到上海市、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奖项简介

2017年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向全球评论者公开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申请者所提交的稿件须针对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20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举办的某个当代艺术展览。稿件需为未经发布的全新评论文章。

一等奖获得者除了可以得到8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以外,还将获得一次前往伦敦或上海短期驻留的全额赞助。二等奖将产生3位获奖者,他们将获得30,000元人民币奖金。

本奖项旨在推动当代艺术的独立评论,汇集中、英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评论,并促进艺术评论者的批判性思考、对话和研究。

本次活动向全球公开征集艺术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为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由中、英双语的艺术界权威人士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将对投稿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

投稿方式

登录www.iaac-m21.org下载并填写申请表格,以单个PDF的附件形式提交评论文章。中文稿件字数须在2000字以内,英文稿件字数须在1500字以内,最多可附加3张高清图片以供出版需要(PDF文件大小不超过4MB,邮件大小不超过5MB)。申请者须将填写完毕的表格及作品附件以电邮形式提交至“联系方式”一栏中所列的中英方电子邮箱。

国际艺术评论奖拥有所有申请者提交的文章版权(无论此前有否出版)。举办机构和中、英两方的学术支持单位将对所有入围者的文章进行分类和筛选,再将其翻译成中文(针对英文稿件)和英文(针对中文稿件)两个版本,以供出版之用。

最终评选将由国际艺术专家评审团以英语会议的方式进行终审,评选结果将于2017年12月前向媒体公布。包括获奖者在内的20位入围者将进入终选名单,获奖的艺术评论将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刊登在出版物和官方网站。

征稿截止日期:2017年9月24日

联系方式

中方联络机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博成路399号 200126

电话:+86 21-6105 2121

电邮:iaac@21msms.com

英方联络机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地址:20 Howie Street, London, SW11 4AS

电话:+44 (0)20 7590 4423

电邮:iaac@rca.ac.uk

国际评审团成员

安东尼娅•卡弗(Antonia Carver)    迪拜艺术博览会总监

龚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蒂姆•马娄(Tim Marlow)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

印度Raqs媒体小组      Raqs Media Collective

沈揆一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亚洲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简介

image001

安东尼娅·卡弗     迪拜艺术博览会(Art Jameel)总监

安东尼娅•卡弗自2016年8月起担任迪拜艺术博览会(Art Jameel)总监至今,负责这一非营利组织的艺术、文化遗产及教育等相关事务。通过建立新的地方分支机构、发展国际伙伴关系以及开展各类展览、教育和出版项目,她推动着迪拜艺博会不断壮大。

安东尼娅在2010年至2016年间担任艺术迪拜(Art Dubai)总监,令这个一年一度的艺术展会发展成中东及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性艺术节及全球范围内最具国际性的艺术盛事。在她的努力下,迪拜艺博会建立了多元化项目,包括“迪拜校园艺术节”社区学校、迪拜艺术节计划、作家及策展人奖学金,以及全新的现代艺术版块;此外,还有持续进行中的当代艺术画廊合作伙伴项目、艺术家驻留项目、艺术电影及录像放映、阿布拉吉艺术奖(The Abraaj Group Art Prize)以及多项教育计划。

安东尼娅自2001年起定居阿联酋,为众多国际及本土出版物撰写多篇有关中东艺术与电影的文章,并编辑过众多书籍与刊物。她于2004年加入中东当代艺术杂志《Bidoun》的编辑团队,随后成为杂志旗下中东艺术组织项目部负责人,协助策办各类教育活动、艺术家项目以及电影录像系列活动。同时,她还创立并策办了迪拜电影节,并于2004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该电影节规划委员会成员。她亦是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特别委任的阿拉伯及伊朗电影专家。在移居阿联酋之前,她长期生活、工作于英国伦敦,身兼数职,曾担任费顿出版社(Phaidon Press)编辑,为国际当代视觉艺术中心(inIVA)推动各类项目计划,并于G+B艺术国际出版社任职。

image007

龚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家,策展人,《艺术世界》杂志主编。

龚彦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2005年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立“零时艺术中心”,致力于不稳定媒体和城市研究,并为年轻艺术家与策展人提供多元展示平台。作品曾参加2002年和2006年上海双年展。其作品曾参加2002年和2006年上海双年展。2013年起担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近年策划展览:“余友涵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2016) |“零食” (2016) | “移动建筑:尤纳·弗莱德曼”(2016) | “反高潮的诗学:坂本一成建筑展”(2015) | “筱原一男” (2014) | “谜途:时间·空间·织毯” (2014) | “十五分钟的永恒:安迪·沃霍尔回顾展” (2013) | “力量:Thonik设计展”(2008) | “普通建筑——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2008) | “可实现的乌托邦——尤纳·弗莱德曼展” (2007) | “身体媒体——国际互动艺术展” (2007) 等。

image005

蒂姆·马娄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

蒂姆•马娄2014年起担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至今,负责展览项目、藏品、学术、建筑及出版等相关事务。2013年至2014年曾任白立方(White Cube)展览总监。

他曾与当今许多知名艺术家共事,包括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加里·休姆(Gary Hume)、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查普曼兄弟(Jake & Dinos Chapman)、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翠西·艾敏(Tracey Emin)、吉伯特与乔治双人组(Gilbert & George)、朱莉·米若图(Julie Mehretu)、桃瑞丝·沙尔塞朵(Doris Salcedo)。

此外,他还是一名屡获殊荣的电台及电视台广播员,已在英国电视台上播报了上百部纪录片。他亦是《泰特》(Tate)杂志创刊编辑,撰写过多部书作及展览手册,同时也在四十多个国家的艺术文化类专题研讨会中担任主持或演讲嘉宾。

 image009

印度Raqs媒体小组

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是1992年成立于印度新德里的当代艺术小组,成员包括莫妮卡·纳如拉(Monica Narula)、吉比什·巴什(Jeebesh Bagchi),以及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他们身份多样,身份多重,经常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偶尔也是策展人和哲学讨论的发起者。他们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制作电影、策划展览、编辑书籍、组织活动,并与建筑师、程序员、作家、戏剧导演合作,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对国际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Raqs媒体小组参与了卡塞尔、威尼斯、伊斯坦布尔、台北、利物浦、上海、悉尼及圣保罗等众多国际性双年展,亦在波士顿、布鲁塞尔、马德里、德里、上海、伦敦、纽约、多伦多等地的美术馆及独立艺术空间举办个展。其作品被多家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其论文亦被收录于多部已出版的文集中。该小组还参与策划了2008年在博而扎诺举办的第七届欧洲宣言展《当下之余》(Rest of Now)、2012至2013年在古尔冈举办的《萨雷读本09》(Sarai Reader 09)及2014年在德里举办的INSERT2014。他们近期亦为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划了名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的展览。

除了本身的创作以外,Raqs媒体小组还于2000年与德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萨雷倡议(Sarai Initiative)及由该小组一直编辑至2013年的萨雷读本系列(Sarai Reader Series)。另外,Raqs媒体小组亦受邀于多家机构及自发性团体进行教学活动。小组曾荣获2013年度集群艺术奖(The Multitude Art Prize)。


image003

沈揆一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亚洲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

沈揆一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亚洲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研究课题聚焦于中国现当代艺术。主要著作包括《世纪的危机》(1998年出版)、《从鸦片战争到文化大革命:一八四零至一九七九年的中国绘画史》(2000年出版)、《上海摩登》(2004年出版)、《雅荟:叶氏家族藏品集》(2006年出版)、《中国海报》(2009年出版)、《变革时代的中国艺术》(2011年出版)、《中国现代艺术》(2012年出版,荣获亚洲学者国际研究大会(ICAS)2013年度人文类图书奖)以及《黎明曙光:一九七四至一九八五年中国的前卫艺术》(2013年出版)。

同时,他亦是一位活跃的策展人,经其策办的展览包括《世纪的危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性》(1998年于纽约及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2007年)、《何不水墨?》(2012年)以及《黎明曙光》(2013年)等。

他曾荣获多个国际权威机构所颁发的研究奖项和基金,包括美国国家人文学术基金会(NEH)、美国国家艺术赞助基金会(NEA)、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SRC)、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美国斯坦福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

沈揆一是多个国内外大型展览的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2001年第一届成都双年展、2002年上海双年展、2016年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及2017年香港全球水墨画大展等。此外,他还是《亚洲现代艺术与视觉文化》丛书的总编辑。 

更多资料,敬请查询网站www.iaac-m21.org或请邮件联系iaac@21msms.com

如需咨询请致电 +86-21-61052121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news/originality-diversity-and-independence-call-for-submissions-to-the-fourth-international-awards-for-art-criticism-iaac-4/feed/ 0
“醍昂—白明的国度”即将登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tion-bai-mings-kingdom/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tion-bai-mings-kingdom/#comments Wed, 26 Apr 2017 06:04:46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event&p=88550 总策划:周旭君
学术主持/策展人:徐钢
助理策展人:李珂珂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二展厅

主办:
中国民生银行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协办:
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
中华文化复兴促进会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民生银行艺术机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将开启“醍昂:白明的国度”的布展及展出。该展览由著名学者徐钢担任策展人及学术主持,将对艺术家白明多年的创作生涯进行全面的回顾及呈现。同时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邀请国内外艺术领域的重要学者,就白明展览引发的”对材质的再思考“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

image003
锦禅虚像系列之——水

image005
瓷石之间·青白

白明是当代中国陶瓷领域的代表人物,他因为对陶瓷深厚的学术研究以及用陶瓷作为主要材质的艺术实践而广为国内外艺术界所知。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他不仅在诸多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举办过影响深远的个展,其作品被很多文化机构所收藏,而且还出版过多种著述并独立承担清华大学985科研课题《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研究工作。在策展人徐钢看来,白明在中国艺术界是一个非常特殊而丰富的个案,从油画到陶瓷、从综合材料到水墨、从抽象到具象、从传统美学到当代先锋,都一直游刃有余而纵横自由,通过研究白明的艺术可以理解一系列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艺术问题,比如:中国的艺术传统和当代性之间的关联是什么?中国的传统美学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和在国内的相比如何?材质的本体论和工具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艺术和哲学、文学,视觉想象和文字表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处理的?

image007
线游茶墨

image009
山水与时间-城窟

基于策展人对于白明艺术创作的认识和解读,此次展览结构上分为“时”、“火”、“器”三个部分,展出白明多年来创作的陶瓷、油画、水墨和综合材料等代表作品,以此完整而清晰的呈现白明的艺术价值。此次展览的主题“醍昂”,来自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博尔赫斯作品中虚构的城市,是虚拟王国乌珂巴的一个部分。“醍昂”不仅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更是由一批占星术家、生物学家、工程师、形而上学者、诗人、化学家、几何学家、道德学家、画家、堪舆学家等等编撰出来的另类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是由时间叠加起来的理想主义的世界。策展人徐钢认为,白明的知识体系符合“醍昂”的隐喻,白明是活在时间中而不是空间中的艺术家,用理想主义和感情表达支撑着艺术创作,并生动而随时的变化着。特别是他在制造器物上的视觉表达,不是去迁就原来的各种形状,而是每一种形状都随着他的主观愿望和感情表达而随时改变。这样的创作,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少见。

image011
生生不息

image013
器-形式与过程

为了充分地体现展览主题,此次展览现场精心设计以营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展览的开幕式时间为2017年4月22日下午三点半,4月23日则将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材质的再思考:陶瓷,白明,以及中国当代艺术”,提交报告的中外学者有尹吉男、汪民安、陈剑澜、王端廷、韦傲宇、汪涛(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罗鹏(杜克大学)、马埃乐(巴黎塞努姆齐博物馆)等等。

艺术家简介
image015
白明
1965年9月生,江西余干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美术馆执行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协IAC会员。

白明因为他的对陶瓷的深厚的学术研究和他用陶瓷作为主要材质的艺术实践而广为国际艺术界所知。他独立承担清华大学985科研课题《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研究,该书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出版个人作品集7种;著述九种二十二卷。并先后在费城国际陶艺中心、堪萨斯城艺术家联合会、新英格兰干草垛艺术中心做驻地艺术家和访问研究员。

策展人简介
image017
徐钢
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现为四川美院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 教授、深圳雏声初引艺术中心总监、深圳双年展联合创始人。他策划的展览包括《偏看:无意识的中国当代艺术》(2012年9月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薛松与新海派绘画》(2013年4月新加坡现代艺术中心),《幻真的宇宙:钟飙个展》(2013年5月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方力钧2013》(2013年10月北京泉艺术中心), 《不期而遇:三亚艺术季国际艺术大展》(2013年12月三亚),《中国式波普》(2015年2月旧金山太平洋遗产博物馆),《新中国绘画》(2015年11月伦敦萨奇美术馆)等等。他的主要专著有《中国景:当代中国电影》(2007)、《世界通俗文化丛书》(2007;Ray and Pat Browne 最佳图书奖)、《齐泽克跨文化读本》(2011)、《张晓刚:困扰的记忆》(2015),同时在国际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集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2012年度美国人文基金会(NEH)重大研究奖项。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tion-bai-mings-kingdom/feed/ 0
“沈远:无墙”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shen-yuan-solo-exhibition/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shen-yuan-solo-exhibition/#comments Mon, 13 Mar 2017 14:50:28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event&p=87425 总策划:周旭君

策展人:郭晓彦

助理策展人:张嗣

“沈远:无墙”展览于3月4日下午4点在中国民生银行美术机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7年新年首展,也是沈远的个展。这位生活和工作在巴黎的卓有成就的女性艺术家,其早年与新近的部分重要创作予以充分呈现。

沈远是85美术运动中“厦门达达”的参与者之一,并参加了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之后她移居巴黎并一直生活工作在那里,而近年则经常往返于异国与故土之间。沈远一直力图超越纯粹的绘画或雕塑语言本身,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建立相互回应的通道,对所遭遇的各种问题提出艺术家自己的“方案”,其创作带有对不同政治、人文环境更为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冲突和生活经历里汲取素材,以细腻的情感和特有的敏锐,完成多重文化间的对话,显示出轻盈、细腻而深沉的特质。

作为居住在异乡的艺术家,沈远更直接的面对今日世界的动荡和变化,并有着更强烈和直接的体验。建墙与拆墙,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词汇。随着美国大选的落幕,“墙”更是一个被人们从道义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上不断关注和讨论的重大问题,西方世界的“自由主义”和“左派行动”似乎在新的“筑墙”运动中面临挫败。恰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与沈远探讨展览计划时,世界经历了如此的格局转变,沈远因此给展览命名“无墙”。此次展览将展出以装置艺术为主要形式的作品11件,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引起社会公众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沈远认为,墙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是封闭、自我保护和拒绝他人的象征。当今世界,在家与家、园与园、族与族之间正在重新筑起高墙。“无墙”与“墙”永远在它的悖论中,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关注现实、关怀人性,都要拿出重新发明的态度来。

此次展览的展出时间为2017年3月4日—2017年4月4日,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主持展览开幕式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主持展览开幕式

本次展览艺术家沈远致辞

本次展览艺术家沈远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开幕式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开幕式致辞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李文华开幕式致辞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李文华开幕式致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无墙,水泥乒乓球桌、儿童凳子、树枝、蝉壳,700x500x200cm,2017

无墙,水泥乒乓球桌、儿童凳子、树枝、蝉壳,700x500x200cm,2017

课堂作业,鞭炮制作台、儿童凳子、鞭炮、电灯,600x800x400cm,2011

课堂作业,鞭炮制作台、儿童凳子、鞭炮、电灯,600x800x400cm,2011

白费口舌,冰、刀,尺寸可变,1994

白费口舌,冰、刀,尺寸可变,1994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shen-yuan-solo-exhibition/feed/ 0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 CURRENT: 苏格兰当代艺术展(第二期)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shanghai-minsheng-art-museum-current-contemporary-art-from-scotland/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shanghai-minsheng-art-museum-current-contemporary-art-from-scotland/#comments Tue, 20 Dec 2016 04:57:47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event&p=84689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即将呈现大型群展“CURRENT:苏格兰当代艺术展(第二期)”。本次展览是苏格兰当代艺术第二次登陆上海,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和邓迪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库柏美术馆联合策划主办,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全程支持。展览将于2016年12月17日开幕,持续至2017年1月15日。 

“CURRENT:苏格兰当代艺术展(第二期)” 包括“REWIND|倒带:英国70及80年代录像艺术”以及“>>FFWD|快进:苏格兰当代移动影像”两个单元。这两个展览单元将聚焦苏格兰当代艺术中最富有特色的移动影像领域,通过艺术家的镜头将观众引向“当下”这一瞬息万变难以定义的概念。展览将重点梳理移动影像艺术在英国的历史脉络、发展过程及其在苏格兰特定的人文地域社会语境下产生的艺术实践方向,向中国观众展示苏格兰当代艺术的草根精神以及独特魅力。

分层 苏格兰展览 竖版(11月20日) 周日

记录时间,创造时间,“同时代”的自身确立在那充满变化的高科技图像世界中。面对着这个在高清特写和令人震撼的广角全景图之间游荡的时间幻象,“CURRENT:苏格兰当代艺术展(第二期)”旨在通过移动影像中两个相对立的动作“倒带”和“快进”中来把握“当下”这个焦躁不安的能量。高科技世界里的摄像机、胶片以及记忆卡等似乎掌握着重温昨日并且把握今天的能力。通过剖析“移动影像”中蕴含的时间哲学的悖论,本次展览将揭示人类无法把握的“此时此刻”中的永恒激情以及现代生活中瞬时性里蕴含的美丽与悲哀。

“倒带”单元旨在揭示70年代及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英国录像艺术的激进历史,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一个深刻的历史视角来解读“同时代”作为一个历史概念中的移动影像的特质。 “快进”单元中的作品如同一组阐释“当下”的视觉词汇,凸显着“同时代”的直接性和冲击性。

“快进”昨天倒带“今日”,“CURRENT:苏格兰当代艺术展(第二期)”期望能够在“同时代”这个幻影之上投射些许光线;充斥着激进的形式和艺术的激情,“倒带”和“快进”两个展览单元将通过移动影像,揭示“同时代”虚构的永恒性。

“REWIND|倒带:英国70及80年代录像艺术”单元

“倒带”单元展出6位英国录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George Barber, David Critchley, Judith Goddard, David Hall, Stephen Partridge及 Elaine Shemilt的作品,这些作品均被《REWIND|倒带:英国70及80年代录像艺术文献》研究项目所收藏。《REWIND|倒带:英国70及80年代录像艺术文献》是一项由英国政府艺术人文研究委员会(AHRC)重点支持的国家级研究项目。该项目填补了英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史的空白,对录像艺术创作发展的最初二十年间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由于其特殊的短时性创作特征,以及当时的技术设备的所造成的局限,这些作品正处于消失的危机中。《倒带》项目运用当今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收集修复并保存了这些珍贵的视频艺术作品,为当下和未来学术研究之需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

“>>FFWD|快进:苏格兰当代移动影像”单元

“快进”单元呈现24位苏格兰新锐艺术家近十五年内在苏格兰本土创作的移动影像作品。在展览期间,作品将围绕四个不同的主题在四周展期內轮回展出,分别是“注视和姿态:身体的双重秩序”、“声音和雕塑:历史的透明度”、“方法和演绎: 叙事的追求”及“描述和距离: 时间的重叠”。通过移动影像这一媒体本身对时间的阐释,四个主题将凸显人类在错综复杂的“同时代”中所体验的历史与当下交错重叠的“此时此刻”。“快进”单元的展出作品由苏格兰实验影像艺术机构爱丁堡现代电影学院协助筛选 。

展览策展人,部分艺术家以及爱丁堡现代电影学院策展人将出席开幕式并与现场观众互动,探讨他们的艺术创作实践,作品所蕴含的哲学理念以及苏格兰当代艺术现状。更多详情请留意美术馆官方网站及微信平台。

关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是由中国民生银行基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理想而发起成立的艺术机构,坐落在上海市中心红坊艺术园区,面积约4000平米,由上海第十钢铁厂改建而成,于2010年正式开馆。作为中国第一家以民营金融机构为背景的美术馆,民生秉承独立自由,包容开放的学术理念,以建设成为国际优秀美术馆为其长远目标;凭借国家鼓励实践的民营制度优势,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纵深活跃发展;面向社会公众展开当前中国所亟需加强的当代艺术美学普及活动;深入全面地展开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David Hall_TV Interruptions (1971)

关于邓迪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库柏美术馆

库柏美术馆是一个公共美术馆,隶属于英国最具历史性的著名艺术学院之一,始建于1892年的邓迪大学邓肯乔丹斯通艺术设计学院 (Duncan of Jordanstone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由于其在当代艺术与文化上具有新锐的策展研究专业性、国际取向与对批判语境的侧重,库柏美术馆被国际艺术界誉为苏格兰独特的实验性当代艺术平台。

在“整合策展理念”框架下,库柏美术馆的四个展览空间致力于推行深度学术展览与场外合作项目、公共参与活动、艺术家/作家驻留计划与出版项目,并积极地发展与英国国内外机构以及个人的深度有效的合作。这个取向提高了其执行项目的质量与覆盖度,促使库柏美术馆能够积极地支持、生产与传播国内外顶级艺术家以及新兴艺术家、创意工作者、思想家的作品。

关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是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为英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相互学习、理解与交流的机会。英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使许多与我们合作的国家都广为受益,通过创造机会、建立联系和增进信任来改变生活。我们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涉及艺术文化、英语语言、教育和社会发展领域。每年有超过2000万人与我们面对面交流,超过5亿人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和出版物与我们互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涉及艺术文化、英语语言、教育和社会发展领域。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成立于1934年,是英国皇家特许的非营利机构,属于英国公共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与公共及私营机构的合作,提供各类英语教学与考试、教育以及国际发展项目的服务。其中,总经费的18%来自英国政府拨款。在北京我们作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在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我们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我们在中国的考试服务以外商独资企业形式进行运营。

关于策展人

郝亚冬(Sophia Hao)

英国邓迪大学邓肯乔丹斯通艺术学院库珀美术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馆长,策展人。郝亚冬的策展理念推崇实验性,整合性及跨学科性,强调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中批评话语的构建。

亚冬频繁在国际艺术期刊论集发表艺术批评文章,同时是独立艺术期刊《&标签》的创刊人及主编。出版著作包括《中枢与虚构:论当下艺术及引进的遥远》(2016,与埃德加·施密茨合著);《切,刮, 割》(2015);《干涉重复》 (2010)。郝亚冬在2014年获得亨利·莫尔研究院研究员荣誉称号, 也是玛格丽特·泰特艺术家移动影像奖2016/17年度评审委员之一。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shanghai-minsheng-art-museum-current-contemporary-art-from-scotland/feed/ 0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盛大开幕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omens-recent-works-by-wu-jian-an/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omens-recent-works-by-wu-jian-an/#comments Thu, 10 Nov 2016 04:20:18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event&p=82875 2016-11-04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minshengartbj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6年11月4号下午4点,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邬建安在美术馆的大型个展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前波画廊协办,并由巫鸿担任策展人。

邬建安1980 年生出生于北京,于2005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作品曾先后参加了福冈亚洲美术馆、林肯郡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恭王府、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的展出。

在邬建安早期的作品中,他通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中西方神话和哲学进行了具有个人风格和当代文化想象的诠释。而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其最为熟稔的创作媒材和风格的作品,同时他也将主题和媒材涉猎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巫鸿介绍道:“邬建安的想象力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他的作品也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刺激和扩展人们的艺术想象。他游走于文字和图像之间,在抽象与具象之上又加上一个叙事维度。他摆脱单纯的视觉和观看,因此引入了声音和演出。他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在瞬息间带往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他跨越媒材和风格:绘画、雕塑、剪纸、装置提供给他多样的语汇,但同时激起跨界、综合、打乱、超越的欲望。”

同时,巫鸿也对此次展览的主题进行了诠释。“《征兆》是神秘的:一些奇异现象出现了,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大事件,或是天降灾祸或是朝代变换,甚至是人类和地球的终结。‘征兆’的思维逻辑超越文化和地域的分野,隐藏在古人的科学推理和政治哲学之中。但无论怎样它总是对未知和对将来的想象。在这一点上征兆与艺术——特别是与当代艺术有着值得思考的内在关系,因为艺术总是有关想象的,而真正的当代艺术总是为了通向未知和未来而创作。”

此次展览因此提供了一个连接神话世界与当代思考的契机。展览共展出近40件作品,全部为第一次展出,其中包括大型的仿真动物标本乐器装置。这些作品展现了传统艺术语言当代化的实践成果,凸显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独特价值和别具一格的视觉魅力。其中四件作品的主题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中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根源:这里有“与天地争神”的无头巨人刑天,有《山海经》中身发异声的奇形动物,有“眉间尺”传说的惨烈结局,也有由汉代“摇钱树”化出的“白日梦树林”。犹如文化的基因, 这些故事与形象在这个展览中被邬建安的当代艺术作品再次激活。”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omens-recent-works-by-wu-jian-an/feed/ 0
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文献展即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thirty-years-of-body-art-performance-happening-project-art-documents-of-china/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thirty-years-of-body-art-performance-happening-project-art-documents-of-china/#comments Thu, 10 Nov 2016 04:06:21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event&p=82871 主办: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Organizers:China Minsheng Bank /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
总策划:周旭君
Producer:Zhou Xujun
策展人:朱青生
Curator: LaoZhu
执行策展人:滕宇宁
Executive Curator:Teng Yuning
策展助理:王燕 温心怡
Assistant Curators:Wang Yan Wen Xinyi
学术委员会主任:贾方舟
Chairman of Academic Committee:Jia Fangzhou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段君
Vice-chairman of Academic Committee:Duan Jun

开幕式:2016年11月3日 周四16 : 00Opening: 16:00, November.3 Thursday, 2016
2016年11月3日-2017年2月16日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三展厅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 Hall 3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7:00(周一闭馆)
Opening Hours: Tuesday-Sunday,11:00-18:00(closed on Mondays)

前言
朱青生
30 年前即 1986 年,中国大陆第一例公开发表并当即造成社会影响的行为艺术《观念 21》在北京大学举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在此之前,也陆续有很多行为艺术活动零星展开。30 年后,我们选取这个时间节点,举办“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文献展”来对这个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行为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特殊形式,既反映了当代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艺术与社会、世界、环境,以及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变化,也体现了人们在多媒体环境和跨媒介的合作下,新的精神状态和无边界的创作思维。
所谓的行为艺术,涵盖了相当广阔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观念。但是,行为艺术的庞杂与广阔,也使得很多带有政治、商业等其他目的的行为得以以艺术名义推行和张扬。因此,如何来回顾、记录和研究行为艺术,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和关键课题。
中国艺术批评基金与武汉钻石艺术博物馆及北京大学现代艺术史档案(CMAA)合作,在神农架召开了“中国行为艺术 30 年”学术讨论会,并出版了《中国行为艺术》文集。会议之后,我们又广泛地进行了一些工作坊和专题调查,这些得到从事和研究行为艺术的各方面专家的补充,指正和修订。到目前为止,这个工作还在进一步扩展和进行之中,本次展览呈现的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2014年以后行为艺术发展的新情况和新材料,由于时间的关系,调查正在进行,准备在不久的将来继续予以补充、发表并展出。
对当代艺术的历史梳理是民生美术馆的重要展览系列,此前已经举办过绘画 30 年,影像 20 年等项目,这次展览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开向未来一系列活动的继续。希望这个档案和历史研究,能够为学术界和艺术界提供参考。

学术委员会委员(按姓氏拼音):蔡青、陈进、陈默、段君、付晓东、顾丞峰、高岭、贾方舟、冀少峰、鲁虹、彭德、彭锋、皮道坚、邵洁、舒阳、孙振华、唐佩贤、陶咏白、佟玉洁、王春辰、吴方洲、杨卫、杨小彦、殷双喜、张海涛、之之、周斌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thirty-years-of-body-art-performance-happening-project-art-documents-of-china/feed/ 0
后感性:恐惧与意志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post-sense-sensibilitytrepidation-and-will/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post-sense-sensibilitytrepidation-and-will/#comments Thu, 10 Nov 2016 03:19:41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event&p=82869 主办:中国民生银行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明当代美术馆
Organizator:China Minsheng Bank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 Shanghai Ming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总策划:周旭君
Producer:Zhou Xujun
策展人:邱志杰 郭晓彦
Curator: Qiu Zhijie Guo Xiaoyan
助理策展人:张嗣 刘杰 杨青
Assistant Curator: Zhang Si Liu Jie Yang Qing
开幕式:2016年11月5日(周六)16:00
Opening: 16:00 November 5(Saturday),2016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5日-12月11日
Dates: November 5,2016-December 11,2016
展览地点: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二层
Venue: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 The 2nd Floor

艺术家:陈文波、陈晓云、高世强、蒋志、李振华、刘韡、陆垒、琴嘎、邱志杰、石青、孙原+彭禹、王卫、王郁洋、乌尔善、杨福东、余极、张慧、郑国谷、朱昱

Artists: Chen Wenbo/Chen Xiaoyun/Gao Shiqiang/Jiang Zhi/Li Zhenhua/Liu Wei/Lu Lei/Qin Ga/Qiu Zhijie/Shi Qing/Sun Yuan+Peng Yu/Wang Wei/Wang Yuyang/Wu Ershan/Yang Fudong/Yu Ji/Zhang Hui/Zheng Guogu/Zhu Yu

青年艺术家:冯琳、李明、陆扬、马秋莎、佩恩恩、张玥、张云峰+李海光、赵赵
Young Artists: Feng Lin/Li Ming/Lu Yang/Ma Qiusha/Payne Zhu/Zhang Yue/Zhang Yunfeng+Li Haiguang/Zhao Zhao

作为2016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年度重要展览,“后感性:恐惧与意志”将于11月5日隆重推出。
“后感性”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行动。展览将对“后感性”——这样一场对2000年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当年众多青年艺术家曾活跃于其中的艺术行动及它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一次回溯。“后感性”是以1999年邱志杰和吴美纯策划的“异形与妄想”展览为起始的一场持续了10多年的中国本土实验艺术实践。此次展览分为作品和文献两个部分,将展出投身“后感性”的艺术家的创作,可以窥见他们以巨大热情投入的思考、讨论及行动。展览还邀请了近期活跃的、在创作理念和行动上与“后感性”艺术思考较为接近的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参展,以呈现一个开放的和不断地被定义的“后感性”。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特邀作为“后感性”的发起人和亲历者之一的邱志杰先生作为策展人,展出29位艺术家的31件作品,包括20位亲身参与过历次“后感性”展览的艺术家和9位青年艺术家。正如策展人邱志杰所言:(后感性是)“对身份和类型不断地退出,不断地策划和发动对于自我和经验的再陌生化。后感性是从来没有完成过的镜像阶段,是被无限地延长到一生的青春期”,我们期待此次展览能推动有关“后感性”的后续讨论。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post-sense-sensibilitytrepidation-and-will/feed/ 0
动力场青年艺术家项目:吴鼎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dynamic-field-young-artist-projectwu-ding/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dynamic-field-young-artist-projectwu-ding/#comments Thu, 03 Nov 2016 04:15:19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event&p=82423 动力场青年艺术家项目:吴鼎
极限的节奏Ⅰ
2016年11月10日-12月11日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于2016年11月10日至12月11日呈现“动力场青年艺术家项目:吴鼎”。展览将由录像、摄影和图像作品组合而成,这也是艺术家吴鼎最新创作的首次展出。

吴鼎长期致力于影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的创作,其创作的主要媒介包括文字、图片,移动影像等。在他的近期作品中,他主要关注形成于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探讨真正隐藏在这个世界中那些只能被感知但无法言说的“内在秩序”。

在此次个人项目《极限的节奏Ⅰ》中,吴鼎通过对于模块构建的模拟,以及用一种无菌化的白立方美学,探讨了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超级人工化世界背后的“内在的秩序”。在吴鼎看来,这或许正是支撑起解释这个世界的唯一支点。模块化的运用代表了一种典型现代性的态度,即对效率最大化的绝对追求——因为只有在系统化的模块中,才可以使得偶然性和不适的熵值降到最低。当今的“加速度”正依赖于愈演愈烈的模块化增生,多个模块构成一个功能区块,多个功能区块又运作成为一个系统,多个系统构成一个矩阵。每种运作都有自己的“节奏”,它更无以复加的在加速度中自我生成、解体和重构。

今天这个超级人工化的世界究竟以怎样的普遍结构向我们呈现?一切存在之物是否都经由一个原理被支配?它又在构成如何的一种单一化强迫的灾难?吴鼎用冷峻的视觉元素与观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他对世界的感知与质疑。

关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是由中国民生银行基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理想而发起成立的艺术机构,坐落在上海市中心红坊艺术园区,面积约4000平米,由上海第十钢铁厂改建而成,于2010年正式开馆。作为中国第一家以民营金融机构为背景的美术馆,民生秉承独立自由,包容开放的学术理念,以建设成为国际优秀美术馆为其长远目标;凭借国家鼓励实践的民营制度优势,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纵深活跃发展;面向社会公众展开当前中国所亟需加强的当代艺术美学普及活动;深入全面地展开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关于艺术家
吴鼎,生于1982年,工作生活于上海。近期的展览包括《We》K11美术馆(2016),《非形象》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2015),《Art Basel HK Film Sector》(2016), 《Moving Image Istanbul》(2015)等。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dynamic-field-young-artist-projectwu-ding/feed/ 0
向京大型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 新作个展“S”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e4%b8%ad%e6%96%87-%e5%90%91%e4%ba%ac%e5%a4%a7%e5%9e%8b%e5%9b%9e%e9%a1%be%e5%b1%95%e5%94%af%e4%b8%8d%e5%ae%89%e8%80%85%e5%be%97%e5%ae%89%e5%ae%81-%e6%96%b0%e4%bd%9c%e4%b8%aa/ http://www.randian-online.com/np_event/%e4%b8%ad%e6%96%87-%e5%90%91%e4%ba%ac%e5%a4%a7%e5%9e%8b%e5%9b%9e%e9%a1%be%e5%b1%95%e5%94%af%e4%b8%8d%e5%ae%89%e8%80%85%e5%be%97%e5%ae%89%e5%ae%81-%e6%96%b0%e4%bd%9c%e4%b8%aa/#comments Tue, 20 Sep 2016 20:11:25 +0000 http://www.randian-online.com/?post_type=np_event&p=80223 主办方:
中国民生银行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协办方:
向京工作室

总策划:周旭君
策展人:朱朱

开幕式:2016年9月18日16:00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8日-2016年10月22日
展览地点:北京现代民生美术馆一层、二层主展厅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7)
  21年创作,首次全面回顾

  5年沉潜,“S”新作展亮相

  向京大型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 新作个展“S”即将在中国民生银行艺术机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著名批评家朱朱将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这是艺术家向京对其2011年之前16年艺术创作生涯,进行全面回顾的首个大型个展,近5年来最新的艺术探索和突破也将在新作展中得到集中呈现。

  贯穿向京20余年创作的主线是艺术家对当下人性的困境与可能的出路的讨论。业已亮相的4个主线系列分别为“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这个世界会好吗?”(2009-2011),记录着艺术家试图拨开人性的迷雾,从个体成长经验,到广义的女性问题,到人在社会框架下的处境,层层深入地挖掘生命存在证据的历程。

包括尽现艺术家感性才情的小型架上雕塑,到真人大小的人像,到贯穿几个时期的大型作品等,100余件不同尺寸作品挑选后首次在同一个美术馆空间展出。青春成长是向京早期的主题;“女性身体”作为表达载体曾被认为是向京的标签;而艺术家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中,凭借寓言式的动物和杂技作品系列,逐渐脱离个体经验的狭隘范围,在空间中呈现开放性和驾驭“人类处境与命运”这类庞大话题的野心和能力。

  20余年来,这批数量庞大的作品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及公共空间展出,从北京到台北,从上海世博会到纽约,从伦敦到维也纳,从比利时到德国……艺术家曾指出,现场对于艺术自证的重要性,尤其在当代艺术“概念和观念主义”盛行的格局里,观众能站在作品的面前,亲身感受作品的“现场力量”,这,正是向京反复强调的艺术“可感知性”——不依赖过多文本阐释,艺术试图打开观者关闭已久的身体,进入艺术家构建的心理情境,而艺术这面“镜子”投射出来的,恰是观者的内在,即“皮肤之下的真实”;这样的方式,同时也在试图对抗碎片化、缺少精神深度探测的思维,和发生在图像时代的快速消费。

在即将开幕的展览中,最令人翘首以盼的莫过于艺术家蛰伏5年后推出的新作展“S”。在“S”中,依然延续她一直以来热衷的核心问题——人性,向京将引出“没有对象的性”,“权力对快感机制的压制”、忧郁症,记忆的反观与重组等命题的讨论,同时,通过具象的自戕,减弱了、冲抵了“太过于抒情的成分”,逐步瓦解了文学化结构,进而依托于单纯的形来综合感觉与思考的层次,从叙述性走向蕴含了抽象的具象,正如这一次策展人朱朱所言,“S,是她的这些作品里一眼就可以瞥见的存在,它是线条、体态、应力状态和空间形式,更重要的是,是具象向抽象上升时的运动结构,类似于螺旋形的攀升,由此强化了地面和天空之间的垂直关系,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生命痉挛状态”。

  契合此次展览的主题“唯不安者得安宁”,向京特别创作了一个关于“问题”的艺术视频短片,该短片由向京与天娱传媒先锋文化项目“明天的派对”联袂推出,也是“明天的派对”成立三年以来,再一次呈现给各界的不同寻常的策划。该作品将在展览现场呈现。

  此次向京个展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今年非常重要的展览,也是美术馆“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新成果,整个展览的体量和规模为美术馆开馆以来个展之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向京21年的创作历程是观看中国当代艺术变迁的一个独特维度。她与当代艺术历史并行的成长轨迹通过这次回顾展+新作展可以找到对应的关系。自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又迁徙至上海10年,经历了一个创作高峰期,在中国当代艺术置入世界秩序的背景下,确立起她独特的艺术语言。2009年回到北京,凭借“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新突破,让人看到一个渴求自我超越的当代艺术家的范例。相信此次回顾展和新作展共同呈现的方式,能够让公众对于向京的艺术创作有更加全面而完整的感受和认识。

]]>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e4%b8%ad%e6%96%87-%e5%90%91%e4%ba%ac%e5%a4%a7%e5%9e%8b%e5%9b%9e%e9%a1%be%e5%b1%95%e5%94%af%e4%b8%8d%e5%ae%89%e8%80%85%e5%be%97%e5%ae%89%e5%ae%81-%e6%96%b0%e4%bd%9c%e4%b8%aa/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