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Friday, 文 /
第二十届悉尼双年展:“未来已然在此——却非均匀分佈”

[新闻稿]

2016年3月18日-6月5日

预览:3月15日-17日

Stephanie Rosenthal第二十届悉尼双年展艺术总监

第二十届悉尼双年展受到作家William Gibson之文字的啓发,将本次展览起名爲“未来已然在此——却非均匀分佈”。展览将在Stephanie Rosenthal所构想爲“思想大使馆”的场所被呈现。一个使馆的传统职能是国中之国:东道国在形式上允许使馆掌控一块特殊领地,这是一种使得在他人的国土上佔领土地并创造新空间成其爲可能的体系。此次双年展中的使馆更多地被理解爲临时设施而非固定场所——容纳思想之星座的临时居所——它们是:现实使馆(鹦鹉洲);转化使馆(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灵性使馆(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无爲使馆(艺术空间);斯坦尼斯拉夫·莱姆使馆(一家书店);过渡使馆(太平间),以及消逝使馆(火车厂)。

第二十届双年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若每个时代都设定有它自己的现实观,那麽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观是什麽?对于Rosenthal而言,这次双年展的探索的关键理念在于横亘于虚拟及实存之间的普遍差异何以变得始终难以捉摸。对于“间存性空间”的聚焦也是重点之一,依照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对于空间和土地的取代及佔据,以及政权架构及财力架构之间的关联与重叠。

表演和演示是这次展会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每个使馆及其他场所由多位艺术家举行,他们中包括:boychild, Boris Charmatz, Neha Choksi, Mette Edvardsen, Mella Jaarsma, 和Justene Williams偕同 Sydney Chamber Opera.。在这些和其他于各使馆被展出的艺术作品外,另有Brown Council, Agatha Gothe-Snape, Bo Christian Larsson, Archie Moore, Oscar Murillo, 和Keg de Souza的间存性项目计划在城市的各处举办。

现实使馆爲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空间去探索我们在一个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如何觉知和体认现实的。艺术家们将思考介于虚拟和实存之间的空间,以及人类身体的物质性。这里展出的主要作品来自Cevdet Erek, William Forsythe, 李昢(Lee Bul), 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 黄汉明和徐震 (没顶公司出品)。

灵性使馆探索的是精神和哲学之间的交集,这里所囊括的是与个人性及宗教性仪式相关的作品。Sheila Hicks, Jumana Manna, Dane Mitchell, Sudarshan Shetty, Taro Shinoda,和Nyapanyapa Yunupingu等人的作品展示可被视爲一场与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所藏亚洲及澳洲原住民丰富艺术品对话的盛宴。

消逝使馆聚集了那些探索“缺失”及“记忆”主题的艺术家们的作品,涉及的有濒危语言,失传历史,退出流通的货币和消失的景观。在这个使馆展现其作品的艺术家们有:Lauren Brincat, Yannick Dauby和蔡宛璇, FX Harsono, 李明维, 中村裕太, Otobong Nkanga, Mike Parr, Bernardo Ortiz,及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转化使馆内的精选作品将历史性境遇、观念和创作与当代关注点和创作模式并列且予以情境化展示。虽然每件作品各自有赖于一套不同的策略,但它们都将历史看作是材料之一,将其重演和再现,以之爲作品进程的一部分。本使馆的参展艺术家有:Nina Beier, Daniel Boyd, Noa Eshkol, Adam Linder,和Dayanita Singh。

艺术家二人组Karen Mirza和Brad Butler将接管无爲使馆,于此参悟何以无爲亦可是有爲。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使馆是张奕满的一个项目,将在一个堆积的过程中渐次显露;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作品的二手书(包括波兰语和英语版本)将被收集到一个书店内,来访者可以在此阅读,也可以购买回去。

艺术家们在过渡使馆与生死之轮交洽,面对丧亡之仪。此处展现的是Marco Chiandetti和蔡佳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