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1 Friday, 文 /
无为而为——机制批判的生与死

无为而为——机制批判的生与死

新书发布及对谈 (该活动以中英文进行,现场配同传翻译)

时间:2014年11月23日15:00-17:00

地点:女青年会大楼二楼(上海 圆明园路133号)

2013年7月27日至7月28日,由比利安娜·思瑞克和蔡影茜共同策划的主题研讨会“无为而为——弱机构主义与机构化的艺术实践”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作为时代美术馆发起的泛策展系列项目之一,本书即在此次研讨会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无为”和“懒惰”深深根植于东方处世哲学,在艺术领域,脱离艺术主流、远离中心以维持自治、修身养性等等都是“无为”的表现;“无为”的实践者也可以是积极的观察者,灵活运用艺术系统的各种关系。在西方,机制批判及其相关实践中贯穿的冲突和批判态度为英美艺术家所广泛采纳,并逐渐固化为艺术史叙述的权威。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发掘“无为”的内涵,以理解不同文化政治背景下艺术家抗争艺术系统的不同手段,丰富艺术史的案例和叙述角度。尽管早前的机制批判运动未能有效撼动艺术系统,反而被艺术系统内化,但它仍能为我们应对当下艺术系统的危机提供诸多借鉴。当今艺术系统的机制十分复杂,它同时作用于本地艺术生态和全球艺术环境,产生了许多之前的机制批判运动并没有触及过的问题,例如: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究竟在何种系统里工作?我们如何避免被无所不在的艺术系统所吞噬?本书希望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本书的作者之一,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玛利亚·林德参与,围绕她为本书撰写的《之中》一文,林德将介绍她在瑞典坦斯达美术馆当中的机构实践及项目。本书的两位主编,蔡影茜及比利安娜·思瑞克将简单介绍本书的主题和架构,并分享她们编辑、写作过程当中的思考和体会;发布活动的最后环节将以三人的对话引出现场观众的问答和互动。

时代美术馆泛策展系列:

 广东时代美术馆发起的泛策展(para-curatorial)系列是一个自发的教育和交流平台,以一年一度的研讨会及相关出版物为主要载体,将当代艺术置于一个相对广阔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语境之内进行考察,并把策展定义为一种跨学科的思考、研究、空间实践和知识交换方式,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展览的制作。美术馆被视作一个社区中心、实验室和临时学院的结合体,以促进当代艺术与其它知识和实践领域的交互。

嘉宾简介:

玛利亚·林德(Maria Lind)出生于1966年,是一位生活工作在斯德哥尔摩的策展人和评论家。她现为瑞典坦斯达艺术中心的总监。2008-2010年间担任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研究生项目总监。2005-2007年间担任斯德哥尔摩Iaspis总监、2002-2004年间担任慕尼黑艺术中心总监,与策展团队合作邀请了包括Deimantas Narkevicius, Oda Projesi, Annika Eriksson, Bojan Sarcevic, Philippe Parreno和Marion von Osten等艺术家参与中心的项目。1997-2001年间,她是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的策展人,并于1998年联合策划了第二届欧洲宣言展。在此期间,她负责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的项目策划,委托了29位艺术家在美术馆内外的不同地点组织临时展览,这些艺术家包括Koo Jeong-a, Simon Starling, Jason Dodge和Esra Ersen。其中还包括与利亚姆·吉利克合作的“如果:建筑和设计边缘的艺术”。她曾为大量展览画册、艺术期刊及出版物撰文,她编辑的出版物包括《用轻装行李和旧报纸策展》(Revolver Archiv für aktuelle Kunst)、《共同之手:当代艺术中的合作实践》(Blackdog Publishing),《2015年欧洲文化政策报告》(Iaspis and eipcp)和《后台:重新思考纪实与当代艺术》(Sternberg Press)。她最近的著作包括《当代艺术及其商业市场:有关当下和未来的报告》和《在艺术内外演绎策展》(Sternberg Press)。在2009年她获得沃尔特霍布斯大奖的策展成就奖。2010年斯腾伯格出版社出版她的精选文集。

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是一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的独立策展人,她是2015年亚太三年展的特邀对话人。近期由她担任策展的展览和艺术项目包括:“正如金钱不过纸造,展厅也就是几间房”,奥沙艺术基金会(2014);“进一步,退两步——我们与机构/我们作为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2013);“提诺·赛格尔”个展,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3);“惯例下的狂欢”(系列展览及同名出版物),歌德开放空间及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2012-13); “占领舞台”(系列现场项目2011-12)以及“未来机构——曼彻斯特亚洲三年展”(展览及同名出版物,2011)等。2013年,她发起并建立了名为“从展览史到展览制作的未来”系列研讨会平台。据艺术家帕恰亚·菲因逢(Pratchaya Phinthong )“付出多于收获”(2010-2013)项目的指示,2014年她与玛娅·思瑞克(Maja Ćirić)共同发起了名为“礼物交换”的国际艺术家交流入驻项目。 比利安娜·思瑞克近期主编的出版物包括:《惯例下的狂欢》,由英国华人艺术中心及歌德学院共同出版发行(2014);《1979-2006上海展览史》,由英国华人艺术中心出版,Cornerhouse全球发行(2014);与蔡影茜联合编辑《无为而为——机制批判的生与死》,由英国Black Dog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15)。思瑞克也是《Broadsheet》、《典藏国际版》等当代艺术期刊的长期撰稿人。比利安娜·思瑞克曾获得ICI独立视角策展大奖提名,并担任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评委,思瑞克同时也是2014-15年纽约“艺术与政治突出贡献奖”的提名人。

蔡影茜(Nikita Yingqian Cai)生活工作于广州,现为广东时代美术馆的策展人。她在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包括“一个(非)美术馆”(2011)、“蒋志:如果这是一个人”(联合策展,2012),“不想点别的事情,简直就无法思考” (2014);她编辑、编译了一系列策展理论丛书,该系列丛书基于时代美术馆每年举办的机构及策展实践研讨会,包括《策展话题(中文版)》《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与卢迎华联合主编,2014),以及《无为而为:机制批判的生与死》(与比利安娜·思瑞克联合主编,2014);在参与2009/2010 荷兰德阿佩尔艺术中心策展人项目期间,她与其他成员共同策划了展览“我不在这里。一个没有弗朗西斯·亚历斯的展览”。她也是一位评论家,长期为《艺术界》、www.artforum.com.cn、《艺术时代》、Yishu等艺术杂志和媒体撰稿。

发布现场将有新书及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展理论丛书《策展话题(中文版)》《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