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1 Thursday, 文 /
熱天午後之炎夏邂逅──《世變》展覽系列公共項目

[新闻稿]

配合目前正在展出由陳立與武漠共同策劃的群展《世變》,Para Site 藝術空間隆重推出一系列暑期公共項目,包括公共導賞,影片放映及藝術家對談。

《世變》一展聚焦於1989的學生運動後,中國藝術界在1990年代所表現出的集體性焦慮與無措,該時期常常陷入被割裂的歷史敘述之中——將近一個世紀的社會主義隨著蘇聯解體、東歐演變而告一段落,原有的(政治、經濟、日常生活)經驗在逐漸失效,在80年代快速完成現代主義進程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從而不得不開始尋找、或製造新的經驗。在此過程中,外部的全球化與內部的關於「現代-後現代」之轉變的討論成為左右藝術生產、流通與制度化的張力。

公共導賞由聯合策展人陳立與武漠主講,將幫助觀眾深入了解展覽的理念、其背後的研究過程、以及遴選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方法。

7月27日將進行電影《頤和園》的特別放映,該片在2006年上映,由中國著名導演婁燁執導,為當代中國第一部以北京天安門事件為背景的電影。影片以一對中國青年男女歷時十幾年的情感糾葛為主線,深刻描繪了中國年輕人在社會與歷史急劇動蕩時期,隨之變幻不定的理想、情感、慾望、及命運浮沉。而由於片中題材的敏感,《頤和園》在中國遭到禁播,導演婁燁則被禁止五年不得拍攝新片。

8月10日由兩位香港藝術家──周俊輝與楊沛鏗的對談,將討論社會和全球邊際之變化,當代藝術在區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影響不同世代創作脈絡下的藝術生產?特別是過去十年,「在地性」的游移狀態對他們的個人實踐產生了何種影響?

【活動時間】

公共導賞:
週六,7月23日,3pm
由《世變》聯合策展人武漠主講
(普通話)

週六,8月6日,3pm
由《世變》策展人陳立與武漠共同主講
(英語)

週六,8月20日,3pm
由《世變》聯合策展人陳立主講
(普通話)

特別放映活動:
週三,7月27日,7pm
Para Site教育空間
《頤和園》
導演:婁燁
年份:2006
語言:中文對白,英文字母
彩色 |2小時38分鐘 | 劇情片
(將準備免費飲品及食物)

余紅離開了她家鄉的村莊,去往北京開始大學生活,在那裡她與同學周偉開始了一段彼此消耗而又欲罷不能的感情。1989年的學生運動接踵而來,他們的生活和命運就此發生改變。

藝術家講座:
週三,8月10日,7-8.30pm
Para Site教育空間
游移在地性:周俊輝與楊沛鏗對談
由陳立主持
(粵語)

關於藝術家:

周俊輝
1980年出生於香港,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先後取得藝術學士(BA)及藝術碩士(MFA)。周俊輝以藝術家身份積極介入社會政治,除任「伙炭」藝術村董事會主席外,更曾於2012年參與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功能組別選舉。雖未能晉身議事堂,卻成功引起各界對香港文化藝術之關注。近期曾參與展覽包括:《威尼斯集合點》(My Art Guide 主辦,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期間)、《香港眼》(2012年英國薩奇畫廊)、利物浦雙年展(2012年)。曾獲「香港藝術中心三十週年大獎」、「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等獎項。目前定居工作於香港。

楊沛鏗
1988年生於中國廣東省,楊沛鏗2010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楊沛鏗透過植物生態,園藝,攝影和裝置來隱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楊沛鏗近期參加德國MKM Museum Küppersmühle für Moderne Kunst的“CHINA 8”(2015)及2014上海雙年展。2015年以個展《遊園:不太容易做綠色》入選由巴塞爾藝術展與寶馬集團首次合辦的獎項「寶馬藝術之旅」。目前定居工作於香港。

Para Site藝術空間為香港首屈一指的當代藝術中心,亦是亞洲歷史最悠久、最活躍的獨立藝術機構之一。成立宗旨在透過展覽、出版刊物及教育項目等活動,促進在地與國際間的對話,希冀打造一個對當代藝術、社會現象提出批判性論述及理解的平台。成立於1996年,今年Para Site慶祝20年來支持藝術創作及重塑香港藝術圈的努力。

Para Site藝術空間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躍進資助。
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