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宣布

宣布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Search art tactic
>> 确认订阅
2015.01.30 Friday, 文 /
奥沙艺术基金呈献 - 正如金钱不过纸造,展厅也就是几间房

展览公共活动

讲座及新书发布| “重印”项目:《我们谈谈钱——上海首届国际传真艺术展1996》

讲者:法燕·德飞(3ply成员)、尼可拉斯·塔门斯(3ply成员)、施勇

特别邀请:卜汉可

2.7 .2015 周六

15:30-17:30

语言:中文、英文

本活动邀请了艺术家小组3ply的两位成员法燕·德飞和尼可拉斯·塔门斯,他们将和“传真展”的组织者及参展艺术家施勇一起,就19年前“传真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等话题展开一场对话。三位亦会触及是次“重印”特别项目,以及“传真”和“复制”的概念在他们各自的艺术实践中的含义。

活动同时还包括由“重印”项目重新印刷出版的《我们谈谈钱——上海首届国际传真艺术展1996》的新书发布。

关于展览《我们谈谈钱:上海首屆国际传真艺术展1996》

该展览是由卜汉可发起的,当时他是温哥华的一个艺术家自主运作的空间——西方战线(Western Front)的总监;上海的四位艺术家:丁乙、施勇、申凡以及周铁海也参与了策展和制作。作为首次由本土艺术家参与组织和策划的有国际当代艺术家参加的展览,“传真展”对于本土的当代艺术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国外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以传真的形式发送到展场,在整个展览期间,每天都有传真发送过来,并被直接贴在展墙上。

这种特别的展览制作方式突出了它在形式上的特征——展览的传播性,以及信息是如何在公共领域中进行流传的,而它的重要性也绝非仅限于展示国际艺术家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它实际上对年轻一代艺术家自发组织展览的传统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展览在上海首开对展览形式本身进行实验的先河;同时也对展示策略的思考产生了影响,这一点在数年后的“超市当代艺术展”(1999)等一系列展览中显现得更为明显。

所有对谈及讲座均以英文及中文进行(设即时传译。本活动免费,预约请电邮至:elvaxie@osagegallery.com )

以上公共活动为展览《正如金钱不过纸造, 展览也就是几间房》一部分

策展人 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

参展艺术家:

3-PLY(法燕•德飞、麦•赫恩克里、与尼可拉斯•塔门斯)、察达•阿迪塔玛、亚森•班淖、

龚建华、胡昀、IRWIN、柳思雅、李然、施勇、路加•韦利士•汤普森、莫娜•瓦塔马努与弗洛林•图多尔、

余友涵与艺术家丁乙、范纪曼、 冯良鸿、秦一峰、申凡及张健君、张培力及周子曦

展览日期:20.11.2014 – 28.2.2015

地点:奥沙上海

上海市漕溪路251号望族城5座101室(画廊入口位于漕东三路)

展览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上午10时30分至下午6时30分

周日:下午2时30分至6时30分

欲于上述以外时间参观敬请预约,公众假期休息。

《正如金钱不过纸造,展厅也就是几间房》以于1979年至2006年期间在上海举行、由艺术家组织的展览为起点。

随着艺术实践的商业化,艺术家作为展览主要催生者──即以现今术语“策展人”的身份出现,或多或少已不再复见。观看展览的模式亦随之变改。就此,展览希望透過多位本地及海外艺术家的作品,重新活化这种本土知识,以连系区内和公众更为广阔的语境。同时全球宏观地探案以展览作为知识生产的工具的可行性,而非只是策略化的展示汇演,并对艺术体制内的展览仪式进行反思。 展览结构采取动态形式,通过参与的国内、外艺术家及策展人于展览期间的持续对话而产生。

展览之视觉体验由策展人与建筑师茜歌莲.杜本奈(Ségolène Dubernet)共同构思。

鸣谢钱喂康先生、施勇先生、汤光明先生、张健君先生、郑胜天先生及周子曦先生慷慨借出文献资料及作品。

 

 

關於講者

 

3-ply

3-ply為一個由藝術家主導的出版計劃,主要以出版、寫作、編輯及翻譯作為藝術實踐之延伸。3-ply由藝術家Fayen d’Evie 與其藝術家、作家、策展人及平面設計師網絡所聯合主導。除了製作及發行實質的刊物,d’Evie亦熱切於透過由藝術家主導的出版作為一實驗性和策略性的方法,擴展和/或干擾知識的生產、傳播及存檔。3-ply的出版於全球各地重要的當代藝術畫廊及書店均有售。

3-ply的《Re-print》為一系列的策劃項目,旨在重新推廣巳絶版的藝術家書刊至現今的觀眾。系列以插入絶版書目的複印版於公共文獻庫中作為一種介入:透過再版的中介形式,引進從未合法地獲存檔,或以往曾獲存檔的出版物,從而為原版建立索引。

预知更多关于3-ply和《我们谈谈钱——上海首届国际传真艺术展1996》 。请登录:http://3ply.net/forthcoming/

 

 

施勇

施勇的作品把现代化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个人想像和创造的基础。以理想化的上海市民为概念,他制作了一系列以照片为基础材料的作品。这是一个包含了多方面的延续性计划,探索着关于消费,日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觉语言。其中一个系列“中国制造-欢迎来到中国”(1999),包括一个手绘的年轻商人石膏像,穿着毛式套装,戴着墨镜,拎着公文包正在挥手。作为理想市民的形象,这个雕塑是一次网络在线互动项目的结果。施勇在网络上提供自己不同发型和衣着的12幅肖像,参与者投票选择他们认为最理想的样子。如今,这个独立的个体跟随着市场调查的逻辑,变换着他或说是她自己的身份。这个形象在施勇别的作品里也不断出现,比如“渴望”(2000)和“你不可以克隆,但你可以买”(2001)。在市场中介的作用下,这个形象逐渐在产生变化。

近来,施勇主要集中在创作大型的装置和建筑上,并表现了荒谬扭曲的幽默。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他的综合媒介装置“飞Q”,建造了一个飞碟,其作用是用来打开天空。关于这个飞行物的创建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也许只有进入到施勇的想像世界里或者把它作为施勇的另一个视觉信号才能被理解。他的方式是以颠覆性的姿态去嘲弄那些构建在规则和提前计划上的体系机构“万事皆可”这种折衷态度的混合物。

施勇,1963年出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美术系。从1990年开始他的作品就被广泛展出。近期的展览有:开放的肖像,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2012);GRASSTRESS 2011,威尼斯,意大利(2011);调节器,第二届今日文献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0);SHANGHAI KINO,SHANGHAI KINO,伯尔尼美术馆,瑞士(2009);第三届南京三年展,亚洲方位,南视觉美术馆,南京(2008);仔细想想,昨天你究竟干嘛去了?,比翼艺术中心,上海(2007);首届今日文献展,能量:精神· 身体· 物质,今日美术馆,北京(2007);跟我来!新千年之际的中国艺术,森美术馆,东京,日本(2005);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05);聚焦,中国美术馆,北京(2005);天堂-人间-施勇个展,香格纳画廊H空间,上海(2004);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圣保罗双年展(2002)以及玛雅双年展(1999)等。

 

關於策展人

 

驻上海独立策展人,曾策划之展览包括2013年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之Tino Sehgal同名个人展,时代美术馆之展览《进一步,退两步——我们与机构/我们作为机构》,以及展于上海哥德开放空间和深圳OCAT之《惯例下的狂欢》。2013年创建开放研讨平台《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作的未来》,平台营办至今,专门探讨策展,平台特别侧重中国、东南亚、澳洲以及新西兰之艺展历史。

 

2011年发起为期一年之《占领舞台》的项目,针对艺术之表演性方面进行研究。曾作为2011年《曼彻斯特亚洲三年展》之合作策展人推出展览《未来机构》。编著作品包括与蔡影茜合编之《无为而为――弱机构主义和机构化的艺术实践》、《上海滩:1979-2009上海艺术家个案》。同时长期于艺术期刊《Broadsheet》及《Yishu Journal》上撰文。2012年曾获提名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之「独立视觉评论奖(Independent Vision Curatorial Award)」。2013年任Hugo Boss 亚洲艺术大奖评委之一。

 

關於奧沙藝術基金

 

奥沙艺术基金为非牟利国际慈善团体,财政和行政上均主要由奥沙集团其下其他业务支持。奥沙艺术基金成立于2004年,有三项主要目标:推动创意社区、文化交流和孕育创意思维。自成立以来,基金一直致力发展年轻一代的艺术教育及培训,鼓励青年参与艺术,培育他们的文化意识、创意和批判思维,同时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多年来,奥沙艺术基金举办过多项国际性及前瞻性的项目,于本地及国际文化界广受赞誉。

 

奥沙艺术基金目前的工作重点在发展艺术与社会的更深层次的对话。我们深信艺术家、策展人和艺评人对当前社会及文化价值的议题所作的研究、分析和讨论推动,将可于亚洲以至全球各地,引发更全面的思考。

 

为加强国际艺坛对亚洲当代艺术的认识,奥沙艺术基金多年来不断将亚洲当代艺术重要人物带到国际,当中最佳例子有菲律宾艺术家罗伯托·恰比特(Roberto Chabet) (1937–2013)。这位对菲律宾艺坛贡献巨大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梦想家、概念家、发明家、方士、诗人和年轻人的佰乐,在奥沙经年的努力推广下,近年终为国际艺坛所重视。

 

借着艺术市场于香港蓬勃发展的契机,奥沙艺术基金于2012年发起探讨艺术本质价值的展览系列《市场作业》,并特别安排于商业性的香港国际艺术展/巴塞尔艺术展同期举行,现已成功举行三届;另亦有实验以艺术推动社会议题,及探索艺术与商业共生模式平台之《Sigma Square》。2015年将会有东南亚与东南欧对话之初探《South by Southeast》,继续创新和评议艺术。

 

奥沙艺术基金为2013年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赞助奖得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