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0 Monday, 文 /
沈莘:巨人的肩膀

艺术家:沈莘
嘉宾:伊斯特·莱斯利 (Esther Leslie) 、汉娜·布莱克 (Hannah Black) 、马克·费舍尔 (Mark Fisher) 和西蒙·奥沙利文 (Simon O’Sullivan)
时间:7月29日(星期三)16:00-18:00
地点:英国伦敦大学总部议事大楼 (Senate House) 一楼议事厅 (Senate Room)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CAC) 与伯明翰城市大学中国视觉艺术中心 (CCVA) 联合为您呈现“2015年CAC中国艺术家学术奖金”得奖艺术家沈莘的驻留研究项目——“巨人的肩膀”。

“巨人的肩膀”通过动画、表演和投影的方式对会议的模式进行挪用与拓展。受邀与会的讲者们在讲话、讨论与问答的过程中将启动《山海经》中的各式生灵,以实时动画显现会议场景。

此活动旨在探究艺术家、理论家及批评家用以应对权利机制——日常政治中固有的压迫与审查、监视与处罚,以及失业与异化劳动时所采取的策略,以此强调在权利增殖、展开、波动和削减中漂浮着的诸多欲望,并显现其在物质及心理层面上的影响。

它将理论和艺术的实践定位为行动的落实,从而观察每个实践者的性格倾向如何被挪用于多种模式中用以生产出主体性,交流变化,并形成巩固性。

此活动将考虑如此定位所牵涉的意义、通过所发生之事并按照其发生来为权利关系重新定向和重新组织,以及这样的策略如何超越感知局限的潜在性。受邀讲者包括伊斯特·莱斯利 (Esther Leslie) 、汉娜·布莱克 (Hannah Black) 、马克·费舍尔 (Mark Fisher) 和西蒙·奥沙利文 (Simon O’Sullivan) 。

“巨人的肩膀”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赞助,由中国视觉艺术中心 (CCVA) 、伯明翰城市大学以及Faceshift提供支持。活动由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组织将在上海实时直播,同时也将由沈莘编辑成影像作品。

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记载了文化和地理学的书籍。自公元前4世纪以来有多个版本流传至今。该书的真正作者及准确的成书时间仍待考证。《山海经》非叙事性文本,书中描述的内容常常是医药、动物以及地理特征等。它被称作一部动物寓言集,但同样也被视作一部准确的记录文献而广泛用于研究。至于其成书原因及其如何发展成为精确的地理学典籍至今有待考证。

嘉宾简介
伊斯特·莱斯利 (Esther Leslie) 是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的政治美学教授。她的第一本书是《瓦特·本雅明:压倒性的服从》 (Walter Benjamin: Overpowering Conformism,Pluto, 2000) 。她还著有本雅明的传记 (Reaktion, 2007) 。2002年她发表了《好莱坞平地:动画、批评理论,以及前卫》 (Hollywood Flatlands: Animation, Critical Theory, and the Avant Garde, Verso) 。2005年《合成的世界:自然、艺术,以及化学工业》 (Synthetic Worlds: Nature, Art, and the Chemical Industry, Reaktion) 问世。2014年著作《遗弃物:残骸中的思想蠕虫》(Derelicts: Thought Worms from the Wreckage) 由Unkant出版社出版。她与本·沃特森 (Ben Watson) 合作运营一个网站:www.militantesthetix.co.uk

汉娜·布莱克 (Hannah Black) 是一名艺术家兼作家。她的作品近期在155 弗里曼/三叶丛林 (Freeman/Triple Canopy) (纽约), MoMAW (华沙) , W139 (阿姆斯特丹) 与萨拉路易斯米罗克萨达加兰美术馆 (Sala Luis Miro Quesada Garland) (利马)等地展出。她曾是惠特尼独立学习课程 (Whitney ISP) 的工作室成员(2013-14) ,并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获得艺术写作专业艺术硕士学位。她是纽约《新调查》 (The New Inquiry) 杂志的一名编辑,现居柏林。

马克·费舍尔 (Mark Fisher) 是《资本主义现实主义》 (Capitalist Realism, Zero, 2009) 和《我生命中的鬼魂们》 (Ghosts of My Life, Aero, 2014)的作者。曾为多家出版刊物供稿,包括《新人文主义者》 (New Humanist) 、《卫报电影季刊》 (The Guardian Film Quarterly) 、《电报》 (The Wire) 、《视像、声音》(Sight and Sound)与《弗里兹》 (Frieze) 。他目前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视觉文化系任教。

西蒙·奥沙利文(Simon O’Sullivan) 在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视觉文化系艺术理论与实践专业担任讲师。他曾出版两本专著——《艺术遭遇德勒兹与伽塔利:超越表征的思考 》(Palgrave, Art Encounters Deleuze and Guattari: Thought Beyond Representation, 2005) 和《论主体性的生产:有限-无限之关系的五个图表》(On the Production of Subjectivity: Five Diagrams of the Finite-Infinite Relation, 2012),由Palgrave出版。他还与史蒂芬·齐克 (Stephen Zepke) 共同担任《德勒兹、伽塔利与新生产》 (Deleuze, Guattari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New, Continuum, 2008) 和《德勒兹与当代艺术》 (Deleuze and Contemporary Art,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0) 的编辑。他也与大卫·巴罗斯 (David Burrows) 成立“Plastique Fantastique” (www.plastiquefantastique.org) 进行艺术创作。两位目前正合作编写一部以神话-科学为主题的论文集。

关于艺术家
沈莘 (SHEN Xin) 是一名驻地于伦敦的艺术家。2014年毕业于伦敦斯莱德美术学院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s) 获艺术硕士学位 (MFA)后,她获选参加2014年“彭博新当代” ( Bloomberg New Contemporaries) 巡展,分别在利物浦的世界博物馆 (World Museum, Liverpool),伦敦的当代艺术中心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London) ,康沃尔的纽林艺术画廊 (Newlyn Art Gallery, Cornwall) 展出。沈莘近期获得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CAC) 2015年“中国艺术家学术奖金”并在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以及中国视觉艺术中心开展驻留项目。在其创作实践中,沈莘探索着艺术家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创作以影像为主。

关于合作机构
中国视觉艺术中心 (CCVA) 设立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伯明翰艺术、设计与媒体系。CCVA通过跨学科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旨在拓展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媒体以及文化的新理解和角度。通过广阔的地区和国际合作,中国视觉艺术中心汇集了工作于或对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当代艺术感兴趣的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以及研究人员,使他们得以分享各自的专长,增进彼此的理解,践行批评、创新及创造。凭借其在英国独一无二的地位,CCVA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媒体和文化现有的历史提出疑问并同时激发与当今全球华人语境相关联的新的思考和知识模式。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Chronus Art Center, CAC) 成立于2013年,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通过展览、驻留、奖学金、讲座、工作坊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出版,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了一个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平台。CAC以批判地介入不断改变进而重塑当代经验的媒体技术来推动艺术创新及文化认知。

技术支持
Faceshift是一款无标记的动作捕捉软件。它可以捕捉面部真实的、富有情感的表情动画,价格合理,简单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