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2014.10.22 Wednesday, 文 / 译 / 梁舒涵
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之行

每年大约到了八月初,北京国际设计周等众多项目就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

北京是文化之都,但不知为何,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却总是遭到误解。和纽约或伦敦的情况一样,北京设计周的日程也是满满当当。只是其中外国人的身份显得有点含糊,因为北京设计周总是由外国人来操办,但我总不能理解的是:我们来这里到底是干什么,如何与周边进行互动,对于这些问题,2014年的北京设计周也许会给出答案。

光动•2014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灯光节

新大栅栏

北京市政府正在对市中心进行着改建和规划,而那些老北京和住在这里的工薪阶层却在这片文化遗产中悠然自得的住着,修修自行车,修修鞋。由于引来了太多的国际关注,政府也不能就直接把人赶走,所以他们就把这里“贵族化”了,把这里弄成了另一个小资之所。而原住民却搬到了很远的城乡结合部——这似乎就是计划。

中国的“贵族化”往往是外国人带起来的。大栅栏本来是那些手艺人住的地方,即便因为拆迁的原因,这里的那些小棚子都价值连城,但中国本地人其实并不喜欢蜗居于此。反倒是那些和这里毫无干系的老外对这里情有独钟,于是,大栅栏正中下怀。

读树馆

就提几个我朋友策划的活动

有个朋友在一座老房子里开设了一个空间叫“读树馆”,请来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布置了一个可以借阅的图书馆,里面放了很多中国艺术杂志。这个空间的开幕很热闹,来了很多人,喝着威士忌,喧闹说笑直到深夜。

第二天,有一个论坛叫“手造未来”,邀请者前来探讨手工艺、设计等审美问题。本人的演讲准备得好像不是太充分,但这个空间也不是很完备,(外国)组织者们告诉门卫:游客免进。所以最后参加的人很少。论坛是英文的,没有配翻译,也许这就是矿泉水卖四倍价钱的原因吧。

然后我加入了一个朋友策划的项目“LOOP”,这个项目很有想法:将现有的公共巴士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一个重要的空间用。沿着指定的巴士路线,LOOP线上的一名乘客将谱写的音频作品在线分享以响应那个特定巴士路线的氛围旅程,例如高楼大厦集中的市中心、城乡结合部、树林、农民工聚集地等。

《流泥》杂志发布了第三期,很多其他活动的观众也汇集了过来。整个北京国际设计周下半段的对话从自我宣传,一直谈到香港近事。

不觉十月已至

我们这些参与、参加活动的人其实都是心怀好意,都希望把北京变得更宜居,都希望对这座喧闹的大都市有更多的了解。当然,众口难调,北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是我发现当地政府资助的这些旨在丰富文化生活的活动其实和这里的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我并不想大发评论,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年轻的外国人很难融入复杂的中国社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结束了,一切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不管这样的活动多么的无厘头,这是我们当下文化史的一部分。

Loop北京巴士广播

光动•2014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灯光节

张桂才_读树馆

“巴萨骑士”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