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e
Address

T:
W:
Opening Hours
Director
Contact Person

>> See map

一兽、一神、一线
Para Site

着眼于以孟加拉国地区为中心的地域版图,展览《一兽、一神、一线》由这些地域间的联系及观念的流转交织而成。在地图系统中,这一通常被称为「亚太」的区域向来拥有多重定义,置身于当代艺术展览中更显得难以诠释;而本次展览所探索并试图梳理的正是这样的地文集合。这些世界在现代的摧毁浪潮中、在当代性坚硬的岩层下相互重迭、冲突、难以辨识;同时,在这个处于更替殖民绘图坐标进程的区域里,它们仍旧是这一区域的重要支柱。透过展览中一系列对政治、艺术史及美学的调查,对美学语言的整合,以及来自不同世代、地区参展艺术家的艺术史书写,是次展览旨在推动这一更替进程。

 

0180320231905

 

展览所召唤的一系列议题都触碰着当下的历史时刻,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政治化宗教的发展、扩张及其结构:萨拉菲伊斯兰运动在多个国家的盛行,缅甸、斯里兰卡和泰国的法西斯佛教,印度的种族主义法西斯印度教,以及菲律宾许多原住社群中的复兴主义福音基督教。这些区域间发生的案例同时也席卷全球,而与日趋政治化的宗教紧密相连的是跨越洲际、日渐崛起的民粹主义以及国族主义。为检视这些错综复杂的仇恨情绪,展览中的部分作品探讨着伊斯兰恐惧症作为一个全球现象,并掺杂着不同的地方特征;另一部分作品则对女性视角投以关注,特别是深受社会动荡的影响之下。

 

 

 

在过去数十载中塑造了全球化的西方自由民主理想开始失去大众的信心,这导致了往政治化宗教和民族主义的转向。前文中罗列的许多与自由主义共识的张力(包括西方的权力中心)、更替和挑战在此铺陈,试图生产与西方现代性平行的叙述。理解这一全球范围的信念崩塌刻不容缓,发生于西方民主内核的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影响着世界的各个区域,其中以南亚、东南亚及亚太尤盛。透过转换视角,我们是否能够更好地理解以下问题:在这个推动世界数十载的统一理想失落之后,会是什么?这一理想是否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捍卫和保留?当代艺术一直是全球化驱动下一种具有优越性的表达,它时常透过呈现区域性的展览来矛盾地服务全球化。本次展览拒绝此一模式,并决定提出一个新的协商:关于艺术在现今世界所扮演的角色。

 

 

 

另一个挑战西方霸权地位的因素则全然不同,它源自尚在进程中的去殖民化和原住民族身份的复苏。本展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无论是创作主题还是美学选择,都能够发现这样的倾向,这些作品呈现了对原住知识系统的探索、南亚原住民文化中的具体问题和视觉世界(在关于该地区社会两极化和排斥性的叙述中,这些问题时常被边缘化)和呈现原著社群时的经济与道德问题等等。在文化与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不断分散着地貌、社群和世界的当下,展览中的艺术家们追索着殖民统治的痕迹和今日的形貌,并将目光投向那些被边缘化的本土群体,因为发生在孟加拉国国的问题如同在世界其他角落般是同等紧迫。

 

 

 

这些故事流传并贯穿着南亚、东南亚的数个历史时期。展览以早期的南岛世界作为主要的地理范畴,这个面积仅次于欧洲殖民版图的海上世界横跨太平洋及马达加斯加,源起于台湾,植根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透过观察这一区域内横跨南亚和东南亚的文化与宗教流动、欧洲帝国垄断前的印度洋通商路径、二十世纪反殖民抗争和后殖民民族建设时期的文化及政治想象,可以为前文所提及的当代问题找到其历史对照。展览中所提示的历史航程引入了一个影响广泛的政治现实,它定义着世界当下的诸多语境并时常被利用为民族主义讨论的辩解,例如当代移民浪潮和难民危机。展览同时也呈现了关于移民的诸多讨论,包括南亚劳工向海湾地区的迁移和东南亚许多不同社群(多为穆斯林)的错位。

 

 

 

除了上述议题在作为展览学术背景之外,本展的中心则是一群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及想象,这其中包括许多对当下物质及对象进行转译。展览串联着许多语言、引申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提问:在前文所讨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议题的基础上,如何寻找共同的起点?如果当代艺术的意识形态基础被质疑,它的美学基础何以延续?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文化谱系如何共存于一个展览空间?而贯穿这些讨论的一个微妙线索是展览中的织物,它们编织汇集着历史的线索与层次。

 

 

 

织物作为一种贯穿不同文化空间的材料和语言同时也深植于艺术史中,成为一个平行于历史学进程的可能场域。某种程度上它们是艺术家个体逃逸的一种方式,因而在协调空间和语境的关系中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将织物列入民族志叙述的讨论,也使其成为挑战民族学方法论的争辩战场。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织物。Zamthingla Ruivah复苏了传统编织技术,并透过织物叙述和来谨记印度政府为镇压她的家乡那加社群的抗争行为所施以的暴行。Sarat Mala Chakma保存和发展着查克马人的纺织传统,在非孟加拉国社群缺乏社会能见度和集体权益的孟加拉国国,这些传统纺织被视为文化的象征。Raja Umbu用织物讲述了祖先们迁居印度尼西亚松巴岛的故事,在剧烈的文化变异下,这个社群起源的传说仍旧在她所生活的原著岛屿上不断被重建。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展览亦纳入了少数重要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创作者对形塑南亚的艺术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包括Rashid Choudhury (生于1932年,卒于1986年)和Mrinalini Mukherjee(生于1949年,卒于2015年)。展览中的部分创作关注形态、谱系及其对于当下的重要意义;作为补充,另一部分作品则以调研的手法将艺术制作中的形态、内容和政治立场作为证物和参考。

 

 

 

展览以当下世界的严峻问题为着眼点,以建构全球化统一理想的崩溃和当代艺术共识基础的危机为背景,呈现一系列议题广泛的艺术创作,并将包含织物在内的艺术语言纳入对展览制作的讨论,思考艺术展览如何重建当代艺术失落的统一性。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呈现于展览中,本展并不在猎奇或是介绍边缘地区的艺术家,反而是在此已然碎片化、无中心的艺术世界中建立实践的起点。

 

 

  • 0180320231905

    01803202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