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ARARIO GALLERY SEOUL 阿拉里奥画廊 韩国首尔
日期
2015.07.09 Thursday - 2015.08.30 Sunday
Opening Exhibition
07/09/2015 17:00
地址
Bukchon-ro 5-gil, Jongno-gu, Seoul, Korea 03053
电话
+82 2 541 5701
开放时间
Tuesday-Sunday : 10am - 7pm
负责人
Henna Joo
电子邮件
info@arariogallery.com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阿拉里奥画廊首尔空间 - 孔诗蕊 和 梁曼琪
[新闻稿]

thumb_709_exh_img_251_5101

阿拉里奥画廊首尔空间荣幸地推出中韩两位年轻女艺术家的个展:《收家后利》孔诗蕊个展与《COLOMETRY》梁曼琪个展,展期为 2015 年 7 月 9 日-8 月 30 日。两位女艺术家在背景上似乎有着许多共同点,都在西方接受艺术教育,都关注于空间的绘画与抽象绘画的探索。而两个展览的名字都是艺术家自己选定的合成词,收家后利 (SUGARFREE) = SUGAR(糖) +FREE(无),表达艺术家内心从有到无的内心感受,而 COLOMETRY = COLOR (色彩) +GEOMETRY(几何),是梁曼琪近期创作中重要的两个元素。

孔诗蕊(1979,生于韩国)

此次展览为她在阿拉里奥画廊举办的第四个展览。她的创作是:从“无”的混沌物质中,挑选出一个“形体”,她在画布的平面之上,描绘出一个新的“轮廓”,再运用双手将其形体搓揉出来,从“无”中将其“轮廓挑选”之后,再用双手触摸,才能安,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从“无”中挤出来、制造出来的事物,拥有多次、重复触摸的可能性,其双手的触感爆发出无限的诱惑,并进一步将手中的触感、诱惑直接输出与描绘、并埋藏在画布的平面之上。艺术家想透过创作的过程,将平面本身转换成为非平面的状态。因为,这些创作步骤的特殊性,使得原先的不安感,已经渐渐转换成一种具有现实性的具体形态,在孔诗蕊的作品中,反而可以获得一种亲切感、温柔感、以及难得的安全感,可能与其创作的过程是有直接与间接的关联性。

梁曼琪 (1986,生于中国)

此次展览是梁曼琪在韩国的首次个展,也是阿拉里奥画廊首尔空间举办的第一个中国女性艺术家的个人展览。色彩与几何,这是艺术家表达空间与事物的手法,也是她的作品的关键所在。她擅长于利用物体关系和不同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在空间内与墙绘的色块形成极富几何立体感的空间绘画装置作品。她专注于将日常事物和建筑内部空间幻化为几何或直角形态,搭配鲜明的色彩,构建出立体派的空间。色彩与几何一直是她作品的核心;在其作品中,不存在于自然物界的直线将不同色彩填满的空间分割。

本次展览现场,将呈现一系列油画新作及为画廊空间特别制作的空间绘画装置。第一个展厅的油画系列首先引人入迷,空间之间的关系似乎经过精密的分析完美呈现,然而结构和色彩的运用更突显她个人对地理、数学或哲学上的泛指意义之环境的敏锐感知。同时,梁曼琪不断探索各种绘画技法,融合不同的色彩与肌理,创造出多种可能。第二个展厅呈现空间装置《时间隧道的尽头》以及源自艺术家对日常事物的几何形状想象的雕塑,两者将充分展示艺术家的绘画过程。

通过中韩两国两位年轻女性艺术家此次的展览,阿拉里奥画廊希望您能从两位艺术家长期对于空间与时间的深入挖掘和敏锐表现中收获一段愉快的时间。

关于展览

在过去的十年中,孔诗蕊一直将捕捉到的日常事物作为其个人绘画创作的符号。她早期的作品呈现了她个人的周围世界和在其冥想中对象所呈现的心里映射。而这一思考进一步扩展到了绘画、雕塑、平面和空间的边界探讨,从而在这个展览推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为了准备这次展览, 孔诗蕊一直在位于江原道的 Pak Kyong Ni Toji 文化基金会潜心创作。她不断地在延伸对于大地、自然、空间等符号的塑造以及记忆在空间概念和形式上的探索。此次,她在创作方式上的改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暗色基调的画面和黑色的肌理效果,有些出自艺术家好似弹钢琴一般将黑色石膏在画面上用手指轻拍而成,有些则是艺术家利用拾来的松果和针头在画面上直接塑造而成。新作品中艺术家对于不同创作方法的实验和应用相较其以往的创作而言富有深刻的意义,而这也将对成为她个人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Flattening of the stage

I comprehend painting as

Answer to the floor

Answer to the Wall

And answer to the ceiling.

The slapstick-like silent conversation of the constant questions and answers

Does not appear or hide in its body

Ye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it has completely lost the stage

Or the lights had gone missing.

Whether it has been forfeited or invaded

It only welcomes the given active frame

And still in conversation…

Artist’s note, 2014

Shine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