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德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教育处 (Department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of the German Consulate General in Shanghai (AKuB) )
日期
2016.12.16 Friday - 2017.01.13 Friday
Opening Exhibition
16/12/2016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318号(近山东中路)浦汇大厦101室 Department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of the German Consulate General Shanghai (101 Cross Tower 318 Fuzhou Lu, near Shandong Zhong Lu, Huangpu, Shanghai)
电话
开放时间
负责人
电子邮件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恒空出世:吴梓宁个展
[新闻稿]

恒空出世:吴梓宁个展
从属项目:“异体:后人类的身份”
时间:2016年12月16日——2017年1月13日
开幕及艺术家讲座:2016年12月16日,18:30-21:00
德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教育处
策展人:林白丽

古典人文主义思想始于子宫,把子宫概念化为才华的神奇孵化器。我们都是独立自足的实体,从这个温暖而滋养的环境中出生。相比于我们的动物朋友,人类有些许天赋和才能。真实远比这样的描述要复杂。连接母体的脐带被割断,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所构成的“生命线”,这条特殊的生命线确保了我们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吴梓宁的个人计划《恒空出世》带我们踏上了赛博空间之旅,带向了超人类主义的主题,那就是遗传工程和数字化后世的朦胧渊薮。此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后人类的皮肤、后人类的记忆和后人类的植入。展览利用录像、网站,APP和装置,阐述了一系列的主题,例如:人类的网络化生存、遗传工程、立体农业、转基因食物和基于输液的食物摄取系统。该展览是德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大型系列展“异体:后人类的身份”的组成部分。

吳梓寧,《GFP 自耕農—套件使用說明》,錄像,1分32秒,2016。攝影:曾也慎、女模:巫亮萱、男模:李品辰。Wu Tzu-Ning, GFP self-cultivating Instructions, Video, 1’32”, 2016. Photographer: Tseng Yeh-Shen, Model: Wu Liang-Suen, Lee Pin-Chen.

吳梓寧,《GFP 自耕農—套件使用說明》,錄像,1分32秒,2016。攝影:曾也慎、女模:巫亮萱、男模:李品辰。Wu Tzu-Ning, GFP self-cultivating Instructions, Video, 1’32”, 2016. Photographer: Tseng Yeh-Shen, Model: Wu Liang-Suen, Lee Pin-Chen.

后人类皮肤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一件题为“网路原民——上海星球”的三维动画作品。艺术家利用这件作品审视了互联网如何成为表皮的网络界面,用来体验的皮肤概念又该如何理解。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年轻女子绕球体行走,所围绕的部分就像是鼠标中的球形,以互联网操作的方式不规则地移动。圆球上覆盖着互联网截屏的壁纸,并模拟了蓝绿色浪潮的轻微波动。上海的地标性建筑矗立在齐膝深的水中,外立面由不断旋转的截屏组成。“网路原民”本身也在截屏组成的壁纸中,绕圆前行,和着早期游戏音轨的不和谐8位音轨的节奏。“网路原民”充当了某种无法笔直行走的角色扮演游戏,充满了不断变化的表皮和不明确的方向。

后人类的记忆
“网路后世”采用了同样的皮肤和表皮的手法,但这次的壁纸是不同来源的拼贴、染色体图谱、台湾的原住民图案和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核苷酸序列——这是一个植物和动物基因组的视觉化数据库。吴梓宁用“记忆”这个术语作为“物质性、生物性和蛋白质形式的载体”,探讨了无实体的信息与染色体基因组成的人类肉身实体之间的联系。

这部三维动画作品的脚本,来自“求签贩卖机”的概念,揭露了大众对于遗传工程科学上可预性结果的深信不疑。典型的求签仪式往往由颇有声望的道长来解签,但在吴梓宁的录像作品中,“网路原民” 推着一辆小车穿过一个道观的庭院,释放出的基因染色体从推车的边缘散落下来,落入了无底深渊。吴梓宁还为这件作品制作了APP版本,观众可以联机互动,祈求好运,并可以获得染色体基因图谱做成的签诗。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控制自己所获得的图谱属于动物、植物还是人类。但事实上这些有机物之间的遗传基因差异极其微小。后人类主义一般热衷于这种“物种大同”的观点,并把每个物种视为连续进化过程中同等重要的节点,认为物种间存在很多的共性,由此消除了人类特殊论的声音。

后人类的植入
人类一个物种的成功却大大增加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压力,这一压力变得如此之大,以致于我们正在为技术所造成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展览的这一部分内容中,吴梓宁展望未来的食品生产和供应系统,该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生长、烹饪和享用食物的原始概念。在“有毒的未来”和“植物工厂”的两件录像作品中,吴梓宁审视了受到污染的土壤如何导致了垂直农业的产生。我们告别了沾满泥土的工装裤,转而使用“无菌衣”,台湾一家室内水耕农场甚至对整个耕种环境进行密封。“GFP后人类农场”这组装置作品又更进一步,装置展示了实验室里所形成的在培养皿中生长的食物,艺术家用萤光液体强化了这种技术解决方案和原始厨房文化之间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折射了不久前“人造肉”可能在未来上市的争议。

吴梓宁似乎完成了一个循环,将自己的艺术又带回到了封闭的子宫闭环中。 “GFP后人类农场”预见到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依靠人造子宫培育的食物获得营养,取代了人类原先对生产食物的消费。通过这个方式,人们也消除了对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的所有顾虑。“GFP 自耕农——套件使用说明”采用了市场营销式的语言,成为“自给自足的优秀食品供应者”的模拟商业形式。人们借助这个系统可以把一个“自耕套件”贴在肚脐上,促进食物培养与代谢循环。营养物质通过塑料管道反向移动,从胎盘进入了个体消费的食物精华部分。这样一来,脐带便可以培养子宫内的食物。在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屏幕上闪烁着几个字:“安安心心吃自己”,这一标语呼应了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

我们对技术怀着深层次的焦虑。“恒空出世”旨在帮助我们驾驭人类、网络与机器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凯瑟琳•海尔斯指出,这些想象的未来图景中有很多是反乌托邦的思潮,“我们可以塑造别样的未来,这对于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的长期生存大有裨益,无论这些生命形式是生物的还是人造的,我们在和它们共享这个星球和我们自身”。

Wu Tzu-Ning, Cyber Samsara, Interactive APP, 3D Animation, 2016.吳梓寧,《網路後世》,互動程式、3D動畫投影,2016

Wu Tzu-Ning, Cyber Samsara, Interactive APP, 3D Animation, 2016.吳梓寧,《網路後世》,互動程式、3D動畫投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