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Rockbund Art Museum
日期
2013.04.27 Saturday - 2013.08.11 Sunday
Opening Exhibition
04/26/2013 18:30
地址
20 Huqiu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2
电话
+86 21 3310 9985
开放时间
Thursday-Saturday 10am - 9pm;
Tuesday, Wednesday and Sunday 10am - 6pm
负责人
Larys Frogier
电子邮件
info@rockbundartmuseum.org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从手势到语言 —— 转型中的艺术表现实践
[新闻稿]

新闻稿

当代艺术家:

格奥尔格·巴塞利兹,路易斯·布尔乔亚,托尼·克拉格,理查德·邓肯,拉斐尔·丹尼斯(匿名小组),菲利普·法维耶,弗伦茨·格尔奇,珍妮·霍尔泽,柯迺柏,刘丹,弗朗索瓦·莫尔莱,罗伯特·莫里斯,卓然·穆斯科,布鲁斯·瑙曼,居斯帕·皮诺内,阿努尔夫·雷纳,塞西尔·里姆斯,马丁·撒拉萨,奇奇·史密斯,让-菲利普·图森,傅丹,泰瑞·温特斯,徐冰,严培明,杨诘苍,赵学兵

MORELLET, François, “Lamentable Ø 6 m.50 Rouge,” 2006. Light installation. Courtesy the Artist

XU Bing, “Magic Carpet,” 2006. Handmade carpet, 595 x 595 cm. Courtesy Jing & Kai

展览介绍

上海外滩美术馆荣幸地展示在中国和西方艺术中,那些在平面艺术和书写实践之间所建立的珍贵而富于创造性的联通方式。

巴黎卢浮宫爱德蒙·德·罗契尔德收藏馆(Edmond de Rothschild Collection)及铜版雕刻收藏馆馆长帕斯卡·托雷斯•戈尔迪奥拉与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联合策划。展品包括来自卢浮宫的当代铜版画馆藏,及来自其它国际收藏机构的珍品杰作,还有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重量级作品。期待观众能够借助展厅中视觉与文本的有力建构,完成一次在国际语境下的当代艺术穿越。

本次展览刻意打破时间顺序,使古典、现代与当代作品在空间中惊妙并置,由此为作品的解读带来丰富、宽广的历史视野。

本次展出的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将划归为三个主题:

- 语言的权力与权力的语言

- 化身与变异

- 诗学与书写空间

展览《从手势到语言》意在使观念艺术与传统造型技法相关联。尽管一切造型艺术品的观念都通过形式获得表达,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抽离作品的物质性,直面作为艺术品结构的纯粹观念?以观念作为再现的对象,将引发如下原则性的问题:造型艺术家是否可能隐退作品的形式,而单单通过语词呈现艺术品蕴含的意旨?布鲁斯·瑙曼的霓虹灯字形、珍妮·霍尔泽的宏大投影在成为视觉观看的对象之前,或者首先更近于“书”?

显然,一切古典作品,无论其形式的(甚至具象的)外表如何,都只因其抽象的、精神的结构而成其为作品。“绘画为精神之物”,达芬奇与普桑早已对此有过清晰的表述。在这点上,并无新鲜可言……至于古典艺术品与阅读的关系,则再自然不过:有修养的公众并非在画中看到什么,他们甚至不会去“看”画,而是去“读”画。我们正应该在这种将艺术智识化的观念中,寻找观念艺术家的实践源泉。

《从手势到语言》试图将观念创作与另一深刻颠覆了 20 世纪造型艺术史的思路相衡量,即极简艺术与贫穷艺术,后者同样将艺术品化简到其本体结构的根基。非字非词,仅将纯粹的形式缀合,成为正在孕育的宇宙至关重要的新元素。弗朗索瓦·莫尔莱的红色《哀恸》即属此意。

如上造型思考的高潮,将与本次展出的书籍和铜版画作品相得益彰。展览中的“工艺书-物”,例如徐冰就圣-琼·佩斯的诗作《鸟之维》所做的装置、撒拉萨从卡夫卡的《审判》衍生而成的作品,还有乾隆皇帝为了自己的征战诗配画,向法王路易十五发出的铜版画订制邀请。铜版画的原材料与书相同——纸或页,这并非暗示着前卫与传统的一次偶然际会,而在于揭示本次展览的精神所指,即对传统古典作品的拒绝——后者至高的象征依旧是卢浮宫的典藏名画《蒙娜丽莎》。将严培明创作的《蒙娜丽莎的葬礼》呈献给公众,无疑是最老实、也最有趣的邀请公众参与的做法。《从手势到语言》着意在材料与精神的大碰撞中,重新找回艺术的本要角色,即以新生的 21 世纪特有的全新造型方式,滋养意义,确立观念的至上性。手势同语言之间的关系,同时向着诗性语言的艺术开放,在色彩、节奏与声响中构建着我们的文学。

围绕卢浮宫的当代铜版画收藏,展览通过绘画、雕塑、影像与装置等媒材多元的作品,展开对三个问题的追问,即“权力”、“身体”和“空间书写”。策展人尽量避免作品被框限在某个主题之内,鼓励观众在展品间建立自由的联系,从意料之外的组合中触碰上述问题。

“语言的权力与权力的语言 “语言的权力与权力的语言”

哲学家福柯与巴特勒都曾出色地阐释,语言是永恒的表演行为,呈现着无数始终不变的权力关系。语言是一系列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建构,其间包含符号的、编码的、形式的与含义的诸多机制。此次展览中,艺术家将通过编织图像与语词,围绕这些关系提问,例如模糊中国书法与西方书写之间的界限(徐冰),或者激活并颠倒学术文本的客观性与中立性假象(布鲁斯·瑙曼、珍妮·霍泽尔)。艺术作品由此揭示出,虽然人作为主体无法逃离权力关系,却完全可能建立更富创造性的替代程序,通过文本与图像的建构,思考并再现鲜活的存在。

在了解语言重构的无尽过程中,翻译同样是一种可贵的实践。当清朝乾隆帝向法王路易十五赠送十六幅再现其武功征战的素描时,路易十五命人将这些素描转制为铜版画,同时相对于原作,做出形式与阐释上的修改。这两个版本都将在展览中获得视觉呈现,并与当代艺术家赵学兵的画作相呼应。后者在一个极为精细繁复的线条网络中,表现出一百四十个武士。

“化身 “与变异”

《从手势到语言》质问语言,不仅当其作为观念的代表之时,而且关注当词语在生物或社会的身体中融入、脱离、抑或被驱逐时,一切波动、变形与转换对语言的塑造。由此,路易斯·布尔乔亚、罗伯特·莫里斯、居斯帕•皮诺内、奇奇·史密斯、杨诘苍等艺术家通过素描和版画,表达出身体在建筑体或景观元素中的微妙处境。从创伤到情色的各种状态,从空间的界定到梦境的延伸,作品展示出语言并非现实的注释,而是奇幻之境的触发。

“诗性与空间书写”

语言一旦渗入现实空间,后者即会为之一变……当代艺术家在三维空间中延展书写,完成了兼具批判性与诗性的装置。弗朗索瓦·莫尔莱利用普通长霓虹灯管,从天花板连缀至地面,似乎使抽象的形态即刻成为某种实在,但这种实在并不依赖于物质性的形态,或仿佛未完成的字母在试图寻找自己的形状……马丁•撒拉萨没有选择将字母在空间中视觉化的方式,而是关注迥异的材料间的极端对比(木、金属、毡、声、光),使卡夫卡的名作《审判》中最后一句获得极为感性、又极具批判性的解读。徐冰在美术馆 4 层至 6 层的空间里以字母为单位编织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空间涡旋,观众则被邀请与画家乔治·布拉克“一道”,试读圣-琼·佩斯的诗作《鸟之维》。

让-菲利普·图森在 6 层展厅设置了一个“阅读/现场”的表演空间:演员坐在一个由视频录像环绕的座椅上(视频中展现的是其它读者),所谓的医学设备模拟展示出阅读时脑部活动的图像。当然,对精神的控制是不可能的……语言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ZHAO Xuebing, “Central Park #10″, 2013, Oil on canvas, 350 x 195 cm. Courtesy DSL Collection

YANG Jiechang, “I Still Remember.” 1998-2013. Ink and acrylic on paper and canvas with sound recording, 170 x 255 cm,9pieces. Courtesy the 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