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e
Address

T:
W:
Opening Hours
Director
Contact Person

>> See map

奧地利藝術家團體 Gelitin 最新展覽《Gelatin Gelitin Gelintin》

貝浩登(香港)很榮幸為奧地利藝術家團體Gelitin舉辦小型回顧展《Gelatin Gelitin Gelintin》。展覽涵蓋近20年的系列作品,題材豐富紛呈,可謂迄今為止該團體在亞洲最全面的展覽。

Gelitin於1990年代中在奧地利維也納誕生,共4位成員:埃利·簡卡(Ali Janka)、弗洛里安·芮瑟(Florian Reither)、托比亞斯·爾本(Tobias Urban)、沃爾夫岡·甘特納(Wolfgang Gantner)。四位藝術家雖秉性各異卻默契無間,出格的行為表演與屬人耳目的作品中,坦然的性趣伴隨著俏皮、率真與童稚。

Gelitin注重關係美學,視觀者的參與互動為創作的核心。態度變為形式,觀者受邀成為參與者,從新的視角感受藝術,反叛自身慣有行跡。

此次展覽呈現的創作主題跨度極大,從偶發藝術作品的影像資料到標誌性的「蒙娜麗莎」系列,從彩泥花卉畫到各類公共項目的線稿。

「蒙娜麗莎」系列於2008年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首次亮相,以Gelitin特有的詼諧向世界名畫致敬。他們運用彩泥詮釋這一標誌性肖像,與原作形象大相徑庭,有些作品甚至沒有基本的人形。Gelitin的「蒙娜麗莎」在文化符號的本質上做手腳,挑逗觀者的想象力,重新審視人們記憶中對原作的感知與辨識。

「掉落的雕塑」系列也在該展中羅列。「掉落的雕塑」置於定製的基架上,一踏基架底部的槓桿,這些雕塑就會掉落在地上。系列名稱已預示雕塑的最終命運,觀者看到結局時也不會太過訝異。然而,正是這種直白的名稱讓不確定性化為烏有。操作這些雕塑更像是一種玩鬧,令人質疑藝術品價值的同時,懷揣著「弄壞就要買」的忐忑心情。

在一間成人影院似的暗室中,擺放著一排發光的瓶子,瓶內裝著擠壓變形的毛絨玩具,略顯陰森地浸泡在油中 。這些雕塑作品源自公共委託的遊戲室項目「淺紫色行動」(新醫院,意大利梅拉諾,1999年),兒童心理學家克莉絲汀·卡尼阿克﹣爾本也為該項目撰寫了評論。「淺紫色行動」探究兒童與醫院之間的關係,以及長期住院給兒童造成的恐慌與精神創傷。瓶內毛絨玩具不同的形態,旨在幫助兒童理解、重新看待複雜的生理病痛,鼓勵他們與病魔抗爭,從而減輕他們的無助感。

除上述系列外,展覽壓軸的是一串短片及Gelitin最近發行的紀錄片《無論Gelitin發生什麼》。這部由安吉拉·克里絲汀執導的影片,記錄了藝術家們最異想天開的幾件行為作品,其中包括深度追蹤驚人之舉《The B-Thing》。2000年3月,藝術家們通過各方財力支援與技術協助,拆下了紐約世貿中心第91層的一扇窗戶,在原地自建陽台,並在日出前站立了幾分鐘。一架直升機和一间世貿對面的酒店套房通過鏡頭拍攝了整個過程。

一言以蔽之,Gelitin的行為藝術與裝置作品在感官上令人雀躍的同時,叫板傳統的閉我囊中,點撥我們對社會的認知,開啟新的視窗。

  • Screen+Shot+2016-06-23+at+3.11.14+pm_recompress

    Screen+Shot+2016-06-23+at+3.11.14+pm_recom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