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e
Address

T:
W:
Opening Hours
Director
Contact Person

>> See map

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 – 时代美术馆

三角洲行动

在近三十年轰轰烈烈的中国“前卫”、“实验”、“当代”艺术运动中,珠三角不仅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地方,更是极为独立和独特的实验场所。从八十年代的“南方艺术沙龙”到九十年代的“大尾象工作组”,“博尔赫斯书店”,以及较晚近的“维他命艺术空间”,“阳江组”等团体机构,还有独立的个人艺术家,无不体现了这种独立特行的风范和价值。同时港澳的中西混血文化也为这一“别样”平添了“光怪陆离”的色彩和新的身份意涵。它们构成了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的一股特殊和不可缺少的创意力量,其根本的立足点是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立场。艺术家的思想和行动和多彩而世俗化的日常生活紧密融合。艺术语言的表达多样,个人化,善于变化创新。总之,珠三角的艺术文化构成了中国和全球当代艺术景观的一个独具特色又不可或缺的部份,一部开辟文化艺术多元图景的“野史”。并且,她的存在使我们可以继续用“野的方式-狂野或者逸野”来书写当下和未来的历史。“三角洲行动”意图重述这一段“野史”,并突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团体和个人创作。以“别样”的建筑和机构设计模式“寄生”于城市民居中的时代美术馆也是这种独立创作模式的体现,成立五年来所做的一切都与广州及珠三角的特定文化生存和发展方式息息相关。

20160502151634

“三角洲行动”由“三角洲研究基金”及年度展览两部分组成。有鉴于珠江三角洲当代艺术研究性成果的匮乏,时代美术馆将发起“三角洲研究项目基金”,该奖项作为研究性艺术实践的平台,为艺术家、研究者、作者等提供跨学科合作的资源和基础研究资金,以促进与珠三角的别样状态相应的替代性的知识生产和分享的模式。有关“三角洲研究基金”的详细情况将于大尾象展览开幕同期发布。

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

“大尾象工作组”(以下简称“大尾象”)由艺术家陈劭雄、梁钜辉、林一林和徐坦组成,九十年代活跃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1991-1996年期间,大尾象在文化宫、酒吧、大厦地下层和户外等临时空间,自主组织策划了五回展览;1998年,他们在香港理工大学和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各举办了一次呈现工作组整体面貌和新作的展览;1998年之后,大尾象受到了各类大型国际展览的邀请, 工作组成员在“第四届光州双年展——暂停计划”(2002) “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之紧急地带”(2003)“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第二届广州三年展”(2005)中分别参展。

20160502151809

大尾象成员在林一林实施《安全渡过林和路》作品现场,1995年。大尾象成员(左起)梁钜辉、徐坦、陈劭雄、林一林。

1990-2000年之间是珠三角当代艺术在其边缘性中酝酿出独特性的十年,这种独特性可被视为中国和亚洲爆炸性经济起飞、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全球化、商品经济、消费主义以一种“自由开放”的面貌深刻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一种特殊的、既非西方,也非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在紧迫的经济发展需要和更新生活的欲望的驱使下形成并付诸实行。对这种复杂的现实有着切身体会的大尾象成员,从艺术家及艺术创作的自主性和合法性出发,自觉地萌生出对西方/中国、中央/地方、公共/个人、前卫/保守等现代性两极思维方式的抵制和思考。2000年后,大尾象甚少再以工作组名义联合参展,但其中的主要成员仍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并投入到年轻艺术家的教育和培养之中。大尾象在此十年期间持续的活动及其后续影响,对珠三角当代艺术生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提示艺术家即使在缺少外部支持的环境当中,仍然可以保持创造的活力。

“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是对大尾象主要作品、展览活动和现存文献的第一次回顾、整理和重现。“一小时”引自梁钜辉1996年在广州某建筑工地电梯上实施的行为“游戏一小时”, 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直接实施作品,大尾象以主动开放的态度演绎艺术家项目的“临时性”。“没空间”则对应大尾象1994年在广州三育路14号组织的第四回展, 展览标题“没有空间”来自侯瀚如的建议,既提示了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展示空间的匮乏,亦突出了艺术家自发展览的游击性质;“五回展”强调大尾象1991-1996年间在不同类型的非艺术空间中组织的五次展览,这五回展构成了本次时代美术馆展览的中心和基础。 较早关注观念艺术实践的大尾象成员,将时间、过程、非物质性等概念引入创作,并将展览及活动视作探索艺术与日常生活、观念与媒介物、观众与作品关系的实验场所。概念在展厅中直接成型,过程从街道延伸至酒吧,作品和行为向观众的参与开放……大尾象在此期间的展览和活动,构成了种种一次性的时空关系。这些稍纵即逝的事件,打破了艺术和非艺术、精英主义与街头文化的排他秩序,为解读中国九十年代及其后去意识形态化的当代艺术及其社会政治语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入口。

20160502151821

大尾象成员(左起)陈劭雄、林一林、梁钜辉在展厅内的合照,背景作品依次为《七天的沉寂》《理想住宅标准系列》《进入计划》。

本次展览展出的20件作品涉及装置、行为、影像和摄影等多种媒介,全部基于艺术家方案及纪录资料重建,并在新的空间中再次组合。这种艺术家及其作品之间,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对话和协商,呼应了大尾象工作组既尊重个体,亦强调平等合作的组织方式。一个个半开放的展示区域与文献的线性叙述互为穿插,以便于观众在作品观看和历史阅读之间灵活切换。展示空间中亦模拟了一个酒吧区作为公共讨论空间,用以展览期间的对话、研讨、新书发布和工作坊等周边活动。收录大尾象重要文献、艺术家对话和自述、过往及最新评论文章和完整作品图录的同名出版物,亦将于展览期间发布。

  • 20160502151634

    20160502151634

  • 20160502151809

    20160502151809

  • 20160502151821

    201605021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