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览搜索

城市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搜索展览
>> 确认订阅
地点
Hanart TZ Gallery(汉雅轩)
日期
2018.01.26 Friday - 2018.02.28 Wednesday
Opening Exhibition
26/01/2018
地址
401 Pedder Building, 12 Pedder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Central MTR Exit D)
电话
T: +(852) 2526.9019; F: +(852) 2521.2001
开放时间
(Mon-Fri) 10 am to 6:30 pm
(Sat) 10 am to 6 pm
(Sun & Public Holidays) Closed
负责人
Chang Tsong-zung (Johnson Chang)
电子邮件
hanart@hanart.com

>> 访问网页链接

>> 见地图

林濤
滯後的日常
漢雅軒
[新闻稿]

林濤個展《滯後的日常》訂於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六日於畢打行漢雅軒開幕。展覽將展出其近年 及最新創作,均取材自藝術家所生活的城市的報紙新聞圖片,在經繁複的螺鈿鑲嵌等藝術加工之 後形成畫作。 (展期至二月二十八日)。 林濤對報紙這一日常媒體有著持續的關注。其上刊載的新聞事件雖不足政治、歷史意義,平淡而 易被遺忘,藝術家卻察覺到有些「體現人性的東西」隱藏於背後,以一種看似弱小,實際非常具 有力量的形式向外迸發。他使用天然大漆和螺鈿這兩種材料,將本不具備深刻意義的事件重現為 絢爛多彩的視覺效果,蘊含他選擇圖像的意義和態度,從而決定了事件的藝術性。 螺鈿材料的冰冷華麗及其製作手段的刻板固化,對日常事件來說意味著某種粉飾與遮蔽。然當圖 像在經歷時間沉澱之後再被重新置構,螺鈿這種會被忽略丟棄又極具觀賞性的特質卻真實地留存 了過去的瞬間,同時揭示出值得深思的社會意義和人的生活狀態。矛盾互相交織,令林濤的作品 在當代性的思考下被賦予社會屬性,也令細微物件與各人內心的體察產生緊密關聯。

20180123190954

漆藝的各種技法都有一個共通的審美觀,那就是華麗絢爛、矜貴典雅。例外的,也有把漆材與瓦灰混合為土壁的質感,以反樸歸實的趣味對照熟悉的華麗,但那不是漆藝的主流。漆藝手法中,鑲嵌螺鈿尤其炫目,但如林濤這樣螺鈿鋪地至整幅填滿不見漆地,使圖像都被幻彩炫光所融化,則明顯反應了一種趣味選擇和藝術訊息。

使用漆材就表示以某種工作過程為創作精神。漆藝所表態的不外是:沈澱、煉瀝的修為。林濤告訴觀眾:他的作品目的是為了把我們不停丟棄、遺忘的日常保留下來。他於是以反日常的大量工作,反襯出瞬間消逝的普通事件,發揮這些看似沒有深刻意義的事件所隱藏的意義。由於作者沒有明確告訴我們他所指的「社會意識」與「人的生活狀態」是什麼,只告訴我們他以藝術手法帶出這些「不具備深刻意義的事件」的「藝術性」,於此他給觀眾留了一道懸疑。

藝術家長年累積收藏老報紙,作品的內容往往來自早就失去時效的新聞圖片。所以,要了解什麼事物可以轉化出「藝術性」,藝術家本人選擇的立場才是關鍵。他要提煉的「藝術性」有如漆工序所隱藏的胎底。

漆畫積澱的無數層次掩蓋了胎型的本質,轉化出最後留在表層的矜貴華彩。於林濤來說,他的胎型是曾經一度帶有新聞效果的公共圖像,從無數新聞圖片中被他提拔出來。綜觀這些圖片的故事,無論是季節的轉換、交通事故、工事意外、政策變動,尤其是日常生活裡的各種小災難,對於小市民來說都是宇宙的力量,是超逾人力能夠抗衡的命運安排。這些訊息構成生活的無聊和無可奈何,每天通過媒體變成大眾的新聞娛樂,同時構成百姓對生命感受的日常頻調。由於新聞媒體每天披露的內容基本都是對正常生活的傷害,因此無趣、乏味、以致喪失意義也就成為一般人的生命感受。

於此林濤介入了藝術的力量。雖然林濤選擇的題材是失去時效的小新聞,但他對抗的是恆常的現代社會感知。他的作品表示他不願意被灰暗、無趣、破碎的日常所壓迫。他的螺鈿圖面讓人驚訝與驚喜。支離破碎的、讓人不快的各種小新聞,在龐大工作量的藝術轉化下,變成了和諧統一的畫面,同樣地華美絢爛。他整個系列作品可以說就是同一件作品,面對一切的具體新聞圖片,拒絕所有在社會上流通的缺陷與無奈。林濤似乎宣告:人生的意義與美好來自積極的創作,他的工作就是對感官世界的改造。

2018012319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