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e
Address

T:
W:
Opening Hours
Director
Contact Person

>> See map

暗流
藝術⾨

上海──藝術⾨荣幸呈现群展《暗流》,由藝術⾨策展⼈夏静组织策划。展览以历史与当下、诗意与思辨、⾃我与⽣命意识、想象⼒与现实等议题为关键词,通过相互独⽴的艺术家个案来观察和描绘⼀种潜在的对既有边界的跨越或挑战、对意识与⽣命感知⼒的修复和对沉默的思想的召唤。展出艺术家包括朱⼩⽲、牟雪、吴超、史怡然、李永斌、周迈由、朱⾦⽯与陶轶。作为展览的特别单元,藝術⾨⾸次集中展⽰了星星画会成员周迈由的早期作品以及⾃新世纪以降的⽇常⻛景与静物绘画,并呈现了他与朱⾦⽯在艺术创作上的渊源关系,以对这段隐没的当下历史的重新发现来触及现代与当代的固有边界。

20180722211015

“天在思想, 激动的云, 是他的⼤脑;我在沙尘中⾶荡, 原来是坚硬的⽯头, 因⻛化⽽失去了重量。”这⾸⼩诗出⾃星星画画的成员之⼀周迈由(出⽣于1936年),⾃2000年后在他隐逸的⽇常⽣活中,每当情之所⾄、思之所及,常以写诗、画画来记录⽣活的感受,他的诗歌包容了天地的⼲阔,他的绘画则以举重若轻的幽默、纯净⽽明亮的画⾯、不拘⼀格的技法来传达⾃由⽽⾃在的⼼境。周迈由在60年代开始绘画,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参加⻄单民主墙画展和两届星星美展,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实

践者之⼀,他的早期绘画在融合了⽴体主义语⾔的同时,更忠诚于⼀种此时此刻的⾃由⼼境的表达。与他同时代的晚辈艺术家,则称他的绘画为“颓废的”,或者“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前卫与先锋”。朱⾦⽯(出⽣于1954年)⾃70年代末开始,常常在⿎楼⻄⼤街的家⾥与周迈由⼀起画画,这段亦师亦友的经历在不经意间催化了朱⾦⽯个⼈创作中的重要转变,⽽也正是他们之间共同的、不合时宜的浪漫与不羁勾勒出了⼀段微观的历史。年轻⼀代的艺术家陶轶⺫前的创作同样保持着相当的⾃由和开放性,他的绘画从最初的秩序和严谨转向⾃由即兴的表达,他将艺术视为⽣命涵养的⾃然流露⽽不刻意地⾃我设限。

20180722211000

朱⼩⽲(出⽣于1956年)的绘画过程接近于⼀种苦⾏的劳作和形⽽上的阐释,他借⽤多种历史与现实的图像资源,让图像接连不断地闯⼊思维、意识和画⾯,同时⼜排斥任何现实的再现或主观的表达。在他的绘画中,不计其数的短线以细碎⽽精密的⽅式交错重叠,在对图像资源的重写、拆解、阐释与补充的过程中产⽣画⾯中运动的能量,逐渐形成⼀种艰深、晦涩、复杂、沉默、⽆法辨认的思辨式视觉语⾔。他将绘画定义为⼀种单义性的书写,即以持久、枯燥的⼿⼯劳动和严格的程序与规则,让绘画回到运作过程中思维的冷静和严肃,并在这样的艺术实践中开拓⼀种预备性的、⾯向未来的感知空间。

牟雪(出⽣于1979年)的⻓期研究性项⺫《镜塔》探讨⾃我形象与⾃我意识在现实世界、哲学和⼼理学等不同层⾯的⽣成与演变结构,此次展出的影⽚为该项⺫的预告⽚,伴随《The Hall of Mirrors》极富空间感的⾳乐节奏,⾳乐中的虚拟主⾓游离在三维的反射性的镜屋中,重复地反观、投射与修正⾃我的形象,⽽牟雪在她的影⽚中实际上将镜屋的双向反射结构改造为镜塔的上升式的回旋反射结构,并将镜塔个虚拟建筑界定为⼀种结合了本能、冲突、反思、理性、⾏动等元素相互界定的⾃我⽣成的模型结构。牟雪的《⿊钻》系列绘画则凸显出⼀股溢出画⾯的爆发式的、流动的能量,其来源不是⼀种⼼理活动的展现,⽽是将强烈的直觉与思维的警惕凝聚在⼀起。

与朱⼩⽲的思辨性绘画、牟雪对⾃我意识的构建不同,史怡然(出⽣于1983年)的最新系列绘画《失物招领》将意识与思维的主动关联性与个⼈经历相结合,这⼀系列的创作契机来⾃她对旅⾏中丢失⾏李物品的不断寻找、联想的过程,在脱离⽇常意义遮蔽的情况下,浮现出作为⼼理暗⽰的、具有存在意义的关于“物”的意识。史怡然援引福柯在《世界的散⽂》中关于物的四种相似性,即适合、效仿、类推与交感来寻找⼀种“幽暗之明”,让最遥远的“物”相互接近,在想象中汇聚普遍的诗意。

吴超(出⽣于1977年)⾃2014年发起的艺术介⼊项⺫关注如何以跨学科的视⾓、由外⽽内地触及⽣命意识的最精微之处。此次展出的声⾳剧《记忆之尘-晨起》和《记忆之尘-⽇盛》同时也作为《植物⼈唤醒计划》中艺术疗愈的共性化素材之⼀⺫前正在医院投⼊使⽤,以熟悉的⽇常⽣活的声⾳和场景来激发意识昏迷患者主动的感知、想象和回忆。该项⺫最初起源于以艺术创作来激发⽣命的本能、促进植物⼈的意识唤醒,并因其获得⼀定的可检测医学成效、超越了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的边界界限⽽受到关注和争议;直⾄2018年,该项⺫进⼀步拓展为集合了数⼗位来⾃医学、⼼理学、宗教及⼈⼯智能等不同⾏业的研究员⼩组,并将项⺫更名为“⽣命⼒研究共同体”,在进⼀步挑战学科藩篱的同时通过艺术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来激发个体以及更进⼀步的社会有机体的感知活⼒。

展览最后⼀部分呈现了李永斌(出⽣于1963年)⾃1994⾄2007年间创作的《脸》系列影像作品中的最后⼀部 《脸No.17》(2005年以后李永斌逐渐远离艺术界,此次展出的作品来⾃藝術⾨创始⼈林明珠的私⼈收藏),这部影像融合了内在性的时间体验以及对⽣命和永恒的追思。李永斌的作品抛出了终极的追问,⽽如果时间是永恒的暗流涌动,那么具有创造⼒的个体⽣命,⽆论是秉持⽆⽤之⽤的隐逸姿态,或是致⼒于思维和感知的艰难运作与构建,或是修复⽇常⽣活中的原初⽣命⼒,⼜或是对⽇常场景的重新组合与想象,他们的探索、实践与坚守则构成了这股股暗流的循环往复,或者说,他们是“⿊夜的伏兵”。

  • 20180722211000

    20180722211000

  • 20180722211015

    20180722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