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e
Address

T:
W:
Opening Hours
Director
Contact Person

>> See map

何以放手?
2018 Para Site 國際研討會
Pio Abad, design for ceramic plate depicting Imelda Marcos as Semiramis, mistakenly depicted as Nefertiti, 2012.

Pio Abad, design for ceramic plate depicting Imelda Marcos as Semiramis, mistakenly depicted as Nefertiti, 2012.

11月 22 – 11月 24, 2018

下午2-7時
賽馬會立方演藝廳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香港島中環荷里活道10號

講者: Pio Abad (菲律賓/英國), Lawrence Abu Hamdan (黎巴嫩), Riksa Afiaty (印尼/荷蘭), Naman Ahuja (印度), Mélanie Bouteloup (法國), Lía Colombino (巴拉圭), Éric de Chassey (法國), Natasha Ginwala (印度/斯里蘭卡/德國), 陸小璇 (香港), Vali Mahlouji (伊朗/英國), Bonaventure Soh Bejeng Ndikung(喀麥隆/德國), Marian Pastor Roces (菲律賓), 彭綺雲 (香港), Pablo José Ramírez (瓜地馬拉), Jalal Toufic (黎巴嫩/香港), 王博 (中國/美國), 以及 Vivian Ziherl (澳大利亞/荷蘭), 討論由 Özge Ersoy (土耳其/香港) 與官綺雲(香港)主持。

研討會由康喆明與Inti Guerrero 共同策劃

現時無論是出於象徵性的行動還是政府政策,世界各地都重起對「文化遺產」涉及的範疇為何進行討論,不論是在印度、緬甸、美利堅邦聯,或種族隔離的南非,都共同關心著何以歸還被殖民者掠奪的工藝品、對歷史符號不同程度和方式的移除與重新命名,以及誰擁有話語權等;與此同時,中國的民族主義復甦亦開始將一種帝國傳承的敘述置入其二十一世紀形象的核心。隨著這些討論與進程愈趨明顯地介入政治討論,歷史似乎成為左翼與右翼的核心戰場。此次Para Site國際研討會循序上述背景並嘗試進一步提問:「藝術將如何重審我們的集體神話? 」

研討會首日,藝術史學家及策展人Naman Ahuja將重新詮釋出土於印度城市摩亨卓—達羅的一件著名歷史文物,該文物在父權主導的考古學界中以「跳舞的女孩」作為命名,然而對Naman Ahuja而言,此文物代表了充滿力量的女性士兵形象,他並藉此進一步分析印度次大陸中不同形式的性別建構。與之呼應的是研討會第二日策展人彭綺雲的演講,其中,她將展述香港流行文化在二次大戰到回歸期間,大眾媒體及消費品中的性別模糊性。研討會首日的第二位講者為藝術家及作家Jalal Toufic,他則透過一個社群的基礎活動事件、文字等深奧或想像的版本來探索藝術及(或)思想如何得以重設集體神話起源。策展人及作家 Vivian Ziherl 則聚焦荷蘭殖民版圖下所進行的暴力正名的自然法概念。而首日的最後一名講者Riksa Afiaty將就印尼不同階段的殖民歷史延伸闡述,由日治時期至獨立建國進程中的殖民內化,直至現時國家的疆界控制與遍及印尼群島的權力中心化。

翌日,策展人及研究者Lia Colombino將介紹位於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巴羅博物館,以及這一獨特機構如何透過展覽呈現促使原住民文物與殖民時期的宗教聖像、民俗用品及當代藝術創作產生對話。José Pablo Ramirez以多語言翻譯的概念分析瓜地馬拉等地的當代原住民藝術家如何透過創作呈現和詮釋傳統。歷史學家和策展人Marian Pastor Roces批判性地討論現今原住民文化的「回歸」和在菲律賓以此為主題的藝術創作上的侷限。策展人Mélanie Bouteloup以近期法國乃至歐洲的移民為例來審視機構的社會責任。藝術史學家 Éric de Chassey和策展人Bonaventure Soh Bejeng Ndikung將各自圍繞當前殖民地的文物歸還的議題,及此對機構藏品和公眾政策的引申意義。

研討會第三日開場的藝術家Pio Abad將探討貫穿他創作核心,即菲律賓馬可斯政權的大民族現代性計劃,及其對菲律賓當下的文化與政治的影響。 策展人及研究者Vali Mahlouji將從Shiraz藝術節的檔案出發,此一藝術節由當時的伊朗皇后發起,在伊朗波斯波利斯古城舉行,為當時重要的國際主義先鋒表演藝術節,Mahlouji將探討此藝術節背後代表的混合複雜的意識型態。策展人Natasha Ginwala將重訪數個作為不同社會機體奠基神話的暴力騷亂。電影導演及藝術家 Lawrence Abu Hamdan 將聲音視為記錄創傷的隱形媒介,從而反思在建築之內發生的操控、監視和酷刑。建築師陸小璇及導演王博目前為一部即將推出的電影進行合作,研究圍繞俄羅斯、中國和北韓之間的河流邊界,探討此處的「水」對某些人的實用意義及對其他人的文化意義上的不同。

此次研討會將在大館舉辦;大館為香港全新的古蹟及藝術博物館,由英國殖民時期的警察局、法院及監獄改造而成。

CONFERENCE SCHEDULE

Thursday, Nov 22

14.00 – 14.20 引言, 由康喆明與 Inti Guerrero主持
14.20 – 15.00 Vivian Ziherl
15.00 – 15.40 Jalal Toufic
15.40 – 15.50 休息
15.50 – 16.30 Riksa Afiaty
16.30 – 17.10 Lía Colombino
17.10 – 17.50 Naman P. Ahuja
17.50 – 18.00 休息
18.00 – 19.00 對談討論,由Ozge Ersoy主持

Friday, Nov 23
14.00 – 14.40 彭綺雲
14.40 – 15.20 Pablo José Ramírez
15.20 – 16.00 Marian Pastor Roces
16.00 – 16.20 休息
16.20 – 17.00 Mélanie Bouteloup
17.00 – 17.40 Éric de Chassey
17.40 – 18.00 休息
18.00 – 19.30 Bonaventure Soh Bejeng Ndikung
19.30 – 20.10 對談討論,由官綺雲主持

Saturday, Nov 24

14.00 – 14.40 Pio Abad
14.20 – 15.20 Vali Mahlouji
15.20 – 15.30 休息
15.30 – 16.10 Lawrence Abu Hamdan
16.10 – 16.50 陸小璇與王博
16.50 – 17.00 休息
17.00 – 17.40 Natasha Ginwala
17.40 – 19.00 綜合討論,由康喆明與 Inti Guerrero主持

新銳藝術人才工作坊
2018年11月17日-25日

延續過去的教育培訓計畫,Para Site將配合本屆國際研討會同時舉辦為期九天工作坊,從來自世界各地的申請者中遴選出十五位優秀的藝術工作者參與此次活動。活動宗旨在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成員更能進一步與研討會的講者及香港本地的藝術家、策展人及其他文化人士交流,就研討會上延伸的議題深入探討、思辨不同模式的策展實踐。

而今年Para Site也提供獎助金補助住宿及旅費以鼓勵傑出藝術人才,培力專業實作機會。工作坊獎助金由Nicola Chu, James Lie, Elaine W. Ng and Fabio Rossi, Heidi & James Paradise, Stefan Rihs, SAM Fund for Arts and Ecology, Katherine Schaefer, Andres Vejarano & Kee Foong, Leslie Van Eyck and Tom Meganck慷慨贊助。

本屆參與新銳藝術人才的參與者包括:Bob Adrian Triadi (印尼), 鄭秀慧 (香港), Sophie Davis (紐西蘭), 富源 (中國), 高博修 (美國/臺灣) , 吳家仲 (馬來西亞), Abhijan Toto (印度/泰國), Saba Khan (巴基斯坦), 梁皓然 (香港),Taddeo Reinhardt (法國), Valerie-Ann Tan (新加坡), 唐芮 (中國/美國), 堤拓也 (日本), Mihaela Varzari (羅馬尼亞), 以及曾泓 (中國/香港)

-

本項目由頂級合作夥伴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慷慨贊助

Para Site 藝術空間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的資助

  • Pio Abad, design for ceramic plate depicting Imelda Marcos as Semiramis, mistakenly depicted as Nefertiti, 2012.

    210546_829ef515690606b85f92acc0d1b2a9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