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e
Address

T:
W:
Opening Hours
Director
Contact Person

>> See map

徐龙森
“云山苍苍”
汉雅轩, 香港

徐龙森个展《云山苍苍》订于二零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周五)于毕打行汉雅轩开幕。

适逢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当前大展《天境之光:徐龙森作品展》,画家将同步在汉雅轩展示其近年的重要创作成果:巨型装置《山水图腾柱》。一组高度达三米的「山水画柱」将介入展览空间,构造一个可「游」的精神场域。

徐龙森对山水画的贡献在于其雄伟巨幅山水。徐龙森浸淫于中国的博大绘画传统,在当代绘画的语境中,试图糅合传统和当代法式,由是从根本处改变笔墨的形态与意蕴。他的巨幅山水气势恢宏,昂然以新时代的姿态走出传统水墨伏案创作的空间局限,挑战展馆的建筑空间,以开拓者的眼界刷新山水画的界限。

本展览将展出多件「巨幅山水」新作,配以其今年最新的彩墨《花系列》,展现画家在风格和技法上的持续发展和突破。

徐龙森

二零一八年,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天境之光:徐龙森作品展》,这是美国当代艺术馆水墨个展的重要例案。徐龙森对应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创作巨型山水装置,灵感来自富于神话典故的昆仑山。

中国艺术自古罕见这等宏伟尺度的创作和展示方式,徐龙森建构「山水」这个精神家园的雄心无法不令观者赞叹。他曾在多家重要美术馆展示其巨幅山水,包括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法院(二零零九年)和意大利罗马古文明博物馆(二零一一年) 等。二零一三年,徐龙森受美国纳尔逊 · 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邀请,以其长达二十六米的巨幅山水和博物馆闻名的宋元典藏一起展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徐龙森一九五六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一九七六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现居北京创作。

策展引言:《看見山水》(節選)

张颂仁

在图像的时代,山水画被图像泛滥所淹没。有幸通过绘画史,山水画又被图像排列的方式,把「山水」这种体验世界的独特文化转化为图式,把图式遗留在历史里。正是由于图像的记忆,在世人心中印记了山水画的灵光,让现代人走进深山旷野时,仍不时可以赫然发现「山水」,知道山水别来无恙。徐龙森的绘画之所以让人振奋,就是让现代人重新看见山水。

在山水画史中找到现代人的眼界,打开的不仅是历史,而是属于今天的视角和体验。徐龙森的巨幅绘画让人无法回避,出人意外的体积使山水的峻伟雄奇扑面而来,使人不得不与山水直面,引带出一连串山水画气象的词汇:雄奇、崇高、太古、洪荒等等。这种意境的山水画在今天能够新人耳目的话,那到底是何种山水?

在今天「人类纪」的地理时期,这个提问可能应该改一个说法:山水画该如何绘画?人天的竞技除了导致地球失衡、生态剧变,最深刻的改变在于现代人对自然世界的态度。「山水」精神如果在今天有所作为的话,应该被理解为大自然向人世开启的宇宙讯息,是人与天共同完成的一种「境界」,或一种宇宙观,而「山水画」乃表述这种认识的技术。山水画的启示首先要对时空理解有所开导,从抽象的理性化时空回归另一种生命体验。

对于世界的观察,源自西欧的现代科学的透视法一概以物理测量为准。从透视学走过来的现代艺术历史虽然反复革命,可是透视法的一个基本提问历久不衰,这个提问是:我如何准确地观看世界?反观华夏的山水艺术,山水画的「远法」既是透视,但又不仅是空间关系。山水画所分析的乃人与天地的相对关系,着眼于人和天地如何彼此相赖而成为「意境」。从透视学反观山水画的「远法」,突出了山水精神所隐藏的提问,这个提问是:世界如何看我?「如何被看」的核心态度在于放下我执,尝试在真幻之外窥测天地之心。

徐龙森的山水画以作品的体积发挥了「山大于人」的立场。他既以继承传统的笔墨手法来承接山水画的历史,又把深藏民间记忆的山水图式还原为当下感受。徐龙森的意愿是回归到五代北宋的精神为山水画张本,因为那是山水画成型的世代。技艺最初成熟的世代是体验与表述结合得最为融然的世代,是天地向画家透露山水画的世代。无论这天地透露的是崇高、苍茫、洪荒,还是成形之始的浑沌无象。

观画人的悬想虽然异于画人,但对「会心」的要求乃是一致。徐龙森追求的境界企图从崇山之「高远」上窥太古。他作画的视角以「高远」统领三远;笔墨偏重「墨法」,以墨为质,以水破墨。他把笔法隐于墨法,强调了造型的浑沌沈厚。山形的刻划不仗植披,不仗质感的皴刷,而侧重内部结体,墨染的走笔不显笔划,却带着雕塑家的结体手法。皴法的表面质感和笔画的灵动,都一致沈潜于山体的立体营造之下,所以这些山水画没有近观流连的细节,只有远观所见的宏大体积。画家层层累积的墨染有如走进山体内部构建,近看混沌一团,远观厚重静穆。如此的山高水长,远离人间烟火,山脉浮移在定型与未定型之间,实由崇高气象的遐想勾起出世之思。

人民共和六十八年初秋写于香江

  • 微信图片_20180523170407

    微信图片_20180523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