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7 Sunday, 文 / 译 / Fei Wu
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见闻

法国知名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 de la photographie)携手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在厦门集美区举办了首届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活跃在国际当代艺术界的独立策展人李振华担任执行总监,邀请数十位艺术家、策展人、学者、画廊主、收藏家策划了30个展览单元,388名艺术家携近两千幅作品参展,由此挑战传统的策展人运作机制。与此同时,这里还有来自2015年阿尔勒摄影节的五个精彩展览单元。摄影季展期一个月,总计参观人数逾五万名。

集美与厦门

厦门可算是一座旅游城市,以厦门大学和鼓浪屿著称。除了海、殖民史与旅游业,以及隔海相望的台湾金门和海峡两岸故事,厦门同中国当下飞速城市化的诸多二三线城市一样,也在寻求除旅游业之外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GDP作为最主要的政府驱动力(同时也是目标),在地产与金融两棵摇钱树之外,近年来也逐渐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视野。厦门的鼓浪屿与曾厝安在旅游定位上主打文艺范儿,大多由学生、年轻情侣和家庭买单:在特色老洋房改建的民宿住上一晚,或者租上一辆双人自行车从厦大宿舍附近的珍珠湾沿着海兜兜风。文艺在这里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并被旅游行业包装成一种度假产品。笔者对厦门当地艺术生态的了解仅限于顾蒙逊夫妇与厦大合作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欧艺术中心(CEAC)及其策划的展览与驻地项目;还有位于鼓浪屿的福建工艺美术学院。漆艺作为当地特色工艺,原料丰厚,大师辈出。

三影堂的创始人之一、摄影艺术家荣荣早在五年前就将阿尔勒摄影节引入国内,从2010年到2013年,北京三影堂连续举办了三届“阿尔勒在北京”。将阿尔勒带到厦门的一个新区,并在这个文化艺术生态还处于萌芽阶段的地区设立一个新的摄影艺术中心,这不仅是荣荣身为福建人的一种还乡志愿,更是当下越来越普遍的“文化兴市”的又一案例。集美区以“人文集美”作为发展定位,希望借助摄影季的举办开创集美的文化生产力 ,借此促进当地经济或旅游生态的发展。近来,集美举办了“人文集美·艺动新城”系列活动,包括草莓音乐节、厦门国际时装周等。其实,阿尔勒摄影节之于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本身,或许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只是历史要长得多。创办于1970年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在办展期间会利用当地几乎所有可利用的空间:十二世纪的教堂、梵高中心、古罗马剧院、废旧厂房等历史保护建筑,这座城市也从而成为了国际摄影界的一处重要据点。

集美新区与厦门主岛之间由两座桥相连,所以交通可算相当便利。但集美新区本身与集美城区有一段距离,离厦大和鼓浪屿等旅游景点也相距较远。新区的大多数建筑都是近年来新修建的,多以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命名。陈嘉庚是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旅居新加坡经商,然而一直热心民族事业,曾加入同盟会并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也正是他出资成立了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中学、集美学村等厦门主要的教育机构。

整场集美x阿尔勒摄影季共设有三个展区:厦门园林博览苑、厦门嘉庚艺术中心和三影堂在集美新区设立的分馆——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与+3画廊。此外,在厦门主岛还有几个外围展(如微信公众号Art289的海杰在不愿去艺文空间策划的“卢彦锦x卢彦鹏照片展”,AKP画廊举办的旅英艺术家朱田个展“00:04:19”等)。

厦门园林博览苑占地近七平方公里。如果想从园博苑的一头穿行到另一头,步行需要逾两个小时。笔者到访是在开幕之后,领略了中国高校园、企业园、建筑园等多个主题分园。除了绿化与人工湖,种种生搬硬造、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公共艺术雕塑与典型化的微缩景观(比如高校园中北大清华的校门)与“园林”并无甚关系。周末下午的时光,游客稀少,从园区大门走到园区入口、从一处“园林”走到另一处“园林”都是遥远的步行距离;而从园博苑的北门走到嘉庚艺术中心,又要跨越一座巨型的陆上桥和超越人身尺度的巨大广场。华表、花坛、桥桩、阶梯,都是宽阔的、挑战步行距离、接近意识形态覆盖的尺度。行走在这被典型新社会主义建筑与金属高楼包围的新区广场上,听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新造的政府楼宇因为反腐热潮而空置,这条意外获得的信息似乎陡然赋予了眼前这广阔现实图景以丰厚的意义。

厦门集美新区

厦门集美新区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外景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外景

厦门园林博览苑展厅外景

厦门园林博览苑展厅外景

摄影与展览

摄影与所谓图像制造之间的重合与边界,可算是这场双年展规模的摄影季试图探索的议题之一。这大概本来就是从摄影之外、与艺术交叉的视角对摄影本身的一次试探性检视。正如受邀策展人之一海杰策划“引擎:图像引发的艺术生产机制”时谈到的“想把摄影的主体化解掉,让它变成一个发动机,就像展览名‘引擎’一样,让它引起一系列的话题与媒介反应。”而与之同场并置,由独立策展人、摄影学者何伊宁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策展人沈宸共同策划的展览《地景再现》则是根植于相对特定的地景摄影及其透露出的人和土地的关系,所展出的三名摄影师的作品来自何伊宁对逾40位艺术家持续进行的地景摄影研究;此外,两人还策划了“《新摄影》之后,中国当代摄影书展(1996-2015)”的独立摄影书展。由此,不同于国内多家已有多年举办历史的摄影节或摄影双年展与所谓职业摄影圈过从甚密,此次的集美x阿尔勒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从“摄影圈”中跳脱了出来,却又与“当代艺术圈”发生了更亲密的关联、从而和摄影本体在历史或当下语境中的语言或话题讨论联系不够。观者在整场展览中看到的更多是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摄影行为、甚至根本不依赖摄影为媒介的图像生产。不可否认,在不少当代艺术家看来,摄影只是图像创作的一种媒介,而一切视觉艺术活动都是图像生产;然而对摄影本身而言,其特定的图像生产机制及其主体性却因为策展本身的视角而缺席。作为一场摄影季,似乎不失为一种缺憾。

执行总监李振华以邀请策划制集结在一起的多个展览单元之间的叙事与议题没有预设的联系,一方面这不失为激活从业者策划潜力的有效途径,并给予艺术家主体叙述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却可能造成良莠不齐的跳跃性观感。当然还有一些具体实施层面的考虑,如何分配展场,如何调配不同展区之间的联系等等;展出的作品越是多元,梳理这些问题的难度就越大。单就展陈方式而言,整场展览仍以把照片挂在墙上陈列为主要展出方式,穿插出版物与零星的影像。

嘉庚艺术中心展区摄影书展位

嘉庚艺术中心展区摄影书展位

自2010年上任的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萨姆·斯道兹(Sam Stourdzé)从2015年阿尔勒摄影节选出了五个展览单元:“费里尼:《8又1/2》的色彩”,“Paolo Woods与Gabriele Galimberti的天堂项目”,“唱片汇——唱片封面摄影的伟大探险”,“2015年阿尔勒发现奖”获奖作品展,以及“2015年阿尔勒图书大奖”获奖图书展。阿尔勒摄影节的展区位于园林博览苑南门的展厅一层,整体布展逻辑清晰,层次鲜明,错落有致。

摄影师保罗·伍兹(Paolo Woods)与加布里埃尔·加林贝蒂(Gabriele Galimberti)合作完成的《天堂》项目可以说是阿尔勒展区里最具深度的个展,布展叙事非常完整,讲述的是二人对世界各地避税问题的关注。目前超过半数的世界贸易都流经这些避税区,而来自避税区的新闻络绎不绝。两年以来,二人痴迷于将这个无形的话题配上相对的图片,他们造访了那些拥有避税、保密、境外金融服务和数不清财富的海外金融中心,创造出一系列作品来展示这些地方的面貌,以及更为重要的:展现它们的意义。艺术家将最基本的道德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讨论公共与私人的关系,公司与国家的关系,有和没有的关系。两位艺术家使用他们的摄影,隐喻了这一切。

“唱片汇——唱片封面摄影的伟大探险”及其同名出版物集结了三百余幅经典唱片封面,荒木经惟、罗杰·拜伦、安妮·莱柏维兹、威廉·埃格尔斯顿…无数如雷贯耳的名字与音乐进行了难以想象的融合。从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安迪·沃霍为《地下丝绒乐队和妮可》画的香蕉,到Pink Floyd大名鼎鼎的三棱镜封面《月之暗面》;艺术家、平面设计师、摄影师都曾将黑胶碟的封套作为画布、底片展开创作。除此之外,该展览也做了一些其它的梳理,如因不同制度的限制在不同国家、地区所发行唱片封面之间的对比,例如被审查了的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的裸体合照封面被强加了裸色封套以遮挡二人的私部等等。策展人雅克·德尼在展览前言中写到:“一些摄影师创造了风格,其他的创造了偶像。比起其他任何东西,摄影更在意视觉身份,而唱片公司确立了视觉身份。”

不论从创作主题挖掘的深度还是整体视觉呈现与观展体验的效果而言,阿尔勒摄影节展区的作品与布展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展区。不同展区中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零散,一些展区布展仓促,甚至给人凌乱之感,空间装置与墙面呈现之间的空间把控也稍嫌粗糙。三影堂策划的森山大道个展《断片》带来了艺术家的丝网版画和丝袜摄影两个系列,以及一套艺术衍生品沙发与茶几,不乏商业气息。不过执行总监李振华信心满满地扬言还希望做第二届、第三届,并逐届加长受邀策展人的名单,可以到100人甚至更多。我们无从得知集美政府对摄影季及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评估标准,这种标准除了参观人数、媒体报道等可量化的常规指标外,也应当包括对项目在业界的专业度与影响力的考量。就全国的摄影季、摄影双年展生态而言,在策展模式与策划视角上、以及国际合作的范式上,集美X阿尔勒无疑提出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三影堂而言,它也实现了地理空间上的扩张,厦门的空间甚至比北京的还要大、要完善。至于对当地社区的贡献,或许仅凭一届还言之尚早,不过荣荣已经提到了三影堂在当地的分馆以及摄影季的定期举办对本土摄影教育的推动作用,而潜在对象是集美学区的14万大学生。与此同时,可以确知的是,所谓的二三线城市对某些已经在一线城市多次展出的作品而言,无疑是新的市场。此外,首届集美X阿尔勒摄影季还延续了法国阿尔勒摄影季“阿尔勒发现奖”的传统,设立了“集美·阿尔勒发现大奖”一名及提名奖三名,分别授予了大奖得主朱岚清20万元及提名奖得主横田大辅、沈晓闵及张增增5万元的奖金。朱岚清也因此受邀参与2016年第47届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举办个展,并出版个人摄影集。归根结底,投入了大量资源的摄影季除了展示作品外,能否更进一步地启发并支持新兴的摄影创作实践,并推动当地的文化认知才是可否长久为之的评估条件。后续的工作仍需倚赖对在地性的研究与具体项目开展的深化。可以说,三影堂新开设的在地空间与一年一度的摄影季相辅相成,加上同法国阿尔勒的紧密合作,想必有着相当可观的后续发展潜力。只是就其摄影季的定位而言,其对摄影创作本身的探究与推动,仍待讨论与观察。

唱片汇3

唱片汇3

Jimei06

天堂项目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展出森山大道丝网作品个展《断片》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展出森山大道丝网作品个展《断片》

展期:2015年11月15日-12月16日

完整参展作品与艺术家介绍请前往官方网站:jimeiarle.org

在嘉庚艺术中心你会看到:

台湾艺术家阮义忠的《两种乡愁》摄影系列作品,精选了阮义忠最著名的四个系列作品:《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失落的优雅》及《正方形的乡愁》,这些作品以温柔的眼光记录了20世纪70-90年代一个真实的台湾。

李战豪策划:一个人的岛屿

朱岚清:《负向的旅程:东山岛2013-2015》,手工书,2015

“拍摄故乡(福建东山),仿佛是走上一条通往幽暗的记忆与我们原初内心的负向的旅程。最终作品将以拆解的实体手工书结合放大的单幅照片以及从故乡收集的对象、声音的概念呈现,还原一个我对于故乡图鉴的再现。它将作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已渐行渐远的故乡的截面,提供一个可供我们停顿下来触碰的故乡,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去反思何为家乡的含义。 ”朱岚清,2014年第六届三影堂摄影奖获得者

http://julanching.com

朱岚清,《负向的旅程》,手工书

朱岚清,《负向的旅程》,手工书

aaajiao徐文恺策划:PEG

通过艺术家和观念生长的项目,基于app系统的对艺术项目、样式和观念的日常拓展。PEG在已经存有的艺术作品中探寻根据时代、互动性和视觉的再创作,基于每位艺术家的研究和艺术实践,推导出艺术和新媒体的整合,并强调项目的易用、交互和传播。

周逸,《VISION青年视觉》封面

胡为一策划:感觉时刻

胡为一,《感觉时刻》

胡为一,《感觉时刻》

廖文峰策划:游走的双眼

……照片仅仅是作为被建构的“真实”。游走其中的双眼不得不时时准备改变行进中的线路。

杨威、王旭:白夜照相馆

通过布景道具与拍摄方式还原早期照相馆的老照片风格。如果你也想来一张,可以添加“白夜照相馆”公众微信号。

在园博苑展厅你会看到:

千高原艺术空间的创始人刘杰策划:人民公园计划

Marc Lee: Pic-Me

瑞士艺术家Marc Lee的《Pic-me》(图-我)邀请你虚拟遨游于世界各地Instagram用户的分享地点之间,从而创造出一种另类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化媒体上媒体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这些分享的图片或影片伴随着评论、标签与地理位置共同形成了某种小型的数字演讲或个人对话。与面对面交谈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零散的思绪由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储存并转换成了永无止尽的故事。长远看来,我们还无法判断将这些通常是个人且情绪化的信息档案化究竟会导向怎样的后果。这件Marc Lee的作品促使我们思考数字现实的属性,以及全球的互联网用户数据现状。这是一个实时在线的项目,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件互动形式的装置。(Sabine Himmelsbach)

http://www.picme. com

丁力和Paul Devautour策划:“日常之下”(Serge Vincendet)

刘杰,《人民公园计划》

刘杰,《人民公园计划》

Marc Lee, Pic-Me

Marc Lee, 《Pic-Me》

横田大辅(DAISUKE YOKOTA),《Matter》,摄影,尺寸可变,2014

横田大辅(DAISUKE YOKOTA),《Matter》,摄影,尺寸可变,2014

朱岚清,《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 手工书,艺术喷绘,24 × 21 cm ,2013-2015

朱岚清,《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 手工书,艺术喷绘,24 × 21 cm ,2013-2015

张增增 & 妙果数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张增增 & 妙果数码,《无形之形—港澳自由行》,增强现实摄影, 尺寸可变, 2015

沈晓闽,《碉堡》,胶片摄影、灯箱装置,行为
 尺寸可变
 ,2009 至今

沈晓闽,《碉堡》,胶片摄影、灯箱装置,行为
 尺寸可变
 ,2009 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