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8 Wednesday, 文 / 译 / 顾灵
无人追随的自由女神

曾梵志 個展 《卢浮宫计划》
香格纳画廊 (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61号北京, 中国 100015)
2015 年 3 月9、22 日

曾梵志的《自由领导人民》一画就画了四张。其个展《卢浮宫计划》(2014年在卢浮宫、2015年在北京香格纳画廊展出)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令我满脑子问号:为什么画四个版本?为什么自由女神变成了一尊雕像?为什么画里人都没有了?究竟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原来故事可以追溯到1985年,艺术家第一次在课本里看到德拉克洛瓦表现革命题材的名画《自由领导人民》的印刷彩图——而当时的中国,连一张女性裸体图片都很难找到。所以当年有一大批男性深受德拉克洛瓦画作的启发,最起码听说如此。然而,年轻时的白日梦连着做到今天,与将四幅重新绘制的《自由领导人民》画作带到卢浮宫展出,则完全是两码事。

闪回: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7月27日-29日三天被称为“光荣三日”,法国波旁王朝的末任国王查理十世被迫让位给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德拉克洛瓦目睹了这一切,心想自己身虽未战,但可以拾笔作画,于是从是年9月开始创作《自由带领人民》,并于同年12月完稿。1831年,法国政府购买了这幅画,准备放在主厅,以提醒“人民之王”路易·菲利普不忘“七月革命”。然而画从来没能挂在主厅,1832年的法国六月起义之后,作品被退回,理由是太革命了。自此,他不得不将这幅画藏起来,直到1848年法国第二共和国成立为止。

长久以来,这幅标志性的画作既已成为法国身份的核心。即便德拉克洛瓦并非首位将自由女神描绘成头戴弗里吉亚帽的玛丽安娜的艺术家,他所描绘的自由女神却是最传神而醒目的。长久以来,无数人受到这幅画的影响。显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特勒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在创作如今伫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时,同样参考了这幅名画。甚至在1978年至1995年间,100法郎的票面背后,就印着德拉克洛瓦笔下的自由女神。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1”,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ZENG FANZHI STUDIO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1》,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ZENG FANZHI STUDIO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1”,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 (©ZENG FANZHI STUDIO; courtesy ShanghART)
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1》,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 (©曾梵志工作室; 鸣谢:香格纳画廊)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1”,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ZENG FANZHI STUDIO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1》,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ZENG FANZHI STUDIO

(Detail)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1”,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 (©ZENG FANZHI STUDIO; courtesy ShanghART)
(局部)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1》,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 (©曾梵志工作室; 鸣谢:香格纳画廊)

因而,曾梵志所选择直面的,是宏大的历史叙事。看他“挪用”德拉克洛瓦的名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如果说“挪用”这个词恰当的话。四张中的第一张最忠于原作,同时也最粗糙。革命人潮的面部都被抽象为曾梵志早年代表系列中的“面具”。此外,画的前景覆了一层艺术家近年著名的“乱笔”丛,其引人入胜的优雅拉开了同德拉克洛瓦画作之间的张力,仿佛相机自动对焦之后画面的延展(抱歉,此效果大概只有当你亲自站在这幅2.6米乘3.25米的画前才能体会)。乱笔丛编织的网衬托出自由女神的上半身,露出她微微鼓胀的胸脯。艺术家在这幅画中对这一部分的处理不同于其他三幅。在卢浮宫的个展开幕式上,曾梵志如是说:“我当时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人们对绘画如此着迷。德拉克洛瓦用现实主义的笔调描绘了一批斗士,而惟独将全身心的想象倾注在这位自由女神上。”在原作中,自由女神所处的空间较其他画中人而言相对独立,她是这场革命中如此撩情的一个存在!革命是性感的!高调的生命如是,西方波普文化对苗条身材的崇尚亦然。

第一张画是对德拉克洛瓦原作的致意,对革命的理解与致敬,画面前景中的乱笔丛好似灯光特效,自由女神左手高举的导棒看起来光芒四射。如果曾梵志就此打住,想必大多数人就已心满意足了——因为一名中国艺术家来卢浮宫向法国这座伟大的国度致意;在中国,因为这是一名(从早年独立艺术界尚蹒跚学步时成长起来的)当代艺术家接过革命的火炬。艺术界将为这名艺术家获得世界顶尖艺术机构卢浮宫的赏识而鼓掌喝彩,而这幅画也不会成为一幅大师杰作,但也肯定不坏。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2”,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ZENG FANZHI STUDIO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2》,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ZENG FANZHI STUDIO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2”,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 (©ZENG FANZHI STUDIO; courtesy ShanghART)
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2》,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 (©曾梵志工作室; 鸣谢:香格纳画廊)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2”,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ZENG FANZHI STUDIO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2》,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ZENG FANZHI STUDIO

(Detail)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2”,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 (©ZENG FANZHI STUDIO; courtesy ShanghART)
(局部)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2》,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 (©曾梵志工作室; 鸣谢:香格纳画廊)

不过曾梵志没有就此打住,反而激烈转身,又画了一幅。他在这第二幅画里,摈弃了所有革命的人群,把自由女神缩小了画在一尊雕塑底座上,乱笔丛为整幅画盖上了一层孱弱的调子——自由之冬。他画得有些过了。

第三幅画里,主角仍是自由女神,但用色稍嫌刻薄。同第二幅一样,自由女神孤身一人。她挣扎着要离开雕塑底座、降到和人民一样高度的企图毫无意义。艺术家说:“她看上去根本不属于其他人所处的那个正常时空,而只存在于德拉克洛瓦的主观世界里。虚实交织在这激烈的场景中,爆发出强烈的情感。”静立于雕塑底座上的自由女神移动的可能性被自由女神亲眼目睹这幅曾梵志为她所作肖像的想象所剥夺。没有移动,没有革命——看似就是艺术家借画表达之意。在这座长年以革命为口号的国家,这种姿态或许意味着解脱。艺术家的原话是:“没人,就没生活——或许终极的自由本应如此。”当然这只是一种解读。有人也会将之同价值观联系起来。

第四幅画与第三幅画的区别不大,自由女神还是一座静止的雕像。除却画面前景中的乱笔丛,整幅画面给人一种整座城在燃烧的感觉。哥特教堂的断壁残垣在日落黄昏中耸立着——喻示了尾声。艺术家退回到安全区,画面中的城市显然是巴黎。这幅画呼应了德拉克洛瓦原作的激情与浪漫。随着革命热忱一同消散的,还有创造新未来的能力。巴黎的天火渐暗,德拉克洛瓦原作的启迪或亦随之消泯。这是艺术家想对卢浮宫说的话吗?或许这恰恰就是曾梵志决定首次展出全部四幅画的原因,他邀请观者走进自己的思考与创作进程,也许得出一道迷失、或只是难以破译的结论。无论如何,这次东西方都不好看。曾梵志怀疑任何与自由相关的事物。抛出的鱼钩不会收回——它牢牢地锚定公众——公众却似乎浑然不觉。无人追随自由女神,但是观者你,意识到这并非事实,人群依旧熙熙攘攘。立于画前的我们,被这些画兜得团团转,它们逼问着:今天,谁能做自由女神?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3”,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ZENG FANZHI STUDIO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3》,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ZENG FANZHI STUDIO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3”,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 (©ZENG FANZHI STUDIO; courtesy ShanghART)
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3》,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 (©曾梵志工作室; 鸣谢:香格纳画廊)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4”,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ZENG FANZHI STUDIO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4》,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ZENG FANZHI STUDIO

Zeng Fanzhi, “From 1830 Till Now No.4”, oil on canvas, 297 x 370 cm, 2014 (©ZENG FANZHI STUDIO; courtesy ShanghART)
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4》,布面油画,297 x 370 cm,2014 (©曾梵志工作室; 鸣谢:香格纳画廊)

Exhibition View展览现场

Exhibition View (courtesy ShanghART Beijing)
展览现场(鸣谢:北京香格纳画廊)

Zeng Fanzhi曾梵志

Zeng Fanzhi
曾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