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5 Tuesday, 文 / 译 / GU Ling
快乐的画廊主

2009年,耿桂英创建耿画廊,其前身是创建于1992年的大未来画廊。画廊总部设于台湾,并在北京开设了分部。画廊关注“现代经典”——从文化历史中挖掘出简单有力的作品。在今年的新加坡艺博会耿画廊展位上,你会有幸目睹赵无极、王怀庆、苏笑柏、姚瑞中和陈浚豪等大师艺术家的作品。

爱安啊: 请问画廊是怎么成立的?

耿桂英: 哦,这说来话长!我之前在Dimension Gallery做销售,从而有大好机会参加国际性的艺博会和拍卖会。早在1988年的东京,我就见证了市场泡沫的疯狂。

我告诉自己,是亲自下海的时候了。我从西方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怎么去运营一家画廊,市场应该怎么运作,怎么选择艺术家等等。于是我决定开一家自己的画廊——而非本土画廊。我喜欢前卫——就像现在展位里你看到的这些作品!我是专业的,以(传统)“画廊”的办法做事。许多画廊主身兼多职:交易商、拍卖观察员等等,但我只做传统画廊。我不年轻了!(笑)我处事简明扼要。多年以来,许多老客户都理解、信任我。我们像老朋友,他们知道我对自己在做什么清楚得很。他们也会观察你——他们想知道“你是谁?”我的回应就是“我?我是一家画廊。我不是拍卖行。”我只做我要做的。(笑)

IW: 你怎么选择艺术家呢?

TK: 新艺术家与长期合作的艺术家对半开。有些艺术家和我们合作超过10年,也沉睡了10年,但可能10年之后,(他们的市场)一觉醒了!另一半是我观察到的未来一代。当然我不年轻了,所以找我女儿帮忙。我没法做太前卫的——语言、经验和最主要的,我接受的教育,都有限制。时代不同了,所以……

IW: 所以,你会如何概括你的画廊形象呢?画廊的关注点、目标观众与发展目标?

TK: 我想开一家有意思的画廊。我有我自己的风格和品味,有自己的脸面。我敢说,画廊站到今天,靠的不是文化,而是一直问“我是谁?”我说“我是台湾人”,但我父母和祖辈都是中国人。25年前,我年轻的时候,喜爱毕加索、莫奈、马蒂斯……我首次参展艺博会的时候,就展出了毕加索和德加的作品。当我在西方的语境中,我欣赏西方的作品——“巴黎学派”之类的经典。但当我开了自己的画廊,我可以做些什么?我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来探索。所以,我选择了像赵无极、甚至陈荫罴等艺术家。我感到,我们分享着同一种文化——我们很亲近。

IW: 那么,你是如何寻找新艺术家的呢?

TK: 很简单:谁吸引我?谁能抓住我的目光?我无所谓有人写文章说你有多重要。但这个年轻人(指着身后苏笑柏的画)是个天才。我刚开始和他共事的时候,他还没名气,但我能看出来——天哪!他是个大师。

IW: 你会在新加坡开画廊吗?

TK: 但愿如此,我在这儿有许多朋友,这儿也更为国际化。

IW: 那香港呢?

TK: 香港最重要也最贵。对画廊来说,最重要的是空间;没有空间,没法工作。

IW: 你在新加坡看到了什么特别之处?

TK: 过去五年来,这儿的人气越来越旺。我现在开始感兴趣了——如果有机会,我会在新加坡开个画廊。新加坡很年轻,政府也支持艺术;这很重要。这儿的政治氛围很好,他们也很重视文化。

IW: 你对今年的预期是?

TK: 我和欧洲的一些美术馆和画廊有合作。我希望可以和美术馆合作,所以今年我需要为此做些计划,选些艺术家。

IW: 所以2013年充满期待?

TK: 充满了能量——我情不自禁!

2013年1月26日,采访于新加坡艺博会耿画廊展位

http://www.georgechann.com/Biograp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