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2 Friday, 文 / 译 / 顾灵
赵无极 (1920-2013): 超越大师

赵无极,华裔法籍画家,1920年出生于北京,2013年4月9日逝世于瑞士。自2011年,他安家于日尔瓦湖畔,徜徉于山水冥想间。生后留下与他相伴40年的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玛格(Françoise Marquet),和前两任婚姻留下的女儿善美和儿子嘉陵。

他出生文人世家,祖上可循至宋代。年仅14岁的赵无极师承林风眠学画,林是杭州画苑的创始人,赵早年也曾在此上学。在画苑的后几年,赵无极体察到中国绘画传统的因循守旧,因而转身探寻新路。他提问“如何表现风,如何画空,画光的纯净”。他逐步领会石涛的另类,这位先辈视绘画为“表情达意”。

追随如林风眠等首批赴法留学的中国艺术家,赵赶上第二批,于1948年来到巴黎,旨在学成西方大师手笔后返华。然而, 1949年,当时仍居住在上海的赵父劝他留在法国。于是,赵无极同其他中国艺术家一样,留在了法国,并于1964年正式成为法国公民。

赵无极

矛盾在于,其创作,虽作于中国之外,且均由重要的西方机构收藏,现如今却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绘画。赵无极自知身为华人,与此同时,亦将自己归属于一片更广阔的世界,存于天地之间的一位艺术家。其创作所反映出的包容性亦可视为中国艺术传统与西方所崇尚的表达自由之融合。

赵无极在早年就迎来了欧美艺术界对他的认可与赞誉。他在瑞士对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的作品的发现提升、丰富了其自身的创作自由之路。一如克利,赵无极创造了得以表现体验之潜意识层面的符号,入木三分的艺术表达形式由此显露,使其对艺术之奥义的独到体会愈加成熟。

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界以“抽象”、“装饰”、“匠气”等标签试图框限其创作。他一边忍受着这些误读,一边继续独辟蹊径,善其技艺,以求深切直观。他属于艺术世界,广交良友,作家、诗人、音乐家、建筑师。他勤于笔耕,每日连续工作八至十个小时,工画、辑订、雕版,不一而足。他以敏锐的直觉进行系列创作,探索独特的构图、节奏、行动、色调之可能,由其持之以恒的意念中焕发出视觉表达的多元的、新的意义,并从而演绎为一门语言,来描绘风、空、时间流逝、思想、情绪、喜与悲。每问及其艺术进程,赵无极的回应,总会点亮你我意识的挥之不去的梦醒时分。

1983年他的作品回到中国展出,1985年他受邀在杭州画苑短期任教。1988年,台北美术馆举办了展览《中国-巴黎》,这是中国公众首次得以一睹其作品真容。而这一展览的引介,则缘自“海归中国艺术家”的语境。

19世纪90年代,他对现代中国文化的至关重要的贡献(大多来自在中国以外的工作)受到广泛认可,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相应掀起了热烈反响,并进而成为中国艺术世界的标志。随着经济增长,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新角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买家将赵的画带回家。

2003年是法国的“中国年”,巴黎Jeu de Paume画廊于是年举办了赵无极的回顾展,将其誉为最重要的现代中国画家。

赵无极从他的第一个展览开始,就完好保存其作品的记录。19世纪80年代,他正式委托其夫人弗朗索瓦.玛格,巴黎现代美术馆的旧任策展人,归档、维善其作品。自那以来,她策划并组织了赵无极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项目。这不仅源于她对赵作品的洞见卓识,更可体现在她迄今出版的大量致力于赵毕生创作的不同方面的专著、研究,并正在编写赵无极的作品全集。

赵无极与夫人相濡以沫。他是一位智者,仁者,善者,厚者。美国艺术家卡尔.帕特森(Carr Patterson)在回忆其师承赵无极的学徒岁月时如是说:“无极对我的教导,并非技巧或画工,而是其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生活哲学。他告诉我,做一名艺术家,不是为了出名。你做创作,因为你一定要做,因为这是你的生活。如果你不爱它,那么你就不应该做它。若只是为了名利,那是误入歧途;话说回来,要名要利,自有比这条路更轻松容易的办法。”

也许赵无极的艺术之旅,同少数杰出艺术家一样,可视作两种伟大文化之关联的寓喻。即便如今,这两种文化仍泾渭分明,赵无极却已将其达成一统。这一成就,可谓史无前例、或言后无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无极和Philippe Koutouzis

古独奇(Philippe Koutouzis)同赵无极的友谊始于1992年古移居香港时。他曾经研习了很多在巴黎定居过的中国画家(朱德群、常玉、唐海文、赵无极、朱沅芷等人)并组织了许多与其作品有关的项目。他曾任巴黎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的项目经理,并先后策划了多场有关中国艺术家的展览(Masters of InkT’ang Haywen, Paths of Ink, among others)。近年来,他曾任纽约Marlborough画廊的亚洲部主管(2003–2010)。2010年,古独奇在香港开设了画廊FEAST Projects,并为展览“赵无极-无极以外”(10/2012 – 02/2013)的画册撰写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