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评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展评搜索
>> 确认订阅
2013.04.29 Monday, 文 / 译 / Daniel Szehin Ho
现世版的72家房客

谁能看见城市“, 杜海军个展。

M艺术空间(上海莫干山路50号2号楼)。 2013年4月13日至5月18日。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部以解放前上海底层市民的生活为素材上海滑稽剧《72家房客》,成为轰动一时的经典剧目,“房间小的象白鸽笼,房客都象进牢笼”的比喻把72家房客塑造成了描述上海生活的代名词。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那些住在石库门的狭窄弄堂里合用厨房过道的上海房客已经变成了迁居高楼里的现代房东,新时代里的邻居们分享的是地板和天花板,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当邻里之间的距离薄到只剩一堵不隔音的墙壁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却从未有过的巨大。今天的72家房客高居城市的高楼内,离天很近,离地遥远,在各自的狭窄空间里他们编织着和城市有关的梦想和现实。

杜海军在用油画记录这个城市的梦想和现实。上海M艺术中心新近开幕的杜海军作品的个展,展出了这位七年来坚持描绘一个场景的青年艺术家的十几幅作品,或许,从来没有一个展览聚集过这么多的窗户!如果用一句话描述杜海军的绘画,他是一个在画布上画窗子的艺术家。杜海军画的窗子分布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窗子里展现的图景是无休止的芸芸众生的生活场景:从那些打开的窗,关闭的窗,窗帘半遮半掩的窗子,我们窥视着或是臆想着陌生人最隐秘的私人生活。杜海军的描绘游离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有时候窗内的情景清楚到人的状态、浴室的装饰,但当我们真地走近这些窗的时候,又会发觉那貌似女人的裸体无非是几道颜料在画布上轻轻的涂抹和堆砌。艺术家在这里启动了我们的想象力,如印象派画的效果需要我们眼睛的光学综合能力的配合。他很自如地用颜料制造出空间,用色彩营造出氛围,似乎在努力为现代都市的陌生感增添一些人性关注。昏黄的夜灯把关于夜的想象在一个密集的居民楼里缓缓铺张开来,窗内人的身份、故事无不撩起我们的兴趣和想象,毕竟,身为窥视者的艺术家和我们大多数常人一样分享的就是这份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人性的好奇心。建筑的稠密性更增强心理的紧张感,杜海军臆想的立体城市无奈却是现实世界的真实蜗居。我们不能不去想Michael Wolf用摄影镜头捕捉的香港住宅那令人抓狂的密集住宅展现出的异化变质的病态美,当生存的空间被挤压在鸽子笼般的狭小居所的时候,我们何以去奢望心灵的自由呢?杜海军的窗子画可以比做是Andreas Gursky的摄影作品的油画呈现,如果没有别的,至少他们都是有太多东西可看的画面。当Gursky以居高临下的全景观事无巨细地去控制他的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无数细节的积累凝聚出画面的能量,展示现代社会中被监视被控制的状态的时候,杜海军能做的只是笔刷轻轻地一抹,在似有似无之间制造出的一种仿佛真实的细节感,举重若轻,这恰恰是油画的魅力所在。

《谁能看见城市》是杜海军这个展览的题目,显然这个题目在回应着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在意大利人的陈述中,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描述的是幻想中的城市蕴含的人类的记忆、欲望、恐惧、期待… 杜海军的城市虽然是概念化的创造,集体的复制,无身份的呈现,它们同时却是真真实实的现实存在,是谁都能看得见的现代城市的生活,是现世版的72家房客。

编者按:依据《燃点》的道德原则,必须声明王凯梅为展览翻译了一短篇文字。

Du Haijun, “Apartment No. 51,” oil on canvas, 180 x 146 cm, 2012.

杜海军,“51号公寓”, 布面油画, 180 x 146 cm, 2012.

Du Haijun, “Rear Window,” oil on canvas, 120 x 100 cm, 2012.
杜海军, “后窗”, 布画油画, 120 x 100 cm,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