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评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展评搜索
>> 确认订阅
2013.02.16 Saturday, 文 / 译 / 梁舒涵
刘小东 – 这就是全部吗?

“绘画的过程”, 刘小东个展

格拉茨美术馆(Landesmuseum Joanneum Lendkai 1, 格拉茨市中心,奥地利)2012年6月6日至9月2日

刘小东在和田

今日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2013年1月13日至2月22日

和很多中国艺术家一样,刘小东对描绘现实情有独钟,这种简约而“真实”的风格既体现了中国的艺术传统,也强调了一种艺术的现代化。刘小东描绘的是普通人的简单生活,但他的“真实”却经营缜密,另有文章。

1963年出生于辽宁的刘小东开始跟自己的叔叔学画,1988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并留校任教。他和同学/妻子喻红在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冬春的日子》(1993)中扮演了一对画家夫妇,表现了1989年之后的那种倦怠情绪。此前,他曾在不同美术馆举办过数次个展,其作品已进入重要的公私收藏和重要的商业画廊。去年夏天,舒斯特(Günther Holler-Schuster)在格拉茨美术馆为他精心策划的个展上除了呈现了2010年创作的《金城小子》系列之外,还有他在奥地利上施蒂利亚的一个没落铁矿城镇诶赛诺兹进行的现场写生。此外,一并展出的还有关于他作画过程的录像和照片,以及他的速写日记。

Liu Xiaodong “Into Taihu”, oil on canvas, 300 x 400 cm, 2010, after Emperor Huizong’s “Auspicious Cranes”, 1112

(courtesy of Liu Xiaodong Studio)

Emperor Huizong of Song Dynasty “Auspicious Cranes” , handscroll, color ink on silk, 1112 (detail)

Image in public domain: from P. Ebrey,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ina, 2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10, p.151. (Wiki Commons)

刘小东的绘画包含着两个部分——怎么画和画什么。摄影术的发明让绘画的作用问题变得更为棘手。尽管绘画依旧是藏家的资产,但在大众文化面前却将光环让给了摄影、音乐、电影、大众传媒,以及网络。绘画的问题顿时激起千层浪,出现了众多迥异的路数,包括后社会主义波普超现实主义(Dubossarsky & Vinogradov和Neo Rauch)、食图 (Luc Tuymans和Eberhard Haverkost)、绘画雕塑(Angela de la Cruz和Roxy Paine)、强迫抽象主义(Tomma Abts)和行为表演绘画(Katharina Grosse)。这些彼此有别的艺术家的一个共同点就在于他们或多或少地挑战了传统的绘画概念,并让绘画和当前社会息息相关。其中,刘小东则代表了另一个方向:过程绘画。这个过程包括实地旅行、在户外进行的原大写生、记录这些活动的录像、大量照片和速写日记等形式。尽管刘小东的艺术也可以算是自成一家,但是否如展览画册上所言“开创了绘画的新篇”,还有待商榷。而且对于艺术史家、研究者,甚至任何会上网的人,这样的形式也并非独树一帜。

Liu Xiaodong “Jincheng Airport”, oil on canvas, 300 x 400 cm, 2010

(courtesy of Liu Xiaodong Studio)

Liu Xiaodong, “Li Wu Works the Night Shift and Still Can’t Sleep by Day, 2010,
oil on canvas, 150 x 140 cm, 2010

(courtesy of Liu Xiaodong Studio)

而且,对于“真实性”的最真诚的声称也值得质疑:现实主义绘画是对“现实”的描绘——现实的人,以及他们现实中的辛酸苦辣。但正如刘小东自己认为的那样,对现实的表现不能没有媒介。刘小东画中现实情境的“表达”以及那种表演式的同情无论多么真诚都是一种动情的建构,这正是霍尔·福斯特(Hal Foster)在《表现的谬误》(1993)一文中回绝表现主义时所批判的东西。

刘小东笔下的形象都是社会的边缘人群。所以,他这次在奥地利也找到了这么一个类似“金城”这样,在经济繁荣之后逐渐衰落的工业城镇。刘小东在户外所作的现场写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些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的作品,例如《West Ridge Again》(中文题目待确认——译者)与库尔贝的《早安,库尔贝先生》(1854);《长树的游泳池》(2012,以及他在2010年创作的《游泳池》系列)与库尔贝的《奥尔南的葬礼》;那些在军用飞机前打牌的人(《金城飞机场》)与塞尚的《打牌的人》(1890-92)。

Liu Xiaodong “Xiao on Duty at the Police Station”, oil on canvas, 140 x 150 cm, 2010

(courtesy Liu Xiaodong Studio)

Liu Xiaodong “West Ridge Again”, oil on canvas, 300 x 400 cm, 2010

Courtesy of Liu Xiaodong Studio

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必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断裂。身处(相对而言)落后地区的人们可以选择离开,但做出这样的决定却并非易事,这不仅意味着背井离乡,而且也意味着脱离了自己家族的历史。对这样的地区大加描绘无可厚非,因为在这些地方,人们曾奉行唯进步论,而实际却并不尽然,因为进步总是伴随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然而,要是说刘小东的画表现了某种特殊的“真实”则未免让审美太显牵强。像舒斯特所言,“剧变中的诶赛诺兹顿时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展览画册第107页),但山西或者澳大利亚的那些爆发的煤矿城镇所经历的剧变却不尽相同。所以,如果刘小东的绘画不是真的怀旧,难道是打贫困牌来勾起人们的兴趣吗?刘小东的一件重要作品是《入太湖》,这件作品影射了宋徽宗的《瑞鹤图》(1112年,此画藏于刘小东的家乡,辽宁省博物馆)。画中描绘了宫宴期间,20只群鹤盘旋于开封睿谟殿上,这幅具有祥瑞征兆的作品具有宣传意味。宋徽宗精通书画却不善治国,他在推行宫廷画风方面虽然强力,但却坐失江山。宋徽宗所青睐的文人风格在当时已成陈腔,并被宫廷化了。不过对于“90后”来说,文人画仍然具有象征意义的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正在式微。

Liu Xiaodong “Phoenix”, oil on canvas, 140 x 150 cm, 2010

(courtesy of Liu Xiaodong Studio)

Liu Xiaodong (installation view), with “Jincheng Airport” at left and the unfinished
“Daluan‘er” (oil on canvas, 300 x 400 cm 2010) at right, abandoned as “completed” following storm damage during painting.
(courtesy Kunsthaus Graz)

刘小东的画诙谐,并有一丝颠覆的味道,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艺术的核心是对艺术史上表现“现实中”普通人的绘画进行的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诚然,引经据典并非过错,而且他的作品还时常带有讽刺的幽默,表现出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资,但这不也近似一种自娱自乐吗?他的画中流露着返祖和享乐,就像大萧条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刘小东笔下的现实——那些照片、录像、速写日记、旅行、绘画现场的记录和记录的行为——一切都是刘小东的建构。早安,刘小东先生!

*刘小东在博物馆举办的个展包括《Energy and Character》(上海美术馆,2006)、《刘小东:金城小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0)。刘小东的代理画廊包括:Lisson Gallery、Mary Boone Gallery、Massimo de Carlo,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艺术时尚杂志《帕科特》曾经以刘小东作为专题人物进行报道(第91期,Charles Mereweather、田霏宇、侯瀚如分别撰文),艾未未和Britta Erickson为他编辑过一本书(《生命的富足:中国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影集1984—2006》,香港,2007)

参考文献

展览画册《Liu Xiaodong. Prozess Malen》, Kunsthaus Graz, Universalmuseum Joanneum, Verlag für Moderne Kunst: Nürnberg, 2012

“绘画的真实和现实中的真实不同”,田霏宇对刘小东的访谈,《帕科特》杂志,2012年第91期。田霏宇译,第16-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