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评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展评搜索
>> 确认订阅
2014.01.21 Tuesday, 文 / 译 / 路弯弯
艺术登陆新加坡平台展览反响积极

地下室一角的恶臭扑面袭来,再经过旁边风扇装置(廖斐《关于物质No.1》)的扩散,令情况更糟。这其中的罪魁祸首是陈秋林,她的《豆腐百家姓》使用了臭豆腐拼出中文姓氏;或者也可以怪中国“平台”展览的策展人黄笃。也许还会有人觉得代表陈秋林的千高原艺术空间应该对此负责,因为很有可能该作是画廊的选择,而非策展人。或者换句话说,艺博会才是所有“平台”内容的操盘手?

借鉴艺术巴塞尔的模式,艺术登陆新加坡今年试图强调内容,并将内容与艺博会的销售任务紧密结合。这在实践上指的是展位间展出的八个地区或国家的“平台”。这些平台被设计为“销售展览”——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个自相矛盾的说法。我们不应该认为它们是完完全全由策展人所决定的;如果作品拥有销售兴趣或是由某个画廊提供,这些决定会相应地发生些微变化——姑且将其称为“共享”的决定。据两个参展策展人称,其实有一些艺术作品早已入选。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预测他们指是哪些作品。

Chen Qiulin with her work “The Hundred Surnames in Tofu”,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2004-2014

然而,这到底是个艺博会,不是个美术馆(后者也因类似原因需要作出妥协)。如今创作、商业与展览之间的关系已然如此,艺术登陆新加坡平台展览的现象便不应该被单独讨论。与其聚焦这些作品的具体来历,不如选择只是关注它们的呈现与内容。

排名不分先后,这些平台包括:澳大利亚(由Aaron Seto策展),中亚(由先前来自拉萨尔艺术学院ICA画廊的Charles Merewether策展),中国(由知名策展人黄笃策展),印度(由第一届印度双年展的艺术总监和联席策展人Bose Krishnamachari策展),日本(由森美术馆的片冈真实策展),韩国(由策展人、评论家及教育家Kim Sung Won策展),台湾(由策展人及藏家曾文泉策展)以及东南亚(由艺博会及一些地区顾问策展)。平台展览被安排在艺博会空间的四围。最大的展览,即东南亚的展览,在展厅后面;其他展览在展厅两侧,分布在展位之间。有些展览,如日本平台,很好地独立于艺博会,创造出一种浸入式的观展体验;其他展览,如中国和印度平台,较为开放,观众可自如进出。每个展览都有各自的一面墙,写着艺术家姓名与解释,可见在艺博会组织者的设想里,它们与画廊展位感觉上是不同的。

这个尝试是否成功呢?总体来说,对此的反响绝大部分都是积极的。有些人质疑其对地理的关注,而有些人希望再次提出“什么是亚洲?”的问题;对于一些画廊来说,如果展位在平台展览又高又白的展墙旁边,有可能会十分尴尬。然而以上几点,加上之前谈到的有关择选作品过程的质疑,似乎是对平台展览仅有的批评。较之去年,当一个巨型的印度尼西亚区转移了观众对其他展位的关注,并使得一些当地画廊备受冷落,今年的艺博会更为多样,也更加具有包容性。将东南亚作品集中在一起的决定似乎反响不错——虽然不得不说的是,该区域的内容仍然是非常密集而广泛的。在其他平台里,笔者如其他人一样体会到了关注作品具体地理出处的好处。因为整个艺博会上有如此多东西需要去消化,使用国旗或区域将作品划分为不同组合的做法不但没有对观展形成障碍,反而起到了帮助作用。虽然说观众可能无法充分把握每一个策展主题,平台在一排排开放式的画廊展位之间创造出片刻喘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端详作品的机会,减少了一些匆忙(以及工作人员审视的目光)。

有一些个别作品脱颖而出。在澳大利亚平台里,Khaled Sabsabi万花筒般的影像作品《叙利亚》很好地呈现在一个清晰的半封闭空间里,作品既有视觉感染力又非常中肯。Juz Kitson挂在一个面朝外的展墙上的瓷制与混合媒体作品(《变幻的肌肤》)也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并不对所有人口味。在印度平台里,Sakshi Gupta由雕刻的石头和羽毛构成的雕塑《奇怪的开端I》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质感。代表日本的中西信洋作品《多层绘画-触感的天空》十分适合该艺博会的氛围,从天花板悬挂的数片半透明板上,横跨了一个拼合而成的云的图像,它十分巧妙地在空间里蜿蜒而过。在浩大的东南亚区域,来自缅甸和菲律宾的艺术家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分别包括Wa Nu和Tun Win Aung(二人合作创作)以及Mike Adrao。虽然说在艺博会展出一个全部为影像作品的展览也许不是最明智的选择(人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已经延长了),中亚的平台包含一些引人深思的作品,以当代艺术的视角介绍这一对外界较为陌生的区域。台湾平台也颇具动感,由高重黎创作的有关动力与透镜的小型作品以达达般的魅力吸引观众目光。孙武贝的摄影作品《乌托邦~032》更为静态,拥有了人们预想里韩国艺术应有的高水平创作,它自信地占领着韩国展厅的一面展墙。

有关这组展览的观察,还可以不断地提出。简言之,艺术登陆新加坡的平台展览提供了许多值得观看与思考的作品,以及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名字。它们拓展了艺博会核心的观展与销售模式,同时引进了稍微不同的基调与背景。目前还不清楚这一想法将如何在明年的艺博会中得以发挥——总监洛伦佐·鲁道夫比较满意,但仍持保留态度——我们可以比较确定的是,平台并不会从明年的阵容中消失。

Michael Lee, “Skeletal Retreat No. 1″, enamel on aluminum, 125 x 230 x 235 cm, 2013.

Khaled Sabsabi, “Syria”, video installation, 2012.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ilani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