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评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展评搜索
>> 确认订阅
2016.01.14 Thursday, 文 / 译 / Fiona He
吴梦的声音剧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 吴梦在1933老场坊的声音剧场

1933当代艺术空间上海市虹口区溧阳路611号1933老场坊1号楼),2016年1月9日,16日,17日

所有第一次来到1933老场坊的人,无不会被这座奇特建筑迷宫般的空间布局所打动。这座建于1933年的原上海租界工部局屠宰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以当年最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为身躯,由受聘于工务处的英国建筑师卡尔·惠勒(A. Carr Wheeler) 主持设计,由当年上海滩著名的余洪记营造厂负责施工,历时13年精心打造。其建筑质量之高实属罕见,而建筑内复杂精密的甬道、隔断、伞柱、楼梯不仅塑造出一种乌托邦式的建筑美学,更以其合理有效的功能设置让整座建筑如同一座运转精良的机器,从一开始投入使用便被标以“远东第一屠宰场”的名号。正是这座建筑,在2007年被改造成1933创意产业园区,其间业态十分混杂:婚纱拍照、cosplay摄影、中国法拉利车主俱乐部、密室逃生游戏路线、时装走秀场、话剧中心小剧场、当代艺术中心……混同举着各种自拍神器,行走在昔日牛道上的自恋和热恋中的90后和隔在水泥墙外不远处的动迁中的棚户区 ,这场每个人都无可抗拒地被卷入的迷乱的时空旅行中,能让我们把握住的生活又在哪里呢?

这是艺术家吴梦在面对1933老场坊时用声音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被生活追赶着》是一个铸造在1933这个特殊场地的历史轨迹和当代现状上的一场跟着声音的旅行。从耳机插入耳朵内的那一瞬间起,你就开始被吴梦的声音牵引着,听从她的指令、感受她的回忆、幻想她的幻想。吴梦用诗意的语言把听众带入她对上海的描述和想象中,词语游荡在关于旧物、回忆的各种飘忽的影像、凝固的瞬间中。吴梦用拍摄于1959年的表现共产党解放上海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战上海》的音轨,以及放置在1933当代艺术中心的展厅现场的上海生活的旧物收藏:老照片、旧书信、破旧的旅行箱和那些棚户区的居民在下雨天用来接房屋漏雨的各种颜色的塑料盆,在展厅中营造出怀旧的情境。叙事与想象、真实与虚幻,声音在这里取代了舞台上演员的肢体和台词,聚光灯下演员的亮相、独白成为发生在吴梦和你之间的窃窃私语。跟随着吴梦的声音,你开始在迷宫一般的老场坊的各种楼梯和甬道中上下穿行,寻找她藏在水泥柱与禁闭室之间的线索,与剧场内的情节和生活中的游客擦肩而过;有时,你也仰望天空,看被老场坊的房屋顶分割成不规则的上海天空。

《我被生活追赶着》是一部关于城市与个人发生怎样关系的戏剧。加拿大声音艺术家Janet Cardiff对声音艺术的解读被吴梦化解成她作为新上海人的记忆,和围绕在1933老场坊周边动迁中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的叙述。棚户区的生活是吴梦近年来所关注的一个主题,这个聚合着上海早期产业工人的生活空间,在狭窄的地方连一把雨伞都无法撑开的弄堂,一家几代人在垂直高度上寻求生存的碉堡式自造小楼,便是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写照。吴梦用第一人称讲述一个棚户区居民在两个嫁出去的姐姐离开家后,终于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床的欣慰:“炒菜、吃饭、洗衣、打牌、红烧肉、砍刀、青菜…”吴梦的声音抽离了生活的点滴,让尴尬的现实禁不住演蒙上了浪漫色彩,如同注射给笼中困兽的一剂迷幻丸,让人暂时忘却天寒漏雨的困境。或许,这里本应该是提醒听众作品是虚幻与现实混杂的艺术创作的时候了,声音却又带着你与蹲在后厨外玩手机的农民工迎面相遇,他们是剧中的情节?他们是老场坊的生活?真实与虚幻不过是一步之遥,最绝妙的艺术应该就是停顿在这种现实与虚幻难分难解的离奇时刻。

《我被生活追赶着》是吴梦以文本为素材的戏剧化演绎,最打动人的地方依旧是吴梦的描述,还缺乏挖掘所在地的声音同叙述发生的关系,似乎,这也是以戏剧艺术家的身份介入1933老场坊的这个实验作品仅能点到为止的地方。当昔日的屠宰场以其凝重的身躯承载着一个国家从租界到革命到改革的种种变迁时,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倾听就在这座建筑本身的沉默。

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

《我被生活追赶着》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