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中国艺术展倾向于肯定我们对这个国家历史、文化、政治和人民的假设。从表面来看,目前在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NGA)的展览《徐震®:永恒Vs. 进化论》(XU ZHEN®: Eternity Vs Evolution)亦然:观众看到的,是关于中国过去和当下的两种成见的结合。
一楼展示的米利亚姆·卡恩作品犹如神典的开篇,创作者在雾中迷失、低吟高唱,在她以感官展开的画卷里,山体长着血脉,表现在痛苦中挣扎的情感;房屋是毕露的线条,释放出包裹或缠绕的明亮;动物们目光空洞、身体脆弱,多半没有耳朵。同样,她以缤纷的色块和线条声张她简明而灿烂的直觉领域,然而她情感的世界却深沉而阴郁,与身体的感官联系深刻,不能轻易的揣度。
展览“一园六季”从“六季花园”这个真实存在于加德满都的园林出发,围绕着“景观”“土地”“身体”及“治疗”等多条线索,整理出了一份联结着地方历史与当下现实的档案。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English。
我走进,漫步于这个昏暗的,共创棚屋。这是一种内在的大地(χώρα):一种在城邦(polis)之外的领土,但是同时作为一种不可见的腹地根植其中——正在容纳屋子的屋子。
Yonemoto兄弟的录像《好莱坞制造》是展览“制作中”最漫长的一件。
尽管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在5月底的北京,随着画廊周北京的举办和两家新美术馆的开馆展,艺术界似乎在逐步恢复展览的节奏,然而6月初新发地疫情的出现,又让北京绷紧了神经。
(English) This exhibition puts the artist on display, literally. From the inside out. You may never again have an opportunity to see so much of one individual laid bare before your eyes all at one time.
>> 之前的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