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展评搜索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展评搜索
>> 确认订阅
2012.11.21 Wednesday, 文 / 译 / Fei Wu 吴一斐
ZAKA: 匿名的艺术家
Page 1 | 2 >> 打印

绘画打开地是通向这个世界的窗口,对于艺术家绘画也可以是他观察这个世界倚靠的窗边。无论方向是朝内的还是朝外的,艺术是聚集了艺术家知识、经验和感知的沉淀和再现。在当代社会里,当艺术家的创作来源越来越跨越边界,延伸到各个知识领域,艺术的承载力也越来越超越艺术家本人的经验,而带有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普遍意义。这是为什么诸如Roland Barthe这样的学者就艺术家做为唯一话语权的质疑从根本上打破了艺术家做为孤独天才的神话,“作者已死”,艺术家作品多方面的来源让做为作者的个体经验消逝在由诸多其他因素塑造起来的艺术的背景,这里包括我们观者对作品自主的解释权和参与感。

艺术作品体现的是艺术与它产生的时代和社会的态度问题。那么,ZAKA用匿名的形式出现在东画廊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无疑我们可以把他看做是面对今日越来越靠艺术家名气运作的艺术市场的一种对抗,一个关于名气的实验。匿名的艺术家能在商品大潮的艺术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吗?藏家,评论家是看艺术家的作品呢还是看这个人和他身上的光环? ZAKA 的对抗显然是计算好的,从第一封出场的邮件到首次个展仍然保持的身份秘密,一个只想埋头做作品的艺术家遵循着自己的游戏规则,似乎是选择了用匿名和无名把关于作品的讨论带进画面内而不是画框外;但结果的恰恰相反其实也是在ZAKA预料之中的。在关于匿名的讨论成了围绕作品的噱头而有点喧宾夺主的时候,ZAKA会在暗地里无声击掌为自己加油吗?

ZAKA的首个个展名字为“光环”,策展人在ZAKA那些跳跃着、戏耍着却又遵循着条纹合理的重复性的彩色条块中看到了光环。关于色彩的抽象画,我们自然会想到里希特,1973年的作品“颜色图表”在颜色的的方程裂变中有秩序又随机地制造了令人炫目的颜色图标。ZAKA在色彩上做怎样的尝试?他的色彩密集的画表蕴藏着什么样的逻辑?我们只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感知。但围绕在艺术家身边有关个人创造奇迹的光环在后工业大生产和大制做的时代,在信息膨胀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正在沦为不攻自破的神话。这个“光环”的展览其实是一个关于光环破灭的展览,而它的总导演或许此刻正在他自己制造的隐蔽所,穿着迷彩服,享受着硝烟弥散后大地初始的寂静呢!

Page 1 | 2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