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专题搜索

分类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专题搜索
>> 确认订阅
2013.05.03 Friday, 文 / 译 / 顾灵
李振威:无理·超越

画家李振威于2011年以黑马之姿荣获了央美应届毕业生展的绘画一等奖,其代表作也被纳入央美的永久收藏。

李振威(1987年出生于辽宁)的绘画看上去繁复而辛劳,与师辈较为寻常指导大异其趣,也令同辈感到迷惑不解。李振威的作品可以被大致概括为“抽象”,同时也探索并挪移了欧普艺术的某些特质,即对人眼视觉机能的质问,并由此产生的震动视觉效应。李振威的绘画通过运用厚重的球状颜料将画作转变为充满触感的、雕塑式的图画物。

李振威,《无体 17号》,布面油画,100 x 100 cm,2012

李振威的创作同样是抽象主义在中国当代发展的缩影之一。纯粹的抽象绘画当然起源于西方,然而无可否认,抽象也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特别是书法中非具象的写意表达。不论是山水画抑或书法,两者皆包含着抽象的元素,即便其表现力远远超越了抽象一词的狭义定义。赵无极等早期中国抽象画家以具有表现力的绘画性抽象对现代性做出了全新的回应,并直接与他们自己的中国古典审美经验相联系。

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正统,坚持无可辩驳的单一叙述和解读。中国艺术家直至80年代才重又获得研习抽象表现主义的可能,即便如此,在当时仍被视作离经叛道。而90年代的新风尚莫名地将抽象绘画推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官方列队中,或因其非叙事结构与含糊不清的主观性使其带上了中立的意识形态。从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观念获得了有意识的回归,这种现代性是对带有政治色彩的新绘画的自觉反抗,或是当时的颠覆性身体艺术运动。

李振威,《无体 20号》,布面油画,150 x 150 cm,2012

然而,李振威的非具象图画物明显超然于简单的具/抽象二元对立之外,而是专注的个人研究与实验的产物。尽管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是寡然重复的,但从根本上说,它们并不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个体经验,而是对宇宙和玄学的探寻与冥想。李振威精心钻研数学算法;并将其研习结果直接投射于画布上。如《无体,觞》2012),艺术家将中国哲学的根基——循环往复的宇宙观阈于一方画布之中,笔触描画的图案与符号则依循圆周率——这个永不重复、永无休止的无理数。作为观者,我们会发现自己仿佛要被吸入某种永恒的漩涡。

李振威的两难命题是对命运确定论的颠倒,从而展开对社会政治结构运行状况的质问,如全球化、生态、民族主义,乃至个体日益危难的处境等问题,而这些正是李振威所深切关心的。

李振威的绘画终究是极富触感的手工之物。在李振威全新的颠倒宇宙中,个体被牢牢置于中心:艺术家辛勤劳作,倘若日夜编织魔毯的巫师,观者由此被勾起一探究竟的欲望,伸手触摸的同时甚而尝到了一丝违禁的滋味。

望远镜艺术工作室:李振威个展

望远镜艺术工作室 (10, 草场地, 北京) 4月6日– 6月2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