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专题搜索

分类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专题搜索
>> 确认订阅
2013.08.28 Wednesday, 文 / 译 / Dorian Cavé
柳淳风访谈

在艺美基金会空间(北京)举办的“@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2013年5月30日至8月11日)是中韩建交二十周年的一次艺术展览项目,由中国美术馆、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等两国官方机构承办,此前曾在韩国巡回展出。《燃点》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的柳淳风女士进行了访谈:涉及中韩两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对话,及与中国在地缘和文化上有着诸多相似性的韩国公众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接受问题。

燃点:这个展览的名称是“@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但展览所涉及的八位艺术家却不仅有“新一代”,也包含徐冰老师这样的经典当代艺术家,那么请问你是如何定义“新一代”的?

柳淳风:通过“@what”这个题目我们想传达给公众的一个关于当代艺术的语言范畴的讯息。题目中的“@”与“what”都是针对艺术观念语言化的表示,所以在选择艺术家时,我关注艺术家是否运用新的艺术材料和新的观念来创作他们的作品,新的科技和信息有否刺激他们的艺术神经从而使得他们艺术观念和思维方法产生一些革命性的变化。所以,在这里“新”并不针对年龄,只针对他们的艺术语言、观念是否新,而这八位艺术家在这方面的成果是比较突出的。

Miao Xiaochun, The Neo-Cubism-Out of Nothing, 14’00’, 3D Animation Installation, 2011-2012
缪晓春,《新立方主义-无中生有》,14’00’,三维影像装置,2011-2012

燃点:这个展览作为庆祝中韩建交20年文化项目的一部分,在中韩两国都展出了一段时间,那么请问通过这个展览你想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

柳淳风:中韩两国之间的友谊是十分深远的。在2007年中韩建交15周年的时候,中国美术馆也在这样的文化框架下参与到活动中。当年与韩国国立美术馆合作了一个名为“浮游”的项目,我幸运地成为了这个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与范馆长一起合作。当然,要通过一个展览来完全揭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化也是不太现实的。

燃点:那你觉得这样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主要方面?或者,有没有某些趋势性可言?

柳淳风:其实通过展览我们就是要提出一个学术问题或是一个态度。当然,当代艺术究竟目前变成什么样子,对这个问题无论是艺术界的学者还是公众都是可以参与讨论的。中国当代艺术,众所周知,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如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西方认可,在学术界以及艺术市场上也都同样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肯定,这也与中国当代艺术建立了先锋话语体系有关。而当时流行的是符号化的以及政治意图比较强的风格,例如波普。语言上较为符号化、简单化,这对于西方的公众而言就容易接受,而在市场上也更容易操作。经历了这20年的转变,中国当代艺术慢慢地从外部走向内部,艺术家们也从简单的观念性的艺术创作回归到本土。

燃点:“@”其实可以被看做是e时代的一个典型标志。但我想,无论是e时代,还是信息化或全球化,这些实际上都是某种普世价值。这样的普世性又如何能够体现中韩两国之间地缘上和文化上的特定性?

柳淳风:因为这个展览首先是被放在中韩建交20年的框架下,需要找一个能够引起两国共鸣的东西。“@”,如你所说,这种普世价值就超越了亚洲本土的价值,成为了全球化的符号。另外,对于韩国人而言,“@”这个标志不像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么新奇、陌生,因为中国进入所谓的“Twitter时代”或是“微博时代”也不过仅仅两三年。这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新鲜事物,而通过对于这样一种普世性事物或普世价值的提炼,获得一种符号,同样可以反映出艺术圈以及艺术家创作的改变。

Xu Bing, Srping, River, and Flowers on a Moonlit Night, Painting heart size: 187 x 98cm,Vertical size: 277 x 98cm,Ink on Paper,2012
徐冰,新英文书法-《春江花月夜》,画心尺寸:187 x 98cm,立轴尺寸:277 x 98cm,水墨纸本,2012

燃点:艺美基金会在这次展览项目中,除了提供场地以外,其参与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柳淳风:2007年艺美的负责人陈玹美女士以个人名义参与赞助了当时中韩建交15周年的文化活动,同时也寻求了一部分韩国方面的支持。2009年她成立了艺美基金会,促进了亚洲,特别是中韩两国之间的当代艺术交流和一些项目的推动。而对于当前的这次活动,她也很热情地参与其中,通过努力,她争取到了韩国SK集团资金上的赞助。另外,这个展览在艺美基金会空间展出之前,在今年的1月份已经在韩国艺术文化委员会美术馆(简称ARCO)展出过,而目前这个展览算是巡回到了中国。当然根据展览空间的变化,我们对有些展出作品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在韩国展出了艺术家王卫的作品,而到了中国由于一系列技术性和场地方面的原因,我们替换了这位艺术家,增加了郭立军,因为他的影像拍摄的恰好是草场地周边的环境。展览在韩国举办之后,艺美基金会也很热衷于将这个展览再次展示在中国的观众面前。